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晶晶:發展集體經濟的難處與出處

[ 作者:陳晶晶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5-11 錄入:吳玲香 ]

最近有機會在沿海的鄉村調研,發現有一件事比較有意思。從縣委書記到村里的干部,他們都著急地問著同一個問題:怎么發展集體經濟?

探索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這是一個新任務。應該說我們對“集體”是有著復雜的感情。農村的集體所有制是中國革命和改革過程中演生出來的獨特制度。土地等生產資料經歷了農民私有、農民合作化,集體所有的過程。“大包干”之后,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被確立為基本的經營制度。集體所有制作為基本的制度安排,集體作為國家和農民之間的中介,在工業化、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農戶和集體的關系,農民集體和政府的關系變化不單單影響著農民權益的分配,農村生產、生活的改變,更是對社會的改革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和激化的作用。現在農業、農村正面臨著新的變化。農村的很多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個“散”字上。農民多是在城市和工業里才會被組織起來。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農村如若沒有經濟、治理和組織的基礎,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不可能實現。“發展集體經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發展集體經濟并不容易。2008-2011年,筆者曾在四川的一個村里駐村工作過三年。因為汶川地震,一個基金會為支持這個村子的重建,捐了五百萬元。資金除了用在房屋、道路和公共設施建設之外,基金會希望通過農民合作社這一機制,發展現代農業,為村莊的可持續發展打一些經濟基礎。不過大多數村民們不同意。他們認為集體的事不靠譜,堅決要求分錢。“錢是會跑的,不知道什么時候跑到誰的口袋里去了”,有人這么說。錢還是沒有直接分掉,200多萬的發展資金以股權的形式成立了農民合作社。農民們按股領到了股權證。合作社以捐贈資金為基礎,對外招標農業規模產業項目,引進外部經理人,發展食用菌、獺兔產業。三年之后,規模種養殖項目都沒有成功。發展集體經濟的試點也沒做成。

為什么發展集體經濟就是這么難,有沒有什么好一點的工作思路呢?

發展集體經濟首先要有一個有機的團結的集體。現在的農村集體已經大不相同。土地上不能產生多少足夠的農業收益。絕大部分青壯年都在外面打工。即便是年紀大的農民工要回到農村,也不能依靠農業獲得維持生活的現金收入。集體公共的活動的缺失;大部分村莊已經沒有集體可用的土地;集體資產又多閑置、轉賣;涉及村集體的工程項目一般都承包給外來施工隊;村民和集體缺少沒有經濟、文化上的互動,不再有像以前那樣,有著緊密的關系,村民對集體認同感在下降。村兩委干部的主要精力、責任又放在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和任務上。他們從政府領取工資,成為了政府的新雇員,不需要向以前那樣先要向村民負責。要在這樣的一個組織上生出新的經濟來,并不容易。

發展集體經濟需要有體制、機制的支持。有不少人對集體經濟是持懷疑態度的。他們認為集體經濟產權不清,沒有效率,不過是干部經濟,極容易滋生腐敗;集體有錢了,反倒還會害了干部。農村社區的公共服務投入需要的資金可以由公共財政負擔。村莊可以社區化,農民可以轉化為居民,沒有必要再有一個集體。他們對發展集體經濟并不熱心。在法律層面,農村土地等資源由集體成員的集體所有。農民集體與村委會、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區別、權利的分割并不清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長期缺乏法人地位,無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行使集體所有權。集體經濟組織作為農民集體資產的代持者,所有者與經營者不分,更缺乏市場經營的需要的人才、資金儲備。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又不可能破產,需要利用公司、合作社等組織形式參與經營。體制、機制的缺失也制約著集體經濟的發展。

發展集體經濟不能只搞農業生產。大多數農民都不可能靠種地致富;大多數村莊也不太可能通過發展農業項目壯大集體經濟。過去很多集體經濟發展得好的村莊是抓住了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土地的增值收益。現在很多貧困地區的產業扶貧項目,都是上規模種植、養殖項目,還要有好看的硬件投入,符合大家對現代農業的想象。其實這里面有很多的誤區。增產、增收在改革開放初期比較明顯。現在大眾農產品普遍過剩,如不能解決好銷售問題,增產減收倒是常態。政府支持的產業項目要從市場需求端出發。公共部門需要為產品的銷售、設計、市場流通、質量保障等方面提供配套支持。鄉村經濟的活力藏在城鄉之間。土地的收益;農村集體資源資本化的增值;新的特色農產品、手工業產品,新的服務和生活方式的供給;財政支持對農村公共服務的投入,都是壯大集體經濟好的來源。

發展集體經濟要培養鄉村的社會企業家。發展集體經濟,最缺的是人才。現有的環境已不可能再培養出陳永貴式的創業發展的帶頭人。需要在市場經濟這個環境下找到新路,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培養新一代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能和農民一起工作的社會企業家。這樣的人對農業、農村要有感情;經歷過市場的波浪,懂得經營;能夠組織人,贏得農民的信任,還要有共產黨員般的初心。全社會要為鄉村社會企業家的成長提供支持。鄉村的本土人才可能比外來的大學生更可靠。不靠經營,鄉村沒有生命力;不服務農民,鄉村振興多走形式;不抱利他的精神,村里的工作不可能持續。鄉村振興的實質是鄉村居民生活的更新,這一工作和人的培養與發展是一體的,不可分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我家農村的(微信公眾號原創)2018-05-1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片 | 在线免费观看激情麻豆视频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 最新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 日本黄线在线视频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