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洪仁:鄉村振興:從文件治理到直達本質

[ 作者:洪仁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7-04 錄入:王惠敏 ]

導語:2018年是個標志年,是鄉村振興的元年,與鄉村的關系更為密切了,鄉村振興漸漸走向全程振興服務的道路。

2019年是個關鍵年、轉折年,尤其在宣傳引導組織建設以及各方面的實踐上,鄉村振興為全社會打開了一扇窗。

一、中國人的根與魂在鄉村。

農業社會是圍繞著農耕、土地、房屋這條生命線進行奮斗的,男耕女織、耕者有其田、倉稟實而知禮節。農業社會主要指農村、農業、農民,以及由他們為核心所構建的所有資料的集合。農村、農業、農民也就是我們說的“三農”。

文化是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的最底層的結構。文化是什么,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文化指的是人文和教化,人文又來自天文,天文來自上古時期的天文觀測。教化來自人文和人文傳承。這么說也只有中國文化才是正統文化。

有人文和教化,才有文明,文明是人類的發明,自從有了農耕,文明就誕生了。農業社會是孕育人文和教化的舞臺。中國不斷層的文明,得益于農業社會,得益于鄉村。

中國的人的根與魂,在鄉村。

二、從文件治理到否極泰來。

改革開放以來,在1982年至2018年間,我國連續出臺了20個關于“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其中2004年以來一共連續出臺15個。

這些文件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指引,是黨和國家推行重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生動體現,更是40年農村改革發展之路的有力見證。

官方陳述如上。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

城市化和城鎮化的四十年就是大火翻炒,有過之而無不及。事實上: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來,針對“三農”的發展不客氣地說,是怎么毀掉的不是怎么扶持的。辯證地看,表面上做了四十年的“三農”工作,實際上也側面支持了城市化和城鎮化的四十年。

2018年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成為最大轉折點。一方面預示著以城市地產為代表的城市化城鎮化進程的降溫,同時也標志著以鄉村脫貧,鄉村振興為代表的廣大農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真正的發展機遇。

三、從被動丟失到主動舍棄

鄉村的價值功能在于生產價值、生態價值、生活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是構建中國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主要載體。

生產方式轉變、社會發展與轉型、產業精細化分工、文化殖民等都導致以鄉村為載體的勞動主體、智力主體走向城市,帶來鄉村的必然衰落。鄉村價值功能的丟失在初期還只是被動丟失。

隨著城市化和城鎮化進行加快,城市房地產的迅猛發展,這時候鄉村進入了加速衰落期。也導致了鄉村價值丟失進入了主動舍棄階段。

如果鄉村連根與魂都丟了,首先是鄉村人自己不能待下去,其次是城市人不可能進的來,這就是過去四十年我們經歷的事情,包括現在還依舊在經歷,也就是我們從結果上看到的鄉村的老齡化,留守兒童和空心化。

千篇一律的城市風貌和毫不往來的鄰里之間,必然決定了城市的社會文化在社區這一功能結構上面臨構建難題,所以在群落社會性需求上才會出現像是小鎮,綜合體這樣的中間過渡空間。反應在個人上就是因為不健康的飲食、作息,生活方式導致城市病和亞健康。

城市未來一方面是面臨走向更新,從城市1.0版本走向2.0系統,走向著重塑造在社區這個社會文化結構上的功能補償和補充。

但是守著現成的鄉村我們為何要舍近求遠呢,我們為何又舍棄珠玉撿了芝麻呢。所以城市人同時走向鄉村這一介于自然和城市之間的社會文化結構成為一種必然。

四、鄉村振興從前半場到下半場,從硬的到軟的。

1、前半場是硬的,是建筑的、道路的、廣場的,是設施和投資的鄉建。

城市化城鎮化以來,鄉建一直在搞,搞著搞著就成了城市化和城鎮化了。

世界各地的現代鄉建毫無疑問都是失敗的,從有沒有年輕人回家村子還是不是空心村就可以判定鄉建是否成功。

日本的大部分鄉村基本都空了,根本沒有留住年輕人,我們在文創領域、農場領域或者民宿領域看到的一些日本的游學實際上都是極個別的案例,中國的消費者成為這些消費體的支撐者,整個日本一個多億人口,三千萬都擠到東京,農村有多少人,不只有日本人自己知道,稍微調研一下,全世界都知道。

