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西川: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的功能、內容及性質

[ 作者:劉西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21 錄入:王惠敏 ]

2018年2月4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清晰闡述了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 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具體部署。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所提出的“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離不開農村金融體系的強力支持。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一二三產業融合和培育農村產業新動能, 都需要一個有效運行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

1.優化資源配置、管理風險是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的基本功能。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配置金融資源是金融的本質功能。發揮農村金融體系優化資源配置的基本功能就是要堅持并推進市場化, 讓價格機制在農村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更為有效的作用, 核心是對風險進行定價。

優化資源配置和管理風險不僅要進一步完善以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 還要積極促進信貸與保險等的融合發展, 以及農業資本、期權、期貨市場發展。一方面,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提質增效、農業適度規模化發展需要信貸、保險、擔保等多種金融產品相配合, 單純一類如信貸產品難以有效管理風險。例如, 2016年在全國開展的“保險+期貨”試點, 通過農產品期貨價格保險將保險產品和期貨工具結合起來, 有助于農業生產經營者分散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另一方面, 農業現代化發展以及一二三產業融合, 需要擴大融資范圍, 提升競爭力, 單純依靠間接融資如銀行或保險公司獨木難支, 所以應積極鼓勵涉農企業入市, 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

管理風險尤其需要加強風險管控技術創新。具體到農業或涉農的二三產業, 金融產品及服務方式創新應關注融資項目的未來現金流, 夯實還款能力是第一位的。與抵押及抵押替代相比, 融資項目未來現金流才是還款能力的保障, 那種依靠抵押或抵押替代的傳統風控技術方式已難以跟上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在這方面, 可以創造性地將城市商業銀行已普遍使用的面向小微企業的進程間通信 (IPC) 技術和信貸工廠技術引入農業或涉農領域。要積極利用互聯網、計算機和大數據等新技術, 提高信息精準度和傳遞效率, 降低獲取客戶信息的成本, 提高授信和風險管理的效率。

2.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是農村金融體系的三大組成部分。與城鎮地區的金融市場面向工商業或城市居民不同, 農村地區的金融市場有其特殊性, 主要體現在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兩個方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農村金融市場時應考慮并重視這種差異性。農村金融是一個由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組成的多層次體系, 這三類金融“瞄準”了不同的市場細分或領域:商業性金融瞄準的是“三農”領域有競爭性的融資項目, 即這類項目要面對整個市場或整個行業來進行效率上的比較和篩選;合作性金融瞄準的則是局部地區內部特定群體的金融需求;政策性金融則是為了滿足有特定政策目標導向的融資需求。

商業性金融是農村金融體系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 包括以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等為主的金融中介和與農業相關的直接融資市場兩個部分。商業性金融之于實體經濟、農業產業發展的意義在于優化資源配置、管理風險, 它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城鄉資源自由流動的前提和保障。面對不同行業、不同融資主體、不同地區, 商業性金融都是一視同仁的, 強調盈利、效率和競爭。商業性金融的市場化發展方向就是要加快完善產權和公司治理制度、提升風險控制能力, 進一步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兼并重組, 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 積極引導涉農企業利用期貨、期權管理市場風險。

合作性金融是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旨在打破貧困群體金融服務難以獲取的瓶頸或解決短板的普惠金融難題, 它是實現鄉村振興、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之一。合作金融組織能夠滿足局部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需求, 是落實金融普惠的關鍵組織載體。與其他商業性金融組織相比, 合作金融組織具有低資金供給成本的比較制度優勢。在一些缺乏正規商業性金融服務的局部地區和群體中間, 合作金融組織通過成員經濟產權關系來管理風險, 有效解決了成員之間的資金融通問題。例如, 組織成員之間信息較為暢通, 他們可以憑借自身的能力與條件以及相互之間的產業關聯選出最具競爭力的項目和借款人。

2018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 要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與強調盈利目標不同, 政策性金融更在意的是政策意圖, 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抓手, 面向農村地區的政策性金融主攻兩個目標:一是支持農業, 二是加強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其中, 應更加明確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職責定位, 強化金融服務方式創新。具體而言:第一, 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應在農業基礎設施、城鄉融合、金融扶貧方面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第二, 強化政策性金融服務方式創新, 特別應該和新時期農村地區其他相關制度改革相配合, 如農村地區的“三權分置”和農村集體資產改革等。在金融扶貧方面, 貧困群體土地流轉權及其所擁有的集體資產份額是構造與這類群體相關金融產品合約的物質基礎和風險把控點。第三, 在農村地區開展普惠金融, 還應借助新的信息技術和互聯網, 針對貧困群體的經濟活動及自身特點設計金融產品與服務, 更好地降低貧困群體獲取金融服務的交易成本和風險。第四, 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需要齊心協力, 優勢互補, 共同探索一些公益性金融項目, 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扶助貧困群體更好地適應市場。

3.農村金融體系的性質是競爭性的。農村金融體系是競爭性的, 應發揮篩選項目和管理風險等手段具有的資源配置的導向性作用, 找出效率更高、更有前途的融資項目, 盡可能地避免資源錯配, 特別應避免將資源配置到低效的行業或項目上。這一點適用于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 堅決摒棄那種“誰缺錢就要貸給誰”的簡單狹隘思維。商業性金融發揮優化資源配置功能, 對實體經濟中的企業和項目進行優勝劣汰, 這一提法天經地義, 也是大家都認同的。可以說, 競爭性在商業性金融里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了。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同樣要強調競爭性。合作性金融雖然是由成員來負責風險管理和具體運行, 但是在局部地區、特定群體內部仍要強調在組織內部篩選出最有競爭力的融資項目來。政策性金融亦是如此, 雖然政策上人為地將某個行業、群體或地區與整個市場隔離開來, 但在政策性金融內部同樣要重視資源配置效率和優勝劣汰, 因為說到底政策性金融不是財政, 而是金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民合作社2018年0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少妇久久网 | 亚洲成a人a∨久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成本人动漫 | 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专区 | 亚洲中文字幕一美不卡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