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化支撐的發(fā)展只能使“物質財富猶如沙上之塔”,難以健康、持續(xù)。傳統(tǒng)村落發(fā)展的文化支撐沒有必要向外尋求,更應該做的是喚醒、保護、強化、發(fā)揮其自身固有的豐富而優(yōu)秀的文化靈魂和內容,將保留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精髓精心萃取出來,在新的層次上還原到日常生活中,既達到了傳統(tǒng)文化保護的目標,又為村落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途徑。
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大意義,有關政策講得很明白,各級領導強調得很清楚、各行業(yè)專家解說得都很到位了。這篇小文,只是從個人體驗的角度,匆匆忙忙地說說自己的感受。
人:生而何求?
敲下這幾個字,連我自己都被嚇了一跳。腦袋里冒出這種問題,那是危險的信號,以前有個同學就喜歡成天揪著我討論人生意義之類的,后來就……沒有后來了(沉默三分鐘)。但是,要討論傳統(tǒng)村落保護的價值和意義,就得討論人;要討論人,就得說說人生而何求這么終極的命題。千百年來,研究這個事的先賢大哲海了去啦,但俺不懂拉丁文;機場書店里高僧名士們一鍋一鍋的雞湯又過于油膩,懶得去看,就說說俺自己的小體會唄:古今中外,任何人都不例外,求的就是:高興。
偉大的戰(zhàn)士為事業(yè)吃苦奉獻,高興;普羅大眾吃飽穿暖,高興;農民伯伯看到莊稼長勢良好,高興;苦修士用針把自己銼得鮮血淋漓,高興;腐敗份子數錢數到手抽筋,高興;心理陰暗的辦事員折騰得人疲于奔命,高興;上流社會的穿著藏羚羊開司米,高興;邊遠山村的兒童們終于有了“愛心午餐”,高興;高僧大德看著塞得滿滿的功德箱,高興;我想著湊完了這個東東就可以去吃那桶泡面,高興……一生何求,無非“高興”二字罷了。
能讓人高興的東西,大概有兩大類吧!一類是老天爺定的、動物本能的滿足,吃飽喝足、傳宗接代這些低級玩意兒,最簡單生命形態(tài)——病毒都有這種追求。一種是人類自己搞起來的、超越動物本能的東西,給村子里修橋鋪路啊,為了國家而奉獻啊,希望留取丹心照汗青啊,或者是擁有很多錢呀,能夠吃別人吃不起的野生娃娃魚呀,開的車排量比別人大呀,等等。俺認為,這種超越動物本能的東西,就是文化。
老天爺定的東西呢,大家的喜好都差不多。盈盈秋水、淡淡春山、萋萋芳草、湛湛青天,誰看了都高興,這可能是所有人類基因深處的共性,看見美麗的花兒就嘔吐憤怒的人,估計不會很多。但是,精神文化上的東西,可能就千差萬別了。一人之肉,可能是他人之毒。能讓人高興的文化有很多,西方的、中國的、現代的、傳統(tǒng)的、保守的、前衛(wèi)的、既有的、正在創(chuàng)造中的……而傳統(tǒng)文化,只是其中之一。大道理俺不懂,俺只是認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她熏陶出來的人所追求的高興,其一不單單是個人的高興,得讓天地高興,讓鬼神高興,讓祖宗高興,讓家人高興,讓鄰里高興……;其二是能讓人高興的東西有很多,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山水茶酒……窮也高興,富也高興,貴也高興,賤也高興……可是當代“文化”培養(yǎng)出來的人呢,其一,只想讓自己高興;其二,能使自己高興的東西基本上就只剩下了:錢。當代社會的種種問題,也就因此而生。
傳統(tǒng)文化:仙丹還是毒草?
敲下這幾個字,又被我自己嚇了一跳:如此宏大的題目,舉全國之力搞十個重大支撐計劃也不一定能說清楚,俺自己連《論語》都沒通讀過一遍,居然也提起了這個話題,按常理說呢,不是狂妄無極點,就是愚蠢沒下限。咳咳,不過話又說回來呢,反正俺不是學者,就一沒事兒愛琢磨的匹夫而已,熬更守夜的寫這些也不是為了騙榮譽、蒙稿費、評職稱,大家也就別嚴格要求了吧。
其實呢,這個問題是偽問題。你非要問我外婆用的大蒲扇和打敗圍棋高手的人工智能哪個更好?我可沒必要回答。只是最近因為什么大師被KO了,有人就興高采烈上綱上線,認為拳頭就是鐵證,足以說明傳統(tǒng)文化就是垃圾、毒草,阻礙民族發(fā)展進步不可不除之絆腳石。俺只能弱弱地問一句,你要拿我這個濫竽充數的建筑學老師,去和馬克龍比賽誰的法語講得更地道,如果我輸了就證明建筑學老師都是混混,這個邏輯成立么?
