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華東:發揚營造傳統,建設中國鄉村

[ 作者:李華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04-05 錄入:曹倩 ]

一、鄉村風貌的改善提升需要明確的文化方向。

人的幸福感來自物質和精神兩個主要的方面。在經過艱苦的努力之后,貧困千年的地區也基本上擺脫了貧困,更不用說經濟發達地區,人們合理的物質需求早已得到滿足,開始追求精神上的幸福。在鄉村建設中,與之相呼應的就是,我們需要整治、改善和提升鄉村的風貌,讓人們在美麗的環境中獲得更多精神上的愉悅。此時正值青春作伴,繁花盛開,人們呼朋喚友地涌入鄉村各種花海之中,正是這種需求的一種反映。

是人,就有愛美之心,估計很少有人會認為鮮花很丑。可是,對于什么才是鄉村的美麗,人們的看法可能就會有分歧了。城里人覺得鄉村就應該像鄉村,這樣才有看頭才值得去觀光旅游;村里人可能覺得城里那樣的花園、草坪、馬路、霓虹燈才算是美好的環境。有人覺得傳統村鎮真是讓人流連忘返應該大力維持原汁原味的風貌,有人覺得那只是昨日黃花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應該加以整治改造……更具體一些,有人覺得房子刷白畫墻好看,有人覺得黃黃的夯土墻漂亮。有人覺得不銹鋼欄桿好丑,有人覺得水泥仿的樹樁坐凳太假。有人覺得村里那些雕塑提升了村莊文化品質,有人覺得在農村里還要靠雕塑來體現鄉村風情真是悲哀……

美麗本身就是個很主觀的感覺,就算哲學家討論了數千年,可他們的成果對于指導我們鄉村風貌的改善提升,幾乎幫不上忙,人們各有各的理解和行動。羅馬柱到底好不好?白瓷磚有什么問題?大廣場難道就要不得……出于共同的對美的追求,干出來的成果卻五花八門。好的不用說,比較消極的如那些無原則的白化、硬化、綠化、亮化、齊整化;那些因濫用而導致新一輪千村一面的磨盤、水車、紅燈籠、大牌樓……;那些出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強力推進的無豬縣、無雞村……

再深一個層次想想,假設有個地方,完整地、高水平地復刻了一個歐洲古村,物質環境的品質沒得說,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區活動……一切都無可挑剔。這樣的建設,能得多少分?如果我們努力將中國的村莊建設得和日本、歐盟最好的那些村莊一樣美麗,這樣的建設,能得多少分?

沒有任何一個人不希望鄉村變得更美麗,大家都在為了鄉村的美麗而努力。可是,如果沒有個比較明確的方向指引,我們干得越多,也許就浪費越多、破壞越大,離“美”反而越來越遠。在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的偉大歷史任務、向鄉村振興大步邁進的時刻,亟需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鄉村風貌建設的文化方向,是什么?

二、鄉村風貌之美,是傳統文化之美。

對新村風貌,一千個人或許就有一千種評價,但現在估計只有極少數人,會認為祖宗們留下的傳統村鎮很難看。汗牛充棟的研究成果,從選址、格局、建筑、植栽……從比例、尺度、形態、色彩、質感……各方面、多角度地分析過古村古鎮之美;同樣地大家也認真地從各方面、多角度去分析,為何很多新建的村鎮為什么那樣丑? 

眾所周知,建筑是社會文化的集中反映。通過對比新村、古村,也許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傳統鄉村之美,是傳統文化之美;當代鄉村的粗陋,是當代文化的粗陋。傳統的村鎮,雖然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勘測、規劃、設計、建設,但是其形成和發展自有一套具足圓滿的內在文化邏輯和法則,比如對自然的順服,對倫理的遵從、對人文的關懷、對心靈的照拂、對貪欲的壓制、對整體的重視、對生產的依賴、對材料的真實運用……在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底蘊的支撐下,天南地北的人們,營造出了風格各異、千姿百態但都和諧美麗的房屋、村落、集鎮、城市,展現出風韻獨步世界的中國之美。 

遺憾的是,在現代迅猛的現代化進程中,我們的建筑迷失了美學方向,陷入各種矛盾和糾結,一會兒批判這個,一會兒追隨那個。曾經那樣高妙的中國美學,在小到一件擺設,大到一座城市,從宏觀到微觀,從物質到精神都登峰造極的中國美學,在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中流淌千年的中國美學……很奇怪的,基本上從我們的建設中消失了。追求與天和、與人和、與己和的和諧內核,從我們的建設中消失了……在西方城市規劃學、建筑學、景觀學、生態學……一系列“先進”的“科學”理論和技術的指導下,我們每年的建設量不知道是整個世界的多少倍……可是,為這個世界的美麗,貢獻了多少呢?如此海量的建設,又沉淀了多少雋永的、值得向后代傳承的經典呢? 

