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金融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化農村金融體系改革一直是我國“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產生于信息經濟、金融抑制以及利率市場化背景下的互聯網金融與農村金融相融合,將會極大推動政府一直倡導的普惠金融體系的發展。農村廣大的市場空間和傳統金融體系的缺失,為綜合電子商務平臺、農業龍頭企業、P2P平臺等布局農村金融提供了可能。盡管存在諸多問題,但是隨著農村互聯網金融新業態的形成以及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互聯網征信體系在農村地區的日趨完善,互聯網金融滲透到廣大農村地區是農村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金融市場表現出金融抑制的特征,加之農業生產的獨特性、“三農”領域征信體系的不完善等原因,導致農業領域在投融資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有效滿足。產生于信息經濟、金融抑制以及利率市場化背景下的互聯網金融,具有輕應用、碎片化理財等屬性,為農村融資拓展了新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因而更易受到農業企業和農村生產者的青睞。將互聯網金融創新與農村金融相融合,將會極大地推動政府一直倡導的普惠金融體系的發展,無疑會引發新一輪的農村金融革命。
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農村金融新活力
一般來說,只有在完善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產生新的生產要素、構建新分工網絡的基礎上,互聯網才能進入傳統行業并與傳統行業進行融合協同發展,而目前在農業產業領域這三大基本要素已經齊備。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已逐步具備相關能力。
1.互聯網信息基礎設施成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核心支撐
互聯網信息基礎設施包括多個方面。首先是“云”,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等基礎設施的構建,有助于完善信息流傳輸、保存與處理,幫助經濟向信息經濟模式轉變,帶動“網”和“端”的發展。其次是“網”,包括互聯網、物聯網等,這部分技術將實現互聯網與真實物體的連接,產生信息流,實現實物與互聯網的交互。最后是“端”,包括智能終端、移動端APP軟件等,智能終端的擴展將實現人與互聯網的連接,進而與“云”“網”形成實物—互聯網—人的完整循環路徑。相關數據顯示,2015 年1 月,全球接入互聯網的移動設備已超過70 億臺,我國互聯網用戶6.49 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57 億,滲透率達到85. 8%,遠高于全球58% 的滲透率,可見我國“端”的構建已經較為成熟。
2.互聯網金融已經形成信息—平臺—賬戶的全產業鏈
跨界融合形成產業+互聯網+金融成為未來相關產業和金融行業主要的發展趨勢。互聯網金融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思維,便捷地將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匹配在一起。用戶資源信息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可以幫助挖掘用戶精準化需求,解決金融定價問題?;谟脩粜枨?互聯網金融提供了使資金和資產實現匹配的平臺,而平臺以產品作為交易媒介。為了實現交易,就需要賬戶支持,賬戶可以衍生出各類貨幣,實現支付、交易、消費等多種功能,體現了移動金融的特點: 以用戶資源為核心來挖掘和創造價值。
3.互聯網為征信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社會征信體系是金融機構開展業務的基礎,在互聯網金融時代,若沒有良好的征信體系,互聯網金融就無法發揮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工具的優勢,無法進行信用評價、風險控制和金融業務創新。所以征信體系稱得上是最重要的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
金融征信在我國雖不是新生行業,但是發展情況卻十分初級,歷史積累較少,整體行業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主導,其他征信機構幾乎沒有發言權。2015年年初,為改變我國目前單一依靠央行征信體系的局面,央行已準備向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阿里系) 、騰訊征信有限公司( 騰訊系) 、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系) 等八家機構頒發個人征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授權這八家企業開展征信體系建設,這將互聯網個人征信服務推上了新臺階。
征信系統的建立一方面規范了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健康、透明化發展,另一方面將金融機構納入監管體系,通過對征信的量化管理,確保金融資產的安全。所以可以認為隨著制約互聯網金融規?;l展的關鍵因素———征信系統的建立,可以促進P2P、供應鏈金融、股權眾籌等金融業務得到長足發展,特別是面向農村的征信服務,會極大地完善農村地區的金融體系。
4.政府對普惠金融的支持與推動是促使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動因