對待傳統(tǒng)文化呢,有一種傾向,就是抓住一切機會否定,挖空心思地否定、殫精竭慮地否定、嘔心瀝血地否定、胡攪蠻纏地否定……反正就是要否定。風水難道不是徹頭徹尾的迷信?歷代帝陵的風水好不好?好得很,可是終究“無花無酒鋤作田”;中醫(yī)基本都是騙子,否則中國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咋那么低哩?中國古代有營造智慧?哼哼,你見過哥特教堂的尖塔沒有?你看過文藝復興的穹頂沒有?有點理性精神好不好,翻書去查查中國古代建筑最大的跨度才多少、最大高度才多少?什么“天人合一”,無非就是蠢得要死科學技術極度低下,沒辦法只好“順應自然”了唄;追求道德約束,妨礙了建設真正的法治社會;講究忠信孝悌,束縛了個人自由導致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詩詞歌賦寫多了,搞得科學技術一塌糊涂;四書五經程朱理學陽明心學……啊呸!讀來讀去的結果就是在馬克沁機槍的掃射下毫無還手之力……哎呦mama,中國不想成為現代文明國家則已,否則就必須鏟除傳統(tǒng)文化……
無數客觀公正的國內外學者,已經從多個角度論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之博大、思想之精深,偉大之歷史功績、對未來社會進步發(fā)展的積極作用等等。在傳統(tǒng)營造領域,有關部門也正在組織專家篳路藍縷地編撰《傳統(tǒng)營造的智慧》等工程,加強傳統(tǒng)建筑的挖掘、解讀,無須贅述。如果按俺們農民簡單直接的思維方式來說呢,就算傳統(tǒng)文化一無是處,但中國人幾千年沒有因這種文化如此之糟糕而消亡滅種,是也不是?爹娘年輕力壯的時候養(yǎng)育了你,他們老了弱了不能再給你賺錢了,也不能趕出家門任其自滅,是也不是?!
在俺看來,傳統(tǒng)文化,既不是仙丹,也不是毒草,只不過是一株曾經盛開過,但現在因為很難賣出價錢而逐漸被拋棄的花而已。過去的人種花呢,主要是為了欣賞她們的美好,讓大家和自己都高興。而今天相當一部分人種花呢,只是為了能賣成錢,所以薰衣草啊、郁金香啊什么的就變成了旅游鄉(xiāng)村的香餑餑,如果不是因為油菜花開的時候能吸引游客賺錢,估計油菜也會被拔光了吧。傳統(tǒng)文化之花,就因為賣不出價來,自然慢慢地就無人問津;或者,為了要賣出價,就要討市場的喜歡,大家就得盡心竭力去“改善”、“提升”、“打造”啦……
傳統(tǒng)文化:歷史的余音漸行漸遠
當今泛功利化之社會,無論何種行業(yè),人們最關注的都是市場、市場、市場……,有了市場自然就有了錢,有了錢自然就高興。市場也成了檢驗文化是否優(yōu)秀的唯一標準。熊貓這種習性怪異、生娃不積極,本該被自然選擇所淘汰的動物,之所以能夠得到那么好的保護,多半是因為這個傻呆萌有市場、能吸金罷了。話說目前列入國家傳統(tǒng)村落保護名錄的村落呢,區(qū)區(qū)4153個,和存世熊貓之數量,相差仿佛。可是,傳統(tǒng)村落哪有熊貓那么好保護,如果不推向市場,不能搞來錢,自然就會被淘汰,豈非世道乎?種種原因,使得傳統(tǒng)文化余音漸稀,幾成絕響。
泛功利化的社會,容不得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眼看著是越來越沒市場了,因此要么被揚棄,要么被改造,要保護她,豈非逆天命而為之,所以大家都累得半死。傳統(tǒng)文化熏陶出來的人,為村里修了條路,高興;幫助了弱小的人,高興;為朋友解了危困,高興;外敵來了,拿起棍棒死戰(zhàn)不屈,高興……。被當代文化培養(yǎng)起來的人呢,賣有毒食品發(fā)了財,高興;騙了貧困大學生搞了錢,高興;訛詐扶了自己的娃娃得了賠償,高興;污染了青山綠水發(fā)大了,高興;禍害了良田沃土賺海了,高興……傳統(tǒng)文化對人的種種約束、發(fā)自內心的向善去惡,被打倒批臭了,太棒了!無天無地無鬼無神無祖無宗無敬無畏無羞無恥,干起壞事來至少再也不會有內心的煎熬了,嘿嘿,怎一個爽字了得。
