黨的十九大在總結過去五年取得的全方位、開創性成就和深層次、根本性變革基礎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判斷,確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戰略上進行了安排部署,實施振興鄉村戰略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成為新時期黨的中心工作。
近年來,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各部門通過集中公共資源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通過建立健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體制機制,創新多種扶貧脫貧模式,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和成效。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輸血式”扶貧多,“造血式”扶貧少、基層干部喜歡短平快的扶貧方式,而靜下心來抓扶貧產業的動力熱情不足等問題依然比較普遍。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限制了貧困地區后續發展空間和困難群眾收入增加水平,需要下定決心予以解決。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把產業興旺放在了首位。多年實踐經驗表明,鄉村振興必須要有產業支撐。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鄉村振興的突破點。
培育一個產業,特別是有較大規模的產業絕不是一蹴而就的。發展農業產業,組織動員難,干部、農民思想觀念轉變慢,存在畏難情緒;產業培育周期長、見效慢,前期投入大;市場風險大、不確定性因素多。這些問題都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才能有所改觀。
一是要找準突破方向,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產業要符合自身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稟賦,符合市場廣闊需求,順應“五大發展理念”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二是要鼓勵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發揮龍頭企業帶頭作用。要加快培育專合社、家庭農場、業主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要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加強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堅持經營體系向專業化轉變。三是要健全科學有效的組織發動機制和產業扶持機制。要充分發揮目標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將發展農業產業納入目標考核體系,獎優罰劣,調動干部工作積極性。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乘數效應,用好重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重點鎮鄉專項工作經費。要創新金融服務,努力構建財政引導資金、社會資金、金融擔保支持等多元投入農業重點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著力在產業培育初期發揮“促”和“護”的積極作用。四是要拓展產業鏈條,發揮規模產業經濟和社會價值。要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生產新產品,創造新就業,堅持增收途徑向農業產業鏈價值鏈轉變。要積極爭創農業品牌,大力開拓農產品市場,深度挖掘產品附加值。要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堅持以特色產業為基礎,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景區化步伐,實現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要堅持在做大產業的同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構建困難群眾利益分享、退出和循環機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魯南播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