普惠金融的實現與農村互聯網金融息息相關。普惠金融的核心是有效地、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尤其是那些被傳統金融忽視的農村地區、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發展普惠金融,實現金融資源的公平配置,已成為國家層面的政策取向。2015 年8 月,商務部等19 個部門聯合發出《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助力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二、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模式及其特點
2014 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加速向農村市場滲透,這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傳統金融機構在廣大農村的市場空白。
1.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模式
除了最早開拓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的阿里巴巴及京東集團等互聯網巨頭前瞻性地布局農村互聯網金融外,農業龍頭企業新希望集團、康達爾、大北農集團等與P2P平臺的協同發展,宜信、翼龍貸等P2P平臺,也開始發力農村互聯網金融市場。
( 1) 綜合電商渠道下沉,借助其平臺優勢以電商為站點實現與金融同步發展。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擁有大量用戶數據的綜合電商企業依賴自身的技術平臺和信息服務為顧客提供從簡單的支付到轉賬匯款、小額信貸、現金管理、資產管理、供應鏈金融、基金和保險代銷等內涵豐富的金融服務。最具代表性的是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企業。
阿里巴巴利用自身交易優勢,貫徹“大生態鏈”戰略,集聚了支付、平臺、長尾用戶和大數據四大要素,初步構建了以“平臺、金融、數據”為戰略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版圖。2014 年阿里集團發布了“千縣萬村”計劃,建立起覆蓋全面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而螞蟻金服則借助淘寶、天貓走進農村市場,以電商為站點帶動農村金融同步發展。另外,圍繞阿里巴巴、淘寶、天貓、支付寶等平臺上的大量商家和消費者,建立起信用數據庫和信用評價體系,其理財產品余額寶、招財寶等借助支付寶的客戶資源能夠瞬間積累大量的農村用戶,最終形成阿里的閉環金融發展格局。
京東在2015 年年初加速推進農村電商戰略,發展電子商務的同時加快發展互聯網金融。對于農業從業者征信體系不健全、農戶貸款額度偏小等問題,京東的解決方案為: 以賒銷的方式為農民提供資金,復制格萊珉的商業模式,構建一個基層的社會化微型結構,以使電商平臺、投融資渠道下沉,并在此基礎上推廣“農村白條”業務,進軍農村金融市場。同時京東自建的物流體系目前已經深入到廣大的農村地區,并且覆蓋了近2000 個行政區域,京東金融所推出的鄉村推廣員試點授信能夠借助自身強大的物流隊伍,為連接京東金融線上線下打通了閉環循環系統。
( 2) 農業龍頭企業借助其強大的線下資源打造農業、金融一體化生態圈。以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為基礎的互聯網介入農業產業,從提升農業各行業集中度和產業鏈一體化兩個方面促使農業產業鏈形成全新的商業模式。在行業集中度提升和產業鏈一體化程度加深的行業格局中,農業產業鏈條上各環節的龍頭企業都有機會通過自身的獨特地位建立農村互聯網生態圈。在生態圈中,農業龍頭企業逐漸向專業化、扁平化、一體化發展。綜合農資電商、類金融服務、線上線下服務等一體化發展是現代農業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以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的農業互聯網金融平臺,為全產業鏈上下游提供投融資、網上支付等服務,農村互聯網金融將貫穿于農業產業化全過程。
以大北農集團打造的“智慧大北農”為例。為了打造農業互聯網生態圈與互聯網金融的閉環,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設立、收購或控股P2P小額貸款平臺等形式,建立起各產業及上下游企業與農業金融的戰略協同,同時和農業擔保、農村金融租賃、小額貸款等相互配合,建立起完整的農業產業的立體金融服務生態體系,形成一個既不同于傳統金融機構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的第三種服務于“三農”的融資模式。
( 3) 大型P2P平臺與農業供應鏈對接,實現協同發展。面對阿里、京東等綜合電商平臺大舉進入農村金融市場,定位為普惠金融的P2P行業也將目光聚焦在了廣闊的農村地區。目前,由于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農發貸、宜信、翼龍貸等P2P行業的領軍企業,通過構建農村金融服務生態圈,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和農業實體產業鏈條的綜合優勢,為眾多上下游配套企業和農戶設計P2P產品,提供服務創新。
在農業垂直細分領域,有實業背景的P2P平臺憑借優質的資產來源和穩定的細分市場,在供應鏈金融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一般來說,P2P平臺與實體農業企業聯合,依據實體企業在農業領域積累的銷售體系和信用數據,可以有效篩選非常優質的借款客戶,對風險識別也有著很好的把控,這樣P2P平臺不僅可以受益供應鏈對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四流控制來降低風險,也可以結合國家政策導向,將金融服務與農業供應鏈對接,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服務農村中小企業的需求。
