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必須清醒地把握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困難和挑戰,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一鼓作氣、精銳出戰、精準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動、更扎實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貧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確保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最近,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協調研組通過入戶走訪、調研座談和查閱資料等方式,對大理州部分深度貧困鄉、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攻堅情況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調研,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深度貧困地區致貧因素多元疊加,返貧風險大,鞏固成果難,特別是大部分貧困鄉、貧困村是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大多處于州市、縣市、鄉鎮行政區域連接地區,社會發育程度低,是貧中之貧、難中之難,脫貧攻堅難度較大,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
主要特點及存在問題
大理州各縣市以扶貧大數據平臺為基礎,綜合考慮貧困人口規模、貧困發生率、脫貧難度等因素,對深度貧困鄉、深度貧困村進行甄別遴選,共篩選報送深度貧困鄉5個、深度貧困村153個。目前,153個深度貧困村已列入全省3539個深度貧困村的計劃總盤子。南澗彝族自治縣樂秋鄉、云龍縣白石鎮、檢槽鄉、關坪鄉、民建鄉等5個深度貧困鄉未列入省計劃盤子,脫貧攻堅由州、縣統籌安排解決。
貧困發生率高
深度貧困鄉、貧困村貧困發生率普遍較高,貧困程度較深。5個深度貧困鄉的貧困發生率為12.31%以上,其中,南澗縣樂秋鄉的貧困發生率最高,達到20.22%。在153個深度貧困村中,有25個村貧困發生率為30%以上,貧困問題尤為突出。
危房問題突出
深度貧困地區群眾住危房的問題比較突出,仍有20%左右的貧困群眾存在住危房的情況。其中,一部分貧困戶住房已列入準備實施危房改造計劃。由于部分貧困戶已享受過部分國家政策,或不屬于“四類重點對象”,未能列入國家和省的扶持計劃,危房問題難解決。
基礎設施落后
5個深度貧困鄉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相對滯后,補短板任務普遍較重。據初步統計,5個鄉33個行政村中,衛生室不達標的有21個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未達標的有18個村。同時,全州153個深度貧困村有很多村組在水、電、路等基礎建設方面存在短板,很多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建設完善。
人居環境較差
深度貧困鄉、貧困村大多處于山高路遠、環境惡劣的邊遠山區,人居環境建設不到位,還保持著傳統落后的生活方式,較多的深度貧困村沒有垃圾集中收集處理設施,較多的深度貧困村沒有公共廁所和自用衛生廁所,大多貧困戶沒有保持環境衛生清潔干凈的意識和習慣,沒有清理村莊環境衛生的制度和習慣,貧困戶、貧困村人居環境普遍較差。
脫貧難度大
大理州的深度貧困鄉、貧困村大多集中在州市、縣市、鄉鎮的行政區域接合部,這些地方大多是海拔2000米左右的冷涼地區,交通不便、農田水利設施缺乏、土地產出率低、自然災害頻繁。大部分深度貧困地區遠離城鎮,信息閉塞,群眾眼界狹窄、封閉落后,脫貧內生動力不足,脫貧難度較大。
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的對策建議
加強組織領導
一是健全組織機構。各級要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高規格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相關組織機構,負責領導、統籌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二是逐級落實工作責任。逐級落實州、縣、鄉鎮、村工作責任,建立領導干部掛鉤聯系深度貧困鄉鎮、村、戶制度,各級領導包片、掛點、聯戶負責,帶頭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三是健全社會扶貧工作機制。加大中直、省直單位定點幫扶、上海等發達地區協作對口支援和對口幫扶力度,在資金、項目、人員方面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同時,廣泛動員和爭取社會力量參與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完善社會扶貧的長效工作機制。四是健全落實扶貧幫扶機制。落實“單位幫扶到村,干部幫扶到戶”的單位駐村、干部結對精準幫扶工作制度,對特殊的深度貧困村、貧困戶采取加派掛鉤幫扶力量的方式,加大掛鉤幫扶力度。五是加強督促檢查。強化督查巡查,堅持督查巡查通報制度,堅持責任追究與正向激勵并重,抓好獎懲兌現。規范目標考核考評,按照國家和省考核指標設定,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
強化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扶貧投入力度。健全扶貧投入機制,按照整村推進、連片扶持的方式,統籌安排項目、整合資金,集中投入到深度貧困地區,確保全州新增脫貧攻堅資金項目60%以上用于深度貧困地區。加大金融扶貧力度,提高金融扶貧貸款財政貼息額度,增加對扶貧龍頭企業、扶貧產業園區、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等金融扶貧貸款財政貼息支持,實現扶貧龍頭企業、扶貧產業園區、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共同精準幫扶帶動貧困戶脫貧。二是集中落實扶持政策。建立少取多予或不取多予的財政體制,財政部門要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政策性財政轉移支付規模;金融部門要加大深度貧困地區的金融投入;國土、住建部門對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要優先保障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用地需要,合理安排深度貧困地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林業部門要提高深度貧困地區生態補貼標準,加大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工商、稅務部門要放寬在深度貧困地區創辦企業條件限制,實行免征相關稅費的優惠政策。同時,在深度貧困地區全面落實國家、省、州產業、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精準扶貧惠民政策,做到精準扶貧惠民政策全覆蓋。