歸根結底,當代鄉村風貌的不如意之處,不是規劃師水平不高,不是建筑師不夠用心,不是鎮長目光短淺,不是村民粗制濫造……而是我們的當代文化,支撐不了如此巨量的物質財富。傳統的文化不分良莠都被大規模地拋棄了,而能夠指導我們建設的文化力量,蒼白得可憐。城市里至少還有規劃師和建筑師,量大面廣的鄉村,大部分處在自發建設的階段。過去的自發建設,有系統的文化指引和規范,營造出傳統村鎮之美;而今天的自發建設,結果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三、各有特色的村姑正被整成標準化的姨太太。

正因為缺乏系統的文化方向、文化支撐和文化內容,當代有些村莊的所謂風貌整治、改善和提升,自然而然地就淪落為涂脂抹粉、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浪費工程;相當一部分努力和付出,都是在捯飭那張臉。而且,捯飭的方向,就是追逐流行,消費市場喜歡什么,就朝那個方向去捯飭,模仿、山寨、抄襲、復制所謂的“網紅”。在眼下顏值為王的時代,只要人長得漂亮,哪怕對文化一無所知,也能夠迅速捕獲眼球流量暴漲迅速套利。但是,花無百日紅,再高的流量也是“流”量,洪峰過后,就成無名之輩。作為個人,能顏值擔當一時大賺一票當然很好,但作為村落、成千上萬的村落,對資源、對環境都有著巨大影響的建設,如果單純為了“顏值”而投入巨量的財力、物力、精力,造成浪費、污染和破壞,那就是很大的問題了。

目前在有些地方的鄉村風貌提升中,很大的問題之一,是把鄉村風貌整得過度的“虛假”,脫離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傳統村鎮之美,是純天然的美,是因為生產和生活自然而然形成的結果,不僅僅是出于主觀的美學追求。在中國的營造傳統中,除了那些吃飽了撐得慌無病呻吟的文人園林,從來不會刻意去為了“美”而搞形式美,尤其是在鄉村之中。油菜花海好不好看?好看,但本質上種它的目的是獲得菜油。燕子脊漂不漂亮?漂亮,但那是因風水禁忌、為減輕屋面風荷載而設計出來的。木雕精致不精致?精致,但那是為了教娃娃忠孝禮儀仁而雕刻的……一句話,鄉村的美,本來只是生產、生活的成果,只不過被今天的城市人,賦予了其美學上的價值。 

問題就來了。生產生活的成果,好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村姑,可能胖點,可能瘦點,可能高點,可能矮點,但貴在本真自然,清新可喜,沒有那么多的矯揉造作。可是,在目前的消費時代,一則村姑自己開始嫌棄自己;二則城里的一些消費者,試圖把村姑整成他們心目中嬌媚誘人的姨太太模樣。村姑被花花世界迷離了雙眼,努力向姨太太看齊,描眉畫眼涂脂抹粉穿衣打扮,認為那才是美,東施效顰的事兒,層出不窮。更有一幫過度醉心于“打造”村姑的城里來的設計師,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美”,慫恿、誘騙村姑拋棄自己的本真,大搞特搞和生產生活毫無聯系甚至違背的“美”,在墻上弄個水罐,村口立個馬頭墻的片段,磨盤砌個疊水瀑布,水泥墻上畫個穿斗架,木盆里栽上鮮花擺在村頭巷尾,庭院里鋪滿瓷磚……村姑就這樣在內因和外因的努力下,慢慢變成了珠光寶氣搔首弄姿賣弄風情的姨太太……

更不好的是,隨著信息交流越來越迅捷,地域和民族文化差異正迅速被抹平。正如幾個網紅臉就會引發大規模的跟風整容潮流一樣,幾個示范村就可能引起大批村落的跟進。干部眼中的美麗,就是那幾個網紅臉的美麗;設計師眼中的美麗,就是那些標桿村落的美麗……村莊風貌的營造,正變得日趨麥當勞化(詳見《傳統村落:盡量避免“麥當勞”化的美麗》)。

四、以生產生活為出發點進行風貌營造。

問題又來了。這世間青菜蘿卜眾口難調,你欣賞村姑的清麗,可別妨礙我喜歡姨太太的風情。如果要堅持“以村民為主體”,估計大部分村民,尤其是年輕一代,還是希望村姑能夠華麗轉身,畢竟是距離產生美,城里人欣賞的鄉村風情,村民祖祖輩輩已經看得膩了。那么,究竟朝什么方向進行鄉村風貌的營造呢?

