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拉伸農產品價值增值的“微笑曲線”、怎樣為農村創新創業搭建更廣闊舞臺、如何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近日,河北省科技廳研究謀劃加快推進六個振興,為實現全省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地區的科技創新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貌。抓好科技創新、加強科技供給,就抓住了牽動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國家如此、省市如此,鄉村亦是如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根本是解決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致富的“三農”問題。而實現農業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更需用好科技創新的鑰匙,開啟鄉村振興騰飛的新未來。
農業是農村發展的基礎。開啟鄉村振興新未來,就要用科技創新引領農業振興新圖景。如今的農業生產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男耕女織,而是運用科技手段的集約化生產,快捷、高效已成為農業發展的關鍵詞。在此基礎上,農業科技部門更應著眼夯實科技農業基礎,進一步對接國家涉農科技專項,著力構建自主創新研發體系,繼續實施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專項、現代農業科技獎勵性后補助專項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專項等,為農村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科學技術后盾,讓農業在振興發展中更具含金量。
英雄不論出處,創新不分南北。科技創新就像樹木,沒有好的土壤,小苗長不成參天大樹。開啟鄉村振興新未來,就要用科技創新打造創業平臺與人才強村新天地。具體而言,一方面,我們要堅持自主創新方向,對廣大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大政策扶持和科技資金投入力度,繼續培育發展更多農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發展壯大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用科技創新突破科技資源集聚地的技術瓶頸,開辟創業創新的新平臺;另一方面,則要清楚地認識到一切科技創新活動都是人的活動,必須堅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原則,完善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政策,培育外地人才愿意來、留得住,本地人才對標先進再提升的優越環境。讓人才在廣闊的平臺上出彩、讓鄉村在創新發展中更具活力便是科技創新的題中之義。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開啟鄉村振興新未來,就要用科技創新奏響美麗生態新樂章。讓百姓生活更美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永恒主題。我們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創新生態環境保育技術,推進農業綠色循環發展,進一步推行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和模式,推動鄉村基礎設施系統優化、集成共享,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促進發展綠色建筑和綠色交通,推進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生活垃圾處理等設施的建設,促進生產與生活系統的循環鏈接,構建布局合理、資源節約、環保安全、循環共享的生產生活共生體系,讓鄉村因智慧科技而更加美麗。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黨的十九大已為我們指出了鄉村振興的總要求與新目標,讓我們以科技創新之鑰開啟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未來,奮力開啟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征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長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