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了,我們走訪過無數的鄉村學校和教師,見證了農村學生、學校及教育的變遷……
校舍從無到有,從破爛到莊嚴,從豪華氣派再到破敗、空置、荒蕪,雜草叢生。那時村村有小學,以后幾個村聯校,再到一鄉一鎮一校……
教師從少到多,從民辦教師到民辦加公職共用,再到全部公職教員,再由多到少,最后成一兩個留守教師,再到教師合并,歸鄉進城。
學生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由多到少,直到個位數,再轉移到鄉鎮駐地就讀,最后在家長的護送下跋山涉水進了城……從前的鄉村小道上有著成群的中小學生,校園內有清脆的鐘聲,教室里有朗朗的讀書聲,而今卻見不到人了。
從過去的文盲遍地,到全民掃盲,到六七十年代的提高適齡兒童入學,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到德智體全面發展,再到追求升學率,精英教育,一直到大學生畢業后就不了業,失業率上升,教育從普及、公平到功利……
農村的學生少了,學校沒了,能人進城了,留守人口問題出現了,過春節村子里沒有會寫楹聯的人了。學校被教堂代替了,鄉村開始凋零,失魂落魄......
農村的教育怎么了!幾十年后的今天,學生少了,教師多了,老師學歷高了,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加大,學生卻上學難、上不起學了,老百姓對教學質量反而不滿意。
我們應該清醒地知道農村的教育密切關乎著鄉村的振興,我們對農村教育的態度決定著它對未來鄉村的回報,影響著鄉村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