( 4) 以信用社、農業銀行等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打造“互聯網+農村金融”發展新路徑。對于金融行業來說,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是一種生產力的極大促進和發展理念變革。在利率市場化和監管創新的大背景下,諸如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應該大力推進經營模式轉型,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推進傳統金融業務與互聯網業務融合。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農村金融機構推出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方式更應該具有大視野、大理念。傳統農村金融機構應放眼未來,主動作為,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基礎,摒棄搶占市場份額、片面追求速度和個體利益的僵化觀念,著力提高自身金融服務能力,促進普惠金融服務方式的轉變,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大限度發揮小銀行、大平臺的優勢。
2.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的特點
在前述四類農村金融模式中,前三類是互聯網企業主動與金融融合、然后再與農業融合的產物,是典型的互聯網企業金融化; 而第四類傳統金融機構打造的“互聯網+農村金融”是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ヂ摼W金融突出的優勢體現在通過云計算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科技設備的投入和運行維護成本,其服務半徑要比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半徑大得多,同時單位成本更低。
將互聯網金融向農村推進,農業龍頭企業最具競爭力,由于涉農企業對農村和農業有較深刻的理解,對農業行情走勢、農產品價格趨勢與風險都有較好的掌握。同時,這些涉農龍頭企業客戶量巨大,積累了大量的銷售數據和豐富的信息,此外,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涉農龍頭企業擁有較高信譽,與P2P平臺等其他互聯網金融機構相比,在獲得客戶能力、對農民金融需求的理解等方面均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在推廣原來的本業產品及服務的基礎上,可以向農民推出一系列互聯網金融產品,作為增值服務,包括互聯網理財服務、融資服務和支付服務,從而增加客戶的忠誠度。
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是利用電子商務沉淀在平臺上的大量數據,通過不斷下沉業務,加大基于農村場景的互聯網金融創新,通過互聯網平臺推進小額貸款,對接農村小微企業和普通農戶,服務為數眾多的農村小微企業和農村電商企業。P2P平臺則是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拓展發展空間,主要做法是通過構建垂直的支付場景,打造產業鏈金融,促進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生活化和內嵌化,憑借O2O線上線下融合,實現農村互聯網金融閉環發展。這種社會資本與農業供應鏈金融協同發展而形成的農村金融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充足的資金渠道和專業的風險控制體系。
三、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的困境
伴隨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勢必會以借貸為核心,打造完善的農村金融生態,與農業龍頭企業、專業的P2P平臺共同構建農村金融生態系統。雖然前景廣闊,但在農村市場的發展仍有許多困難。
第一,農村金融風險控制問題?;ヂ摼W金融產品形態很容易復制,各經營主體實際上真正拼的是底層的風控體系。但在目前的農村市場,很多農民缺乏信用記錄。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風控體系將是阿里、京東以及其他P2P平臺開拓農村金融市場的首要問題。
第二,居高不下的壞賬率。這是一個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平臺都無法避免的問題。所以互聯網金融一方面需要對貸款資金的額度做好嚴格的把控,另一方面對于農民信用資質的審核也需要加強,甚至還需要到農民家庭進行實地考察。如果互聯網金融平臺在壞賬率上不能很好把控,農村互聯網金融最終很可能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三,政策監管風險。目前互聯網金融剛剛進入到農村地區,還沒有深入滲透,如果出現資金等方面的問題而無法支撐下去,政策監管就一定會強化,一些資質不是很齊全、資金實力也不是很強大的平臺就會面臨被關閉的風險。
第四,互聯網普及程度的限制。許多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還不夠普及,這使得互聯網金融的前期投入巨大; 另外,由于互聯網并不普及,農村的很多重要數據,例如種植戶的種植數據、養殖戶每天買進飼料的數據、農產品交易數據等,都需要通過紙質記錄保存。缺乏數字化支撐,基于大數據的風控、征信、風險定價、行業分析等無異于無米之炊。
第五,用戶消費習慣需要培養。年齡較大的農民大多數不會或不習慣使用互聯網,培養用戶消費習慣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在農村市場,很多用戶缺乏相應的金融知識。因此,培養用戶消費習慣、滿足大多數農戶的貸款及投資需求也是互聯網金融介入農村地區面臨的諸多難題之一。
四、加快農村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新思路
1.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機構協同創新,錯位競爭,共同創造互聯網金融新生態