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保障體系
一是全面抓好“五通五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財政扶貧專項投入、整合部門資金、籌集社會資金和群眾投工投勞等辦法,集中力量,精準發力,全面抓好深度貧困地區通路、通水、通電、通寬帶、通廣播電視“五通”和有安全住房、有學校、有農村綜合服務平臺、有農村電商、有村級集體經濟“五有”基礎設施和基礎性公益設施建設,夯實深度貧困地區發展基礎。二是全面抓好“三保障”事業建設。整合各類資源,對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教育、醫療、住房實行“三保障”全覆蓋,解決好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戶基本醫療、義務教育、住房安全問題。三是全面抓好社會救濟救助體系建設。切實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等特殊群體,健全孤寡、殘疾、病弱等特殊困難家庭長效救助機制,對因災、因病、因殘等貧困家庭實行全覆蓋救濟救助。四是全面抓好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通過低保、五保、新農合、新農保等實現社會保障100%覆蓋,實現應保盡保,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和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建檔立卡貧困戶醫療費用報銷額度力爭達到80%以上。
科學發展好脫貧產業項目
一是抓好當年增收項目。優先發展“短、平、快”當年增收脫貧項目,抓好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扶持貧困戶發展服務業,種植優質糧食、蔬菜、烤煙,養殖魚、家禽、豬、牛、羊等發展見效快、增收明顯的當年脫貧項目,使貧困戶當年實現實實在在的增收。二是抓好如期脫貧項目。抓好中期的扶貧產業和精準幫扶項目,扶持貧困戶種植水果、茶葉、核桃、花椒、中藥材等,發展一戶一人一技能一脫貧產業,幫助群眾如期脫貧。三是抓好長期穩定脫貧項目。實施城鎮化帶動、園區帶動戰略,通過推進城鎮化、工業化進程,有效帶動貧困群眾發展服務業、果蔬種植等產業。促進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務工,促進群眾增收,實現有效脫貧。推進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的脫貧模式,引導貧困戶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投資入股等方式入股企業,企業折股量化給貧困村、貧困戶,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機制,確保資產收益及時回饋持股貧困村、貧困戶。
提高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一是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樹立、宣傳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典型,鼓勵貧困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苦干實干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勤勞致富、勤儉持家,不斷增強就業創業能力。二是改進工作方式方法。通過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激勵機制,調動貧困戶從事生產勞動自我發展的積極性,激勵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群眾通過自己辛勤勞動脫貧致富。三是提高貧困群眾脫貧技能素質。對深度貧困地區勞動力進行全覆蓋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勞務就業技能培訓和新型農民培訓幫扶,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務工就業和經商創業的基本技能,逐步實現深度貧困地區貧困農戶達到“一戶一產業,一人一技能”目標,實現快速有效脫貧、長期穩定脫貧。四是抓好貧困學生扶貧助學。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學前、小學、初中、高中、中職、高職、大學等貧困家庭學生扶貧助學力度,杜絕“因貧而失學”和“貧困代際傳遞”等現象發生。
綜合實施農村環境整治
一是實施好人居環境建設工程。整合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整鄉推進、人居環境改善等項目資金,加大深度貧困地區人居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人居環境條件。二是完善農村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加強深度貧困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公共衛生廁所等設施建設,確保深度貧困村全部建有公共衛生廁所、生活垃圾全部實現集中收集處理。三是完善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制度。通過村規民約、“一事一議”等方式,建立健全農村環境衛生門前“三包”、公共場所衛生集中清理、公共道路黨員帶頭清理、生活垃圾集中清運等制度,確保深度貧困村環境衛生整潔干凈。同時,開展“十星戶”評選等活動,激勵貧困戶自覺打掃庭院環境衛生,確保貧困戶庭院環境整潔干凈。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利用駐村扶貧工作隊駐村幫扶、掛包責任人入戶走訪、召開群眾會和黨員會等機會,采取發放宣傳資料、播放宣傳片和面對面宣講等方式,宣講生活衛生常識,宣傳環境整潔的益處,表揚環境整治工作的典型。通過掛包責任人采取“一盯一”方式,幫助深度貧困戶從洗臉、漱口、吃飯、穿衣等生活細節做起,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作者系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社會主義論壇》2018年第9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