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本忠:實施質量變革 推動綠色發展

[ 作者:王本忠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8-03 錄入:吳玲香 ]

宜都市白龍山生態家庭農場成立于2004年,經過10多年的艱辛創業,先后建起200畝柑桔精品果園,20畝無公害菜園,210畝生態魚養殖場和1000平方米農家樂餐飲部,形成了集種植、養殖、餐飲、觀光為一體的生態農場。近幾年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中,按照“一產形態,三產功能”的思路,通過實施質量變革,推動綠色發展,農旅融合的生態發展模式已經形成,正帶領周邊農戶在鄉村振興中闊步前進。

高效種養,提高經濟收入

農場組建后,農場主人彭兵在高效種養模式上進行了大膽探索。選擇了四種方式:一是以豬、雞、魚為主體,確保常年提供農副產品;二是定植櫻桃、枇杷、桃、杏、李、桔、柚等四季果樹;三是建設4個大棚,保證有機私房菜館的蔬菜四季自產;四是在水庫東北側建了一個弧形的垂釣設施平臺,供客人體驗垂釣的樂趣,形成觀賞、體驗、吃喝、玩樂、養心、健身于一體的模式。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打拼,每年可以出欄1000頭肉豬、100噸成魚、2000噸柑桔,農家樂餐飲收入80多萬元,經濟總收入達到768萬元,支付農場固定員工工資42萬元,季節性工資6萬元;實施沼氣入戶工程解決了15戶家庭的燃料問題;投資4萬多元,鋪設PE管2000多米。

生態循環,實施綠色生產

生態循環農業,是在良好的生態條件下從事的“三高農業(高產量、高質量、高效益)”。它不單純地著眼于當年的產量,當年的經濟效益,而是追求三個效益(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使整個農業生產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把人類夢想的“青山、綠水、藍天、生產出來的都是綠色食品”變為現實。

2009年彭兵著手狠抓農業標準化生產,積極推廣養豬、養魚、種柑綜合立體生態種養技術,研究了一套循環生態農業模式,將豬糞通過兩個途徑進行轉化,收到明顯成效。一條途徑是:建沼氣池4個,除提供能源外,利用沼液微灌果園、菜園和養魚;另一途徑是:利用豬糞養蠅蛆、蚯蚓,提供動物蛋白飼養雞、魚,然后把蠅蛆、蚯蚓的代謝物用來制作花卉肥料。形成了豬糞入池發酵生產沼氣,沼氣供農家樂餐飲燃用,沼液經過微灌塔為果園、菜園提供生物有機肥,豬糞和沼渣養蛆和蚯蚓為養魚和養雞提供飼料的立體生態循環模式。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的排泄物實現達標排放或資源化利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顯著增強,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實現了種養殖業與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顯著。

2010年11月4日,全國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現場會與會代表在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農業部首席獸醫師于康震的率領下,參觀了宜都部分現場。時任湖北省副省長趙斌,宜昌市委副書記李亞隆、副市長王國斌等領導參觀了該場的生豬“150”標準化養殖模式,了解了彭兵的柑桔精品園標準化建設情況。

與會領導給予充分肯定,認為這個場切實加強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的組織領導,加強標準化規模養殖的規劃布局,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突出抓好畜禽養殖污染的無害化處理,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的產業化經營,大力推行畜禽標準化生產,工作創新,成效顯著,經驗值得學習和總結推廣。

培育品牌,提升產品質量

牢固樹立“品牌就是影響力”的理念,以綠色、生態、環保為目標,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以科技示范創新為支撐,依托自然山水,緊緊圍繞我市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需要,統籌制定我場品改方向和品牌培育發展規劃。

爭創精品名牌。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加強宜都蜜柑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管理、保護規則,維護品牌聲譽,確保品牌形象。提高了宜都蜜柑品牌的知名度。

開展“三品”認證。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加快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步伐。2014年農場已獲得魚類3項無公害認證、牲豬無公害認證和柑桔綠色食品認證。同時嚴格執行質量追溯制度,全部認證產品實現“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追溯”,不斷強化證后監管,全面提升品牌公信力。

強化市場宣傳。借助各類會展、節慶活動,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開展地理標志宣傳活動,推介我場柑桔、豬、魚產品,積極參加全國性或區域性的農產品展銷會、博覽會等活動。

產品銷售也磨煉了彭兵的意志。從賣柑桔到賣豬、賣魚受盡了不少苦頭。2006年我到東北銷售桔子,一車20噸柑桔賣了8000元,除去運費和開支,倒貼2000元,原因是果品的質量差。通過培育品牌自己辦起了精品果園。目前已在北方建立了三個銷售點,每斤柑橘平均賣到1.5元,比過去增加3.5倍。

農旅結合,推動融合發展

在發展的實踐中,彭兵充分認識到了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開發農耕文化,田園生態,自然生態稟賦等資源的重要。

2017年他建成了四個園區:一是生產園區。以柑桔、四季水果、蔬菜、養豬、 養魚、養雞為重點,形成農場年需產品的供給能力。二是采摘園區。保證了一年四季有產品,游客可以常年來該場進行采摘、體驗。三是民俗園區。打造農耕文化,利用鄉村特有的民俗風情、傳統工藝、節慶文化、民間文藝優勢開展觀光、體驗活動。四是休閑園區。以娛樂、度假、垂釣、飲食為重點,既能滿足大人玩,也能使小朋友樂在其中。

這些功能的拓展,不僅改善了農場的形象,增加了人氣,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該場的經濟收入,重要的是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使經濟形態變“綠”、發展質量變“優”了。

2018年,該場改革創新再出發。歷史將銘記這個新的改革春天。充滿無限遐想的家庭農場在實施農村振興戰略中,正用她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破浪前行的創新精神勇立時代潮頭,有如一瀉千里的江水奔向一個個無限精彩的未來。

(作者單位:宜都市老科協)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86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AV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