雖然傳統金融在農村有強大的市場基礎,新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但無論哪一方,都不可能憑借一己之力獨占農村金融市場、完全釋放農村金融需求。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區別在于傳統金融機構通常會將金融服務看成一條價值鏈,而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往往沿襲互聯網思維( 用戶、云、端) 來看待金融服務。傳統金融理念認為,一種金融產品或服務從產生到最后到達客戶端需要經歷基礎設施、產品、平臺、通信、渠道、介質和場景等多個環節,在做產品時考慮的往往是抵( 質) 押物、期限和價格等因素,在產品設計完成之后再考慮通過哪些渠道銷售給目標客戶。而互聯網金融理念認為,用戶是核心,一種金融產品的產生首先源自用戶的需求,當某種需求在具體場景中被發現后,再反向進行相應的產品開發,并最終將產品嵌入到場景中。所以只有將傳統金融的深度與互聯網金融的廣度相結合,才能創造農村金融新生態,最后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
2.促進互聯網金融和農業產業跨界融合,打造服務“三農”的新商業模式
隨著創新的不斷深入,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也正逐漸改變著傳統農業產業的商業模式。產業和互聯網結合后再金融化已成為普遍趨勢。從目前來看,在農村地區,“互聯網+”正在向“互聯網+金融+農業”發展,“移動互聯網+”正在形成新的潮流,農業各行業都紛紛借助互聯網金融尋求“線上+線下”的發展,這將為互聯網金融和農業及農村廣大的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而農村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本質是通過資源和資金整合來推動產業的創新發展。從產業端的角度來看,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的賬戶、平臺等聚集產業的業務、員工、客戶、合作伙伴等資源; 從金融端來說,可通過提供包括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產品超市等在內的服務整合產業的沉淀資金流。產業端和金融端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依托賬戶和第三方支付體系,形成閉環發展。
3.以大數據為基礎建立健全互聯網征信體系,推動農村互聯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
在農村互聯網金融領域,征信的基礎支撐作用顯得格外重要,當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將推動征信行業的發展與成熟。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征信作為金融基礎設施在社會金融服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金融機構會根據相關征信機構出具的權威征信報告為企業、個人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而與此同時,在社會活動的其他方面,如消費、就業等領域,征信也承擔著重要的基礎評判作用。在征信產業鏈中,數據、模型和商業模式是三大核心要素,由于商業模式在國外已經有成熟的模型可以借鑒,因此數據和商業模式就成為國內征信產業鏈的關鍵點。個人征信最核心的數據是貸款和還款信息,在國內數據大都掌握在大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手上,缺乏數據共享的動力,數據碎片化嚴重,導致國內征信生態系統特別是在農村金融市場仍處在起步階段。
4.做好金融監管,構建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機制
無論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都無法脫離金融的本質,即資金的有效分配。在這一過程中,風險控制是最核心的環節。因此,隨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推廣,傳統風險控制和互聯網風險控制的有效融合,將促使風險控制成為行業發展的熱點,并且將導致全社會增加對風險控制領域的重視,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政策規范。隨著電子信息及個人隱私重要性的提升,用戶個人電子資料、網絡使用行為、痕跡等信息的法律地位,以及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獲取這些資料的合法性,都將通過相關監管機構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確認,為之后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風險控制以及征信行業的發展奠定基礎。二是雙向融合?;ヂ摼W金融與傳統金融并非顛覆或替代的關系,因此傳統風險控制與互聯網新型風險控制方式,均會在不同領域發揮作用。在這一過程中,雙方的優勢及理念會相互滲透、互相改變和融合。
從總體發展態勢來看,傳統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模式已經遠不能滿足強大的農村金融需求,互聯網金融由于其便利性滲透到廣大農村地區是農村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越落后的農村地區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空間越大,越能體現互聯網金融給這些地區帶來的“后發優勢”,甚至可以在個別領域超過金融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州學刊2015年1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