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奇:農業的思維流向

[ 作者:劉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03-23 錄入:朱燁 ]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就是用大歷史觀來看待和思考農業問題。從歷史的縱深厘清和把握農業發展不同階段的思維流向,才能更好地引領和指導農業發展的政策制定、生產組織、產業形態, 更好地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壓艙石。從農業發展的歷史進程看, 不同時期的農業發展孕育著不同的發展思維,大體上經歷了“六品”引領的迭代思維。

溫飽思維—— 探索品類。人類自誕生之日起,面臨的首要生存難題就是食不果腹。原始人類依靠集體的力量,以群居形式共同抵御自然界的各種威脅,最初依靠采集植物、狩獵捕魚為生。我國上古時代的傳說神農嘗百草就是采集試吃的典型,進而知道自然界的哪些物種可以供人類食用,哪些草藥可以治病,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饑的五谷,嘗出了365種草藥進而寫成《神農本草經》。隨著人口增多,如何獲得穩定可靠的食物來源成了催生原始農業的動力。采集活動孕育了原始的種植業,狩獵則孕育了原始的畜牧業。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在與自然界的長期共存中,人類通過觀察和實踐,逐漸發現了動物可以馴化, 進而開始馴養家禽家畜,也逐漸學會了保留植物種子用來種植, 進而獲得了比較多的食物產量, 這是農業生產的歷史性躍進。伴隨種植養殖生產技術的改良和新型生產工具的發明,人類的食物來源有了比較穩定的保障,使得解決溫飽問題的可靠性進一步增強, 人類得以生存繁衍。經過成千上萬年的探索,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知可以食用的植物種類有兩千多種,藥用的三千多種。從原始社會的農業生產,直到溫飽問題得到穩定解決之前,這個歷史階段, 人類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如何獲取更多的可食之物以解決溫飽問題, 千方百計探索用以果腹的動植物品類,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從而實現由吃不飽到吃得飽的跨越。這一溫飽型思維貫穿于有史以來人類農業文明的全過程,直到今天,在非洲、南美洲的叢林里生活的一些人,仍然在為生存而奮斗,進行著不懈的探求。

小康思維—— 優化品種。“小康”是介于溫飽與豐裕之間的一種生活狀態和社會形態。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后,人類的關注點逐步由追求食物品類向優化品種轉變,更加追捧那些易種植、產量高、品質好的農作物品種, 實現了從追求解決一日三餐的基本溫飽,轉變為注重食物的品種豐富、來源多樣,由吃得飽向吃得好演化。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十八個農民的紅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40多年的改革開放極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伴隨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農作物品種的選育改良和農業生產方式的優化,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土地產出率極大提升,農產品市場供應更加多元, 品種豐富。特別是通過8年精準脫貧攻堅戰,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后,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徹底得到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更足。中國老百姓的餐桌更加豐富,食物品種更加多樣,想吃什么基本上就能吃到什么。

豐裕思維——崇尚品牌。東西多了看品牌。在實現“小康”的基礎上,伴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廣泛應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構建,農業生產力得到極大提升,農產品極大豐富,市場供應十分充裕、甚至供大于求。由于消費者選擇空間的擴大, 選擇余地的增多,消費理性逐步提升,品牌成了首選。在這種消費理念的變革中,農業發展從單純注重量的擴張向更加注重質的提升轉變。農業生產尤其重視品牌的培育,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等“三品一標”農產品,這是保障供給端食物質量安全的重要環節,也是傳統農業向農業現代化轉變的重要標志。

健康思維—— 強調品質。由吃得好到吃得有營養、吃出健康, 這是食物供給的又一次飛躍。這一階段的消費追求是變“病從口入” 為“病從口出”,人們不再僅僅追求品牌,而是更加注重農產品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消費者不光關注質量,還關注與質量有關的產地、周期、日期、節令、鮮度等,講究營養平衡、時鮮原產,有利身體健康。有研究資料顯示,單純靠施用農藥化肥生產的小麥比傳統生態種植方式的小麥含鈣量低76%,因而既營養又健康的農產品成為市場的寵兒。目前市場上這類農產品售價很高,十元一斤的米、百元一斤的肉已經不是新聞,但市場依然供不應求。在健康思維引領下,市場對農產品實行優質優價,倒逼了農業生產要走產品安全、產出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道路,更加關注農業的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環境承載力。