一段時間的矯枉過正,摧殘了傳統(tǒng)文化。大約180年前,西方人駕著堅船利炮而來轟了幾下,我們就開始了百年屈辱的時光。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情急之下就把怒火對準了自己的祖宗,都是你們搞出這么多破玩意兒,弄得差點亡國滅種。救亡之際,哪有余暇分什么精粗優(yōu)劣,矯枉過正,自洋務運動以來奮勇批判傳統(tǒng)文化,更別提慘烈的十年摧殘。風氣延續(xù)至今,在中國的精英階層,仿佛你不批判傳統(tǒng)文化,就是個落后可笑的裹腳老太。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就有偉大的學者,泣血要求放棄漢字用拼音,否則中華民族將在信息時代被拋棄,還好他沒成功。但是,在無數人上百年的努力下,傳統(tǒng)文化的大廈已然被拆毀,地基已然被蕩平,基坑中已然填滿了垃圾,只剩下幾塊殘磚破瓦在傳統(tǒng)村落中奄奄一息。而且,有些村落現在已經被文化集團們視為肥肉,正“傾力打造”以“推向市場”,就連這幾塊磚瓦,也已然危在旦夕。
當前的偽化劣化,加劇了傳統(tǒng)文化的異化。不知出于何種原因,奮力抹黑傳統(tǒng)文化,在今天好像也成了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且不說他,否則又被嘲笑為陰謀論者了。另外的一些人呢,打著傳統(tǒng)文化的幌子,不斷地偽化、劣化、庸俗化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把她的形象搞得污七八糟面容可憎,給反對者源源不斷地提供炮彈口實,比如什么“祖?zhèn)髦嗅t(yī)”、“武學宗師”、“國學巨匠”、“得道高僧”……什么《曾國藩的職場智慧》、《向劉備學御人之術》、《陳廷敬教你搞定領導》、《歷代帝后的養(yǎng)顏之道》……傳統(tǒng)文化的面目,就這樣日益扭曲猙獰起來,人們對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豈能有半點尊敬之心?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于國于民于現在于將來何益?
工作抓手缺失,傳統(tǒng)文化保護重視仍然不足。傳統(tǒng)村落保護,是個系統(tǒng)的工程,目前雖然大家都竭盡全力,主要還是在物質遺存的保護上取得了成效。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在觀念上呢還是重視不夠,做得還不是很理想。有的呢認為文化保護就是做好非遺項目的保護工作;有的呢干脆認為文化反正是要進步、發(fā)展的,過去的日子那叫啥呀,什么傳統(tǒng)讓它隨風而去吧;有的雖然有心保留點傳統(tǒng)生產生活方式,可是束手無策,不知從何下手;有的呢反正文化保護這工作也沒法考核,做多了不但沒什么成績,反而容易惹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呢干脆立下雄心壯志,為官一任,不改掉這些落后悲催的東西,還不如回家賣紅薯……各種想法疊加在一起,傳統(tǒng)文化保護甚至提不到議事日程上,算了吧,火燒眉毛顧眼前,扯什么文化呢,多錢一斤?
