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偉大奮斗目標,也是“十三五規劃”攻堅階段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首先實現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確保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即要在城鄉生存性服務、公共發展性服務與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等方面實現均等化,充分發揮政府的功能支撐作用,最大限度的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之間的差異。
與此同時,還應時刻關注社會經濟進步的事實,在供給和需求方面同時發力,讓城鄉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訴求都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為了實現這一點,除了要求政府進一步擴展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還應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一課題近年來引起了社會學、經濟學與政治學等多種學科領域和眾多學者的關注,社會公眾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訴求也越來越高,而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涉及城鄉居民生存性服務均等化,包括促進就業與社會保障等。城鄉公共發展性服務均等化,包括義務教育與基本醫療等。為城鄉居民提供可以確保正常日常生活的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的均等化,主要包括道路交通和水電、通訊等。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現實困境
均等化并非數量上的絕對平均,也并非全體公民均要享受到等質等量的公共服務,而是要在基本民生場域中最大限度縮小彼此之間的差距,最大限度確保城鄉居民均可以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務。即便這一要求“不高”,但是由于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總量有限、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績效缺位、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失衡等原因,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長期處在困境之中。
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總量受限。在我國部分地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明顯不足,甚至可以說,在個別農村地區還無法享受到城市居民能夠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務。比如,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上學貴的難題依舊存在。對很多農村家庭來說,看病和受教育是十分沉重的負擔,而城市教育系統發展良好,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能享受到良好、低成本的教育福利和教育便利。此外,對部分農村地區來說,醫療衛生資源的供應十分有限,即便近年來我國推行了“新農合”,但不斷增加的保險費用和有限的報銷項目,使得農民的就醫壓力依舊很大。
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績效缺位。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內的投資與快速增長的財政支出和經濟體量相比,還相差甚遠,特別是在部分民生與公共安全領域,其投資增長更加緩慢,難以充分滿足城鄉居民對基本公共服務的訴求。此外,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實效方面,由于供給主體較為單一,政府始終處在壟斷的位置。更為重要的是,部分地方政府的不同部門之間經常出現職責模糊、辦事效率低下、監管不力等問題,使得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更加低效。
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失衡。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對于同種類的基本公共服務,鄉村的質量較差,城市的質量較高。基于此,城市居民的維權意識與參與意識要明顯超過農村居民。與此同時,由于城市在法律和監督機制方面配套更加完善,所以城市居民可以針對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進行充分監督,促使政府提供更高質量的基礎公共服務。可是,在很多農村地區,由于政府財力十分有限,人們對政府行為的監管相對缺位,使得農民的參與意識和維權意識相對薄弱。而一旦利益訴求和表達渠道受阻,就給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帶來諸多隱患。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路徑
已有的國內外經驗表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但可以促進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讓百姓的獲得感更高,還能提高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縮小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但是,在前文的分析中已經指出,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面臨諸多現實困境,均等化失衡問題依舊突出。為了擺脫困境,本文認為,除了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外,還應優化城鄉基本服務的供給模式、基于新社會主要矛盾滿足農民的多樣化訴求。
第一,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我國的“十三五”規劃中重申了要在未來幾年內全面推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為了能夠消除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現實困境,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秉承新發展理念,通過提高對農村地區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同時,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借助“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對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進行高效處理。一方面要改變之前亂倒亂放的行為;另一方面,要借助“廁所革命”的契機,為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造更多條件。這樣一來,在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之后,勢必會提升農村吸引力,這對實現農村城鎮化,實現生態環境和人口之間的協調發展、和諧共處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優化城鄉基本服務的供給模式。為了消除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現實困境,需要優化城鄉基本服務的供給模式。而為了實現這一點,就應要求“城市”不再持有“城市偏向思想”,“農村”不再被“農村中心論”所桎梏。正確的做法是,按照城鄉之間的差異,以公正、客觀的態度制定有利于農村發展進步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制度,然后按照時代發展訴求對制度和相關政策進行靈活調整。期間,應將依法治國理念貫穿和落實至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進程當中。比如,要對游離在道德和法律之間的敏感問題,借助法律法規的完善,讓城鄉之間更加和諧與穩定。此外,政府在執行任務的同時,還應盡量彌補市場調節的短板,讓政府宏觀調控能夠真正落至實處,發揮應有的作用并確保其公平和公正。
第三,基于新時代主要矛盾,滿足農民的多樣化訴求。面對農村地區訴求最多的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應該在以下方面做出更多努力:首先,在整體上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落實文化惠民政策,通過對農村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共享,讓基層文化發揮出外溢效應,借此推進和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最大限度的滿足農村居民的訴求,使之能夠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務,以此提升其獲得感與幸福感;其次,優化農村教育體系,構建城鄉統一和重在農村的教育專項經費制度。同時,重點普及高中教育,讓困難學生通過資助能夠完成學業。當然,為了實現這一點,需要注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讓更多優秀教師服務鄉村;最后,在農村地區全面實施農民大病保險制度,通過醫療資源的流動,不斷健全鄉村醫療救助體系,最大限度的提升社會醫療資源的利用率。
作為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關鍵內容,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但可以糾正公共服務結構的失衡,讓廣大農民群眾同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同質同量的基本公共服務,還能更好地化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本文認為,當前乃至以后,政府需要在義務教育、醫療衛生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作者分別為河北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河北行政學院 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注:本文系河北行政學院資助項目
參考文獻: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