味道思維—— 欣賞品味。這一階段,人們既要吃出健康也要吃得美味,在注重營養健康的同時, 更加追求農產品的口味地道,強調原種、原法、原味。有美食消費研究報告顯示,消費者第一是選擇就餐環境,第二是味道,第三是食品安全,第四是價格,可見味道的重要。原種就是傳統品種。據統計, 上世紀50年代中國小麥品種上萬個, 現在推廣的品種只有400多個,都是改良品種,原來的土種幾乎滅絕了。山東省1963年花生品種有470個,到1981年品種還有30 個,現在只有15個。馳名中外的北京烤鴨,目前市場上銷售的90% 都不是原來的土種鴨了。中國的土豬經過了近萬年的時間改良馴養, 而近三十年來數以千計的土豬種被國外引進的良種取代,土豬近乎絕種。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二普調查顯示,88種地方豬有85%的數量急劇下滑,有4個豬種已經滅絕,還有30多種瀕危或瀕臨滅絕。溫州水牛因能替代奶牛產奶,而且所產奶比普通牛奶蛋白質等含量還要高, 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甚至被載入聯合國糧農組織編寫的《水牛》專文,但目前溫州平陽土種母水牛存欄只有210 頭,種公牛只有12頭。這些傳統的種質資源是民族的寶貴財富,通過建立種質資源庫對其進行保護, 不僅十分緊迫,也是比較有效的手段。我國已在中國農科院建有可保存糧棉油果蔬等340種作物、50 多萬份保存期50年以上的種質資源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后,隨著高產矮稈水稻的大面積推廣種植, 高稈水稻幾乎無人種植。云南等地從國家作物種質庫找回了高稈水稻“毫秕”種子,恢復了在西南地區的種植,這種水稻平均株高2.4米, 所產的大米市場售價每公斤超千元,效益十分可觀,一小把種子, 讓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原法就是摒棄“石油農業”,接續綠色、有機、循環的傳統農業種植方法。原味就是農產品的原始味道、傳統風味。從世界范圍看,糧食用于口糧、工業和飼料的消費比例大體已形成4:2:4的結構,也就是四成用于人類食物,兩成用于工業原料,還有四成用作動物飼料。不光人類追求傳統味道,動物也是如此。否則,拼命靠施用化肥農藥生產的農作物,改變了傳統味道, 不僅人類不喜歡吃,也影響動物的食欲和生長。

生態思維—— 追求品行。人類社會已經歷三大文明形態,也就是上百萬年的原始文明,上萬年的農業文明,三百年的工業文明,現在正在向第四種文明形態——生態文明過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古人樸素的生態道德觀。工業文明以來,社會長期倡導和奉行的道德哲學是人類中心主義,在人是自然的主宰這一觀念引導下,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毫不節制、毫無顧忌, 地球已經不堪重負。農業不能只從大自然索取而不去保護,否則必將被大自然拋棄。生態思維追求的是生產者品行端正,以生態道德的理念發展農業,借鑒傳統農業文明的精華,推廣循環農業、生態農業模式。被美國農民奉為“圣經”的《四千年農夫》一書,記載的就是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傳統生態農業的做法經驗,在新階段中國更應繼承發揚。在生態文明時代, 務必要超越傳統價值觀, 激發社會成員對自然的熱愛、尊重和感恩,樹立在熱愛自然、尊重生命、優化環境、健康發展的基礎上,保障人類的發展和幸福的新理念。當務之急需要變革農業生態鏈,變“植物、動物”的“二物思維”為“植物、動物、微生物” 的“三物思維”。植物、動物、微生物構成了生態循環農業的基本架構,從邏輯上看,植物是生產者, 動物包括人類是消費者,而微生物是分解還原者,它把植物動物的殘渣廢料還原為肥料進行下一輪生產。沒有微生物的參與,循環、生態、綠色、有機農業都只是空洞的概念。以生態文明思維正品端行是未來農業的標桿。

以“六品”為標志的農業迭代思維,構成了農業發展的歷史演進和時代脈絡。思維的流向階梯式遞進、螺旋式上升,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后一種思維都是在前一種思維的基礎上催生出來的, 它們之間又是交疊重合而不是替代關系,每種思維都是前一種思維的優化提升,而不是對前一種思維的否定拋棄。以代表一個時代消費特征的思維為引領,多重思維共生共存,是農業思維的邏輯流向,也是未來農業的發展走向和目標方向。


(作者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發展觀察》雜志2021年第3-4期合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 五月婷中文字幕 | 亚洲成a人v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柚木 | 亚洲欧洲另类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