理解的片面化,導致大部分的傳統(tǒng)文化被忽略。要說村落沒搞文化吧,似乎也不對。經過這么些年的努力,哪個村沒有文化禮堂呢?哪個村沒有圖書室呢?哪個村沒有幾面文化墻呢?很多村開辦了各種文化節(jié)嘛!很多村不是都建了陳列館嘛!很多村不都有文化雕塑了嘛!咳咳,這個……文化這個事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但印象中好像都是只能在金碧輝煌的殿堂之上才能討論,非教授博導大師巨匠不能為。以前還有個超牛叉的詩人,提出應實行“詩歌創(chuàng)作資格認定”,還好領導英明沒鳥他,否則俺在朋友圈湊幾句打油詩都將成為非法。就俺們農民來說呢,文化沒那么神秘玄虛,有這么一群人,來到這么個地方,蓋起了這樣的房子,形成了這樣的村子,就這樣種田,就這樣說話,就這樣做飯,就這樣拜神,就這樣婚喪嫁娶……這不就是文化?別以為文化只是弟子規(guī)、增廣賢文(順便說一句,俺覺得增廣賢文里面糟粕很多,不建議給娃看)。而且,文化并無高下之分,外國人看見中國人吃臭豆腐,沒必要覺得中國人真惡心;你愛聽勃拉姆斯喜歡Kiefer,也沒必要蔑視愛好斗地主的我。可是呢,在很多時候我們對文化的理解片面化了,沒意識到村落的犄角旮旯里、村民的一言一行里,一器一物里……都有文化在里頭,眼睛只盯著非遺代表性項目啊,地主大院的雕梁畫棟啊,文化廣場啊這些高大上的東西,導致傳統(tǒng)文化中普通的、深層的但很有價值的部分,漸漸地消失了。
無可選擇的村民,只得拋棄傳統(tǒng)文化。對于作為文化主人的村民,正在拋棄自身文化的現象,我們往往簡單地歸結為“文化自卑”而導致的結果。但是,有沒有人給過他們另一種選擇?一說到村落發(fā)展呢,就是要現代化現代化;一編個規(guī)劃呢,都要絞盡腦汁謀劃“安置”用地,把村民從恐怖的舊村中遷出來過上好日子;一說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呢,就引導村民開辦農家樂或者把舊房租給民宿客;一說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呢,就整些卡拉OK情歌對唱;一說提高村民素質呢,就教普通話甚至英文;一搞村落文化旅游呢,就是創(chuàng)意創(chuàng)意創(chuàng)意;一搞農業(yè)生產呢,就是規(guī)模化現代化科技化……相當部分的努力,客觀上都是在助力、推動、引誘、促進村民們拋棄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村民們有什么別的選擇沒有?反正俺沒看到過。
有意無意的避重就輕,導致傳統(tǒng)文化逐漸流失。一說起傳統(tǒng)村落呢,大家更喜歡談的就是如何去發(fā)展、去改善,這當然是歷史的責任、時代的要求。但是,我們可不可以說,發(fā)展雖然難,可是比起保護來,那又何止容易十倍;保護房子雖然難,可是比起保護文化來,那又何止容易百倍。爆改民房易,留住村民難。留住村民易,留住文化難。趨易避難,本是人之天性,招商引資打造傳統(tǒng)村落,積極干;開辦民宿改造利用傳統(tǒng)民居,搶著干;活化村落引入新興產業(yè),努力干;遷出村民上樓過好日子,必須干……可是保護傳統(tǒng)文化,誰來干?怎么干?干了有什么好處?而且往往一說起要保護傳統(tǒng)的生產生活方式,不知道多少人會拍案而起、怒發(fā)沖冠:難不成這人的良心讓狗吃了!你看見過貧苦的村民沒有?你見過他們那可怕的生活條件沒有?!為了自己都說不清楚的什么歪理,就要讓他們仍然在那樣的困苦中茍延殘喘?!不判你反人類罪,是全社會的恥辱,是中國人就轉了……