分級分類進行風貌營造,可能是一種重要的方法。分級分類的標準當然有很多,與城市的距離,村落的資源稟賦,承載的國土功能……等等。作為筆者個人的想法,在城市化高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等背景下,也許應該以村民生產生活的需求為出發點,來對村莊進行分級分類,有針對性地確定各村落風貌營造的方向。 

比如,如果是以文化傳統的留存為主要職能的村落,那就嚴格一點,盡量做減法,減去那些不安全的、不健康的因素,別試圖拿祖宗的文化賣錢而把她大肆打扮得花枝招展(至于村民獲得感的提高,甚至“文化主人”的置換,那是另一個非常大的話題,有機會討論)。如果是以鄉村特色為主要發展方向的村落,那就盡量村姑一點,要相信旅游者的水平會慢慢提高,總會認可和欣賞村姑質樸的美麗。如果是沒什么祖宗留下、或者老天爺賜予的特色資源的村落,以及新建的村莊,那就可以做加法,無中生有也行,畫畫墻也行,弄個噴泉也行,主要的目的是讓村民開心……

五、發揚營造傳統,建設中國鄉村。

但是,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村落,應該堅持的同一個文化方向就是:傳承中國營造傳統,把中國鄉村建設成中國人的家園。前文提到的假設,完美復刻一個托斯卡納古鎮到中國的國土上,也許可以打90分,但絕不能到95分。本來就擁有豐厚高貴的文化寶藏、傳統延續千年不絕的中華民族,何必可憐巴巴地去別人家淘換點什么東西。要欣賞托斯卡納的美,去意大利看真正的意大利村姑不好嗎?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營造傳統,本身就是人類重要的文化財富之一,是人類建筑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內容。作為主人,我們怎么可能遺忘她,拋棄她?作為旁觀者的著名學者李約瑟曾總結到:“……中國(傳統)建筑……將深沉的對自然的謙恭的情懷與崇高的詩意結合起來,形成任何文化都未能超越的有機圖景……”。現代化了的我們興致勃勃搞的什么海綿城市園林城市防災減災全壽命周期綠色建筑……是中國傳統營造早已很成功的實踐。在世界獨樹一幟的中國營造傳統,因其在核心價值、生產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與生態文明的自適性,很可能讓中國的建筑在后工業時代發展出一個和西方不一樣但很成功的系統,為人類的建設活動提供另一種道路。在人類向生態文明轉進的歷史關口,中國的營造傳統,可以、也應該發揮其獨特的光彩和作用。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首要的第一步,就是保護好現存的為數不多的傳統村落。國家層面在2012年大規模地開展了這項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的成績。但是,保護的重要目標還是為了利用,應該大力發掘解讀這些村落中存留的文化基因,擺脫只關注大屋頂斗拱馬頭墻這些皮毛的窠臼,整理辨析出切切實實能夠指導我們的建設行動的一條一條的基因圖譜,而不是云山霧罩含含混混的“天人合一”之類神神叨叨的空洞概念(筆者曾經努力去嘗試,見《村落里的中國》系列小文)。這樣的發掘最好能縮小到以縣為單位的區域,以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為準繩,甄別營造傳統中的優劣,改掉弊端,留存優秀,整理出實用可操作的基因圖譜,用于指導縣域的鄉村建設,切實保障優秀的營造傳統能夠得到傳承、發揚、創新。 

在沒有足夠的、有水平的設計師介入鄉村建設的情況下,目前很多地方印發《標準圖集》、《優秀圖集》之類,以大面積地提升鄉村風貌和建設水平。這些“圖集”的質量和水平姑且不論,主要缺點在于數量過少、過于呆板,要么沒人用,要么用得千篇一律。可行的辦法是,參照語言學的做法,把基因圖譜以模式語言的方式呈現出來,把縣域里的鄉村建設的單詞精挑出來形成豐富的詞庫,把營造傳統轉換成一條條具體的語法。幾千個常用漢字按漢語語法就能寫出風格迥異、五彩繽紛的文章,用中國的詞語、中國的語法、寫出中國文章。營造傳統也一定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運用到實踐中,讓我們建設出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鄉村。


(作者系北京工業大學建規學院副教授,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民居建筑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文化遺產》編委會委員、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傳統村落專家組委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村建設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 玖玖资源免费国产在线 | 亚洲AV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尤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在线不卡日本v二区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