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尤其要打好產業鏈供應鏈基礎,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現代農業發展同樣如此,補短強長是確保農業安全、糧食安全的基礎與保障。
首先,防止在種子和技術上“卡脖子”。“一粒種子改變世界”,充分說明了種子的重要性。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這反映了黨中央對“糧安天下”“種安農業”的高度重視。種子是硬技術,現代種業廣泛研究和應用生物工程技術。隨著轉基因工程技術的出現,自然物種資源在人類工業化、城市化浪潮中加速滅亡的同時,要警惕農業種質資源的加速消亡。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農業大國,種質資源十分豐富,且千差萬別,為抗御自然災害、減少生物病蟲害和抵御戰爭饑荒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天然資源和農耕勤勞智慧多重作用的結果,也是“浪花淘盡英雄”的選擇。然而,在“轉基因手術刀”面前,這些優質種質資源顯得不堪一擊,經不起“刀割”。相關部門對究竟有多少轉基因物種如果“底數不清”,這對農業的安全性、農產品的安全性、人類生存與生育的安全性值得評估和警醒。建立國家和省級的種質資源庫,加強對自然物種和優質傳統種質資源的保護,是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的基礎,也是種子技術攻關的應有之義。隨著種子技術的不斷攻關,建議我國實行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種子(品種)和自然淘汰篩選培育出來的優良種子(品種)并行的制度,為“卡脖子”技術攻關提供強大的“基因庫”和戰略貯備。
其次,防止在質量標準上“卡脖子”。農業要適應發展格局的雙循環,同樣有一個產品“引進來,走出去”的課題。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適應消費需求端的變化,農產品品質提高到新的高度就成為必然。農業的高產與高肥、高藥、高耗、高損一脈相承,是時候將品質與單產并重,在科研立項、品種審定、技術評估、配套農藝、媒體宣傳、輿論導向等方面轉向高品質發展上來。我們應當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門樂于進口農產品,與品質不無關系。因此,要在生物農藥、低毒高效農藥等藥肥使用上進行源頭技術攻關,減少和控制面源污染。在技術上突破瓶頸實施新有機農業和無公害技術,在土壤、肥藥、生產、加工、貯存、物流、保鮮等每一個環節上都防排“毒”,勢在必行、勢在可行。冷鏈物流是生鮮保鮮的重要一環,我國目前冷鏈物流僅20%,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建議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精準研究、技術攻關、標準相隨、硬件配套“四管齊下”。
再次,防止在智能農業上“卡脖子”。農業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精細農業以及農業效率的提高都有賴于技術進步,特別是農業智能化,在機械技術、核心部件、智能控制、數字化應用等方面亦出現“卡脖子”現象,我們既要在無人機應用農業等方面強優勢,更應補足這些方面的短板。
作者系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巡視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政協報》2020年12月24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