前面說過,生之為人嘛,干什么不都是為了圖個高興。傳統(tǒng)村落里有人來爆改老宅了,村民合伙經營或者收點租金,高興。文化集團來投資了,哪個干部不是面上有光?高興。環(huán)境整得比城里小區(qū)還漂亮,村民獲得感滿滿,媒體一通夸贊,高興。嚴格執(zhí)行各部門標準、堅決落實領導指示,別去自尋煩惱地據理力爭,高興……人生苦短,高興為王。反觀那些叫嚷保護的,恨不得放狗咬。正要裝抽水馬桶呢你說有機肥好,有病;正要拆老房子倒騰用地指標呢,你嘰嘰歪歪說別拆,有病;上頭嚴令危房拆除全覆蓋,可是你來指手劃腳說這個有價值應該留,TMD摘帽子的又不是你,有病;正在推廣普通話呢,你說方言有價值,有病;大家伙要蓋圣潔的教堂以便聆聽主的福音,你卻說別拆奶奶廟卻又給不出別的地,有病;你說土法種田對原種安全很有意義,可是原種能賣個P錢,有病……在今天這個社會,什么樣的人才是沒病的正常人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俺被問過的最戳心的一句話就是:你一年到頭忙啥子,到底賺了好多嘛?除了笑笑,俺又能怎么著呢。去街角的蒼蠅館吃碗重慶小面就開心起來了。眾生蕓蕓,不高興的原因,絕大部分就是:想不開。
傳統(tǒng)村落:文化的外尋與內醒
好的好的,大家都要高興,不要有病。那就從正常人(功利)的角度說說傳統(tǒng)村落中的傳統(tǒng)文化保護唄。在目前的現實中,什么叫發(fā)展呢?就是搞錢唄;什么叫成功呢?就是成功搞到了錢唄。鄉(xiāng)村怎么發(fā)展(搞錢)呢,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常見的當然就是搞搞鄉(xiāng)村旅游。搞鄉(xiāng)村旅游呢,怎么著也得注入點文化內涵,搞成“文化旅游”,游客除了看山看水,也是要看文化的嘛。文化內涵從哪里來?目前基本上都向外尋求,無中生有地創(chuàng)造、模仿、山寨、套路……。一般的村子,想怎么創(chuàng)意就怎么創(chuàng)意,法無禁止即可為,有本事打造出一個比迪斯尼還火爆的村落,不消說,絕對是偉大之功績,在村口立一銅像是必須的。但就目前的情況看,因為村子太多,策劃創(chuàng)意大師們能想到的招法都用上啦,江郎才盡的結果就是鄉(xiāng)村文化旅游漸漸地變得千篇一律,麥田藝術稻草創(chuàng)意荷蘭風車小姐招親養(yǎng)生文化紹興臭豆腐重慶酸辣粉義烏小商品非洲手鼓緬甸玉石……呵呵!不過好像這也不是問題,初級階段嘛,就這些玩意兒也足以讓大家都玩得蠻高興;架不住旅游的需求量暴漲嘛,大家也都賺得很高興。
可是,傳統(tǒng)村落的文化旅游,最好就不要想怎么創(chuàng)意就怎么創(chuàng)意了。村落之所以列入保護名錄,就是因為有保護的價值,而且其價值核心就是作為中華農耕文明的基因庫,這個觀念已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的了。傳統(tǒng)村落的文化內涵,怎么還需要“注入”呢?怎么還需要“打造”呢?怎么還要辛辛苦苦地“創(chuàng)意”呢?本身不就有了嗎?何必外尋?只需內醒!搞特色小鎮(zhèn)的搞旅游村落的,都在挖空心思追求特色、絞盡腦汁在策劃特色、殫精竭慮在打造特色,可是在作為文化寶庫的傳統(tǒng)村落里呢?難道沒人知道“以本相破無相”的道理?把傳統(tǒng)文化挖掘出來、整理出來、恢復起來,難道,這就不是特色么?難道,這種特色肯定就沒市場么?難道,就真的賺不了錢么?更何況,除了賺錢,傳統(tǒng)文化本來還有更重大的意義,要不然國家提文化安全干什么?提實施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工程干什么?
