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鄭會霞:構建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

[ 作者:鄭會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9-03 錄入:王惠敏 ]

核心閱讀:認識和把握我國鄉村社會的歷史性變遷,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構建鄉村治理體系,推進鄉村治理創新和轉型,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既能滿足國家治理的現實要求,又能夠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與利益需求,是一個重大理論和現實命題。

鄉村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關鍵,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并強調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方位,對鄉村治理做出的重要要求。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從鄉村社會所處發展階段的實際出發,遵循鄉村社會發展的規律,著力構建以黨的基層組織為核心,以村民自治組織為主體,以鄉村法治為準繩,以德治為基礎的鄉村治理體系十分重要。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構建鄉村基層組織建設體系。鄉村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治理體系的核心。只有堅持黨委的領導核心地位,建立起科學高效的鄉村基層組織體系,鄉村治理才會有堅強的領導力量。因此要構建鄉村治理體系,必須根據新時代鄉村社會發展實際和鄉村治理需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完善基層組織建設體系。一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選好配強黨支部書記,通過派駐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和壯大集體經濟等措施,強化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解決部分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問題,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二是加強農村黨員干部教育管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建立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網絡終端,開展常態化教育培訓工作,切實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三是推進鄉村基層組織治理方式創新。在鄉村社會治理實踐中,把鄉村治理和服務群眾有機結合起來,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通過國家與社會、基層政權與農民的合作共治,最終實現鄉村善治的目標。

整合鄉村治理資源,構建村民自治管理體系。村民自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容,是鄉村治理體系的主體。在新時代,面對鄉村政治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鄉村治理的經濟基礎、政治基礎、社會基礎及思想基礎的顯著改變,構建鄉村治理體系,關鍵是整合鄉村治理資源,搭建參與平臺,強化村民自治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水平。一是尊重農民的主體性,提升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在鄉村治理實踐中,將農民群體的主體性權利置于鄉村社會治理邏輯中,從農民的主體性需求出發改善當前鄉村治理的困境,是確保國家與農民、農民與基層政權之良性互動關系的基本前提,也是構建鄉村社會治理體系的必要條件。二是加強農村自治組織建設和管理。面對鄉村公共空心化、農民個體化、社會組織松散化的困境,應當重視鄉村社會中自下而上的內生性自治組織的培育,并通過自治組織的建設,來提升鄉村社會的治理能力、重建鄉村社會團結。在當前,重點是整合現代鄉賢和宗族組織,凝聚鄉民對于鄉村社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達到傳統與現代的連接,重構鄉村社會倫理,最終實現鄉村治理和諧有序進行。三要培育社會組織,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要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和管理體制改革力度,激活社會組織活力,發揮社會組織的群眾動員優勢,尤其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矛盾糾紛化解、公共服務等方面,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使社會組織能夠成為鄉村基層政府的有力幫手。

加強依法治理,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是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保證,鄉村治理體系能否平穩運行取決于鄉村社會治理法治化的進展水平。目前,我國鄉村治理基本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強依法治理,善于運用法治思維構建社會行為有預期、管理過程公開、責任界定明晰的鄉村治理制度體系,善于運用法治方式處理社會問題,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是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自覺守法用法。鄉村依然是熟人社會,遵循熟人社會規律。針對鄉村干部群眾知識結構和認知特點,創新鄉村法治宣傳教育,開展專題法治教育培訓,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基層司法、法律監督等法治實踐活動,提高鄉村基層干部群眾的法治意識,使他們形成信法守法的行為習慣。二是促進基層政府和基層干部依法行政。要強化對鄉村基層政府和基層干部的法律約束,依法行使職權,依法依規處理事務,依法加強對村務治理的指導、對農村各類問題的預防和監管。推進平安鄉鎮、平安村莊建設,開展突出治安問題專項整治,讓廣大農民群眾感受法律力量、認知法律尊嚴、增強法律信仰。三是加快完善鄉村法律服務體系。加強農村司法所、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推進法律援助進村、法律顧問進村,大幅度降低干部群眾用法成本,引導群眾以正當的途徑、以法律的手段、以理性的態度,合理合法解決矛盾糾紛。

整合社會價值,塑造鄉村德治秩序。德治是健全鄉村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鄉村是人情社會、熟人社會,而人情與道德、習俗等相連,善加利用引導便可形成與法治相輔相成的德治。一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入新時代,塑造鄉村德治秩序,要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新的社會道德標準,并把核心價值觀寫入村規民約,有效整合社會價值,讓村民用自己的價值規范進行自我約束。堅持教育引導、文化熏陶、輿論宣傳相結合,把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農村生產生活,使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二是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三是注重樹立宣傳先進的典型,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輿論導向,開展各種模范的評選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帶動村民奮發向上,用美德的感召帶動村民和睦相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提升人民群眾感受美好生活能力,增強社會的價值認同和凝聚力,推動形成向善向好的社會風尚。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 日本激情视频A∨一区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色五月这里只有精品 | 自拍亚洲日韩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