歐洲人出生率那么低,他們都連微信支付都不會用,在中國生活的小伙子都得使勁感謝馬化騰叔叔,雖然有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但是真的是人煙稀少,根本談不上經濟活力。

我們的現代鄉建問題很大,很多時候鄉建都是應付,鄉建上半場突出表現就是從物質上進行配套,表現的硬,建筑,道路,設施和投資:千篇一律的刷大白和粉黃墻,統一的村村通水泥硬化路面,呆板的城市公共配套設施健身器材,不知所以的政府配套資金,基本上就是流于形式的鄉建。

從硬件上來說,上半場的鄉建基本是失敗的,這個和城鎮化城市化的路子本身就是相互違背的,一方面進城的人始終想著進城,進一步加速了鄉村空心化,想進村的人進不了村,被農村土地政策阻擋。所謂的審美和組織在城市里沒有實現,在鄉村也很少實現。因為缺少美的基礎設施。不管有多少股力量,始終沒有合流。

2、下半場應該是軟的,是人的鄉建,是組織的鄉建,是產業的鄉建,是生態的鄉建,是文化的鄉建,是鄉村徹底地振興。

有恒產者有恒心。要治民先富民。這些都是關于產業的老話。沒有好的經濟基礎,人是幾乎不受組織約束的。有了好的經濟基礎,有了好的合作模式,有了健康的組織,接下來就好辦很多,所以在把握未來鄉村振興的時候一定更多的考慮到人,考慮到產業,考慮到組織,考慮到生態,考慮到文化。

我們在全國做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的規劃的時候就非常注重未來的運營模式,以及人才的引進和自孵化,給一種可持續的模式授人以漁。

對鄉村振興不是幾句話就說清楚的,在一個個需要信用重建的小社會,需要消耗組織者和經歷者相當的心血,還不一定干的好。

目前即便是在世面上流行的叫的比較開的,通常是政府補貼運作或者有銀行貸款,能夠實現純粹盈利的是少數,其一這本身需要時間去打磨產品,其二依然阻擋不了人民進城的腳步。

鄉村振興要面對的問題相當多,但更阻止不了我們勇往直前的決心,鄉村振興是城鄉雙核驅動的重要一核。

五、鄉村振興,重塑中國人的根與魂

鄉村振興開啟的不只是鄉村振興本身,更重要的是他在重啟我們的文化建設,重啟修復已經走向坍塌的國之四維禮義廉恥。

鄉村振興開啟的不只是發展鄉村,更重要是它將結束房地產為主體的城市空間活力場,再次重新定義生產關系,塑造消費結構,重建以綠色生態服務健康為主體的新型空間活力場,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部分。

鄉村振興開啟的不只是服務鄉村,更重要的是同時服務廣大城市人群,借鄉村振興的東風,由鄉村提供健康的生活環境,美味的食品和和諧的社會價值。

我們的根與魂在鄉村。鄉村振興喚醒了一大批由鄉村走出去的人,這是沒有鄉村生活經歷和經驗的人無法體味的,她將繼續喚醒更多人反哺鄉村,振興鄉村。

鄉村振興是一條偉大的路。你我皆行在大道。

鄉村振興這條路才剛剛啟航。你我皆任重道遠。

鄉村振興最高價值是重塑中國人的根與魂。你我皆全力以赴。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村莊規劃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女厕所 | 亚洲乱亚洲中文字幕 | 免费人成在线视频不卡 | 日韩AV大片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中文乱码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