我們要樹立最低限度改變的觀念。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當然必須改善,可是我們是否必須要一年一變樣,兩年大變樣,三年上臺階呢?更何況,到底什么叫“改善”呢?就是過上城里人那樣的現代化日子么?我們可不可以從另外一個方向,避免僅僅以工業(yè)時代的眼光,站在城市人的立場上來評判傳統(tǒng)的生產生活方式呢?我們可否從另外一個維度定義“好日子”并為之努力呢?為什么我們的社會進步,非得要亦步亦趨地按照西方那套農業(yè)文明——工業(yè)文明——生態(tài)文明的順序進行呢?連西方人都逐漸意識到,離“現代化”越近,離人性就越遠,現代化之于人類的影響,現在還不好說。尤其對現在還比較“落后”但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保持還比較良好的那些傳統(tǒng)村落,我們能否讓她們跳過工業(yè)時代,直接進入到生態(tài)文明時代呢?難道保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用以救贖已入膏肓的城市病,不正是保護發(fā)展傳統(tǒng)村落的目的之一嗎……
前面說過,文化既不神秘莫測,也沒有高下之分,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內心。在傳統(tǒng)村落里保護傳統(tǒng)文化,干點簡單的事就好啦!大家堅守中國人的人生觀,比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居敬行簡……關鍵是對待人生、對待財富的態(tài)度。城市里窮者無義,富者不仁,咱們村里可別淪落到他們那種悲催的境況;繼續(xù)像中國人那樣種田,懂得節(jié)氣的運行,通曉為農之道,知道天地萬物的配合,小農小農,自有它的好處;像中國人那樣讀書,世間兩件事讀書耕田,晴耕雨讀可不單是為了當官發(fā)財,那是充實自己的精神、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明白為人的道理所必經之路;像中國人那樣祭祖宗,敬天愛人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之一,不重視祖宗,自然也就不會重視子孫,自然也就不重視自己,該怎么禍害就怎么禍害……像中國人那樣吃飯,吃文化,研究和實踐這事兒的人海了去了。中國人拋棄其他的文化那是半點猶豫都沒有,可在吃方面倒是執(zhí)著得緊,哪怕在紐約混了30年,時不時還是想整瓶老干媽過過癮。我們中國人常說的吃飯要吃七分飽,既養(yǎng)生健康又保護了環(huán)境,又避免了胡吃海喝搞得農藥化肥漫天飛禍害土地禍害自己垃圾成堆污水滿地;像中國人那樣拜鬼神,像中國人那樣養(yǎng)兒孫;像中國人那樣走親戚;像中國人那樣說話;像中國人那樣看戲;像中國人那樣唱歌;像中國人那樣過節(jié)……這樣,仙居人像仙居人,臺州人就是臺州人。自然,浙江人也就是浙江人,那么,中國人自然也就是中國人……可是,像中國人那樣又有什么好,而且,也真的困了,就不再扯了,真的心灰意冷,沒意思透了。
長夜無聊,碼這些字并不是想說服誰。俺只是和自己聊聊天,問問自己這些年究竟在混什么。做文化遺產保護這個事,最大的困窘在于:以有盡之生年,為茍且之眾生,謀虛無之未來。也許,我們?yōu)橹Φ囊磺卸紱]什么意義,甚至,在道德倫理上也可能沒有什么正當性可言。正如一個同學厲聲質問我的那樣:鄉(xiāng)愁只是你們這代人的挽歌與幻象,當你們消失在歷史舞臺之后,中國的鄉(xiāng)村都建起了托斯卡納風格的農房,整治得像楓丹白露一樣漂亮,人人都講著流利的英語,不講什么溫良恭儉但人本主義根植人心,不講什么仁義道德但具有高度的法治意識,大家是不是更加的快活幸福?這樣的社會是不是更理想?俺無言以對,沿著墻根羞慚遁去。
公元2015年的冬季,在一個狂風大作的清晨,我告別了一個很淳樸的寨子。提著行囊站在牛頭樁旁,看著熱情調皮的依巴、教我打火槍的寨老、圍著我要糖吃的娃娃,從來古井不波的我也有點黯然,因為真真切切地知道,此去即是永別。就算有緣再來,寨子肯定不是此時的寨子,他們也不會是此時的他們,我也不再是此時的我了。果然,今年5月份聽到消息,某某文化集團已經拿下了這個寨子,新村已經蓋完,6月份寨民即將全部遷出,老寨將整體打造推向市場,策劃大師提出的旅游賣點就是“中國最原始的村寨”……可以預見,憑這個集團的營銷實力,生意一定火爆,游客必將蜂涌而至,依巴他們告別了他們的神樹,不再守衛(wèi)他們的火塘,旅行團來了就去表演木鼓掙錢,閑來就拿著iPad上網聊天交友看大片,進步成和我們一樣的文明人,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開發(fā)集團、地方領導、寨民、游客、記者……所有人都會高興。是的,所有人都會高興。
俺也沒有不高興,更沒有資格不高興。俺只不過有點淡淡的惆悵罷了——就算這點惆悵,也轉瞬即逝——因為,俺已經看到了未來。
作者:李華東,北京工業(yè)大學建規(guī)學院副教授,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委員
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網轉自:中國傳統(tǒng)村落保護與發(fā)展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