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鄉村振興面臨的理論前沿問題,準確回答好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進程中的時代之問,為全面推進高質量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提供理論支撐,對于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現實性意義。文章系統梳理闡述黨的新時代“三農”工作創新理論和共同富裕理論的基礎,并以此為指導從中國特色的反貧困理論和脫貧攻堅精神、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歷史性轉移的理論思考、鄉村振興的理論基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理論意涵、防止返貧與鄉村振興的理論邏輯、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理論議題、鄉村振興的動力論、融合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的理論框架、國際鄉村發展理論與戰略的演進、中國特色鄉村振興道路論綱等分析了共同富裕視野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深化研究的10個理論前沿問題。基于對這些問題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的理論認識,從10個方面論述了鄉村振興理論研究的發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組織推進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而且,“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高質量實施好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事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事關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事關民族復興大局,事關豐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事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建設貢獻中國力量。在正確理論指導下深入研究鄉村振興面臨的理論前沿問題,準確回答好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進程中的時代之問,對于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現實性意義。
共同富裕視野下鄉村振興理論前沿問題研究的根本遵循
研究共同富裕視野下鄉村振興理論前沿問題,是指在黨的新時代“三農”工作創新理論和共同富裕理論指導下,對鄉村振興領域的理論前沿問題開展研究,旨在為全面推進高質量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提供理論支撐。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三農”工作創新理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就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農村改革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實踐問題,形成了黨的“三農”工作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是黨的“三農”工作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為鄉村振興理論研究和實踐提供了科學指引。
(1)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必須著眼國家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措施要硬,執行力要強,確保穩產保供,確保農業農村穩定發展。總書記從發展全局的深刻闡述并明確了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戰略地位和歷史作用。
(2)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小康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取決于脫貧攻堅戰能否打贏,沒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底線任務不能打任何折扣,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承諾不能打任何折扣。總書記從黨的形象、執政能力的高度深刻闡明了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歷史意義。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黨兌現向人民做出的承諾,是黨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志。
(3)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的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些重要論述,指明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歷史方位,闡述了鄉村振興的總要求和實現路徑,明確了新發展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做好“三農”工作的辯證關系。
(4)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下決心調整工農關系、城鄉關系,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推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系、城鄉關系[1]。這些重要論述,指出不能就鄉村談鄉村振興,而是需要在國家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促進城鄉關系、工農關系的良性互動,否則鄉村振興目標就無法實現。
(5)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什么時候都要繃緊,一刻也不能放松。我說過,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應該主要裝中國糧。這是從戰略上考慮的。要嚴守耕地紅線,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落地,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防止糧食生產出現大的滑坡。”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指出了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的統籌發展路徑,在發展高效農業的同時要確保糧食安全。
(6)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這些重要論述闡述了鄉村治理體系最主要的特征是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最根本的特征是健全黨政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要把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和鄉村治理體系一起理解,系統推進。
(7)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這些重要論述闡述了什么是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為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指明了方向。
(8)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要健全黨委全面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要懂“三農”工作、會抓“三農”工作,分管領導要真正成為“三農”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指出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保障,明確了實現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的方向和重點。
以上8個方面的重要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三農”工作理論的創新,既是新發展階段推動“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也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理論前沿問題研究提供了科學指引。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共同富裕理論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共同發展、共同富裕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理想追求,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全體人民為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而奮斗的同時也形成了諸多內涵豐富的重要論述。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豐富發展了黨的共同富裕理論,成為引領高質量鄉村振興的指導思想。
(1)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對于共同富裕與社會主義關系的認識經歷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也不是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的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所以必須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所以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2)黨的領導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最大優勢。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所以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們黨從成立那天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就是要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國家強盛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
(3)人的全面發展是共同富裕的價值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實現共同富裕必須依靠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4)城鄉融合發展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首次把“城鄉融合發展”的概念寫入黨的文獻,這標志著在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歷史條件下的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做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發揮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雙輪驅動作用,是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路徑選擇。
(5)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推動高質量發展,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乎基本實現現代化,關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黨中央在我國發展的歷史轉折關口提出的引領新時代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人民共同富裕是高質量發展價值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新時代的發展是科學的、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這就需要堅持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生產關系,使其不斷適應生產力迅速發展更替的新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通過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的協調發展,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堅實基礎,為共同富裕提供可靠保障。高質量發展要求不僅要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更要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只有筑起堅實的經濟基礎,才能更好地發揮上層建筑等因素的作用,從而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
(6)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及實踐的共同發展理念是從根本上解決當今世界面臨實際難題的有效途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也是中國提出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中國方案。“今天的世界,物質技術水平已經發展到古人難以想象的地步,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普遍存在,南北發展差距依然巨大,貧困和饑餓依然嚴重,新的數字鴻溝正在形成,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的民眾生活在困境之中。”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提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立足于實現各國經濟社會協同進步、縮小發展差距,能夠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和世界和平。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更加緊密,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為共同發展注入新動力。中國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援助力度,促進縮小南北發展差距。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人民愿同各國人民一道,始終主動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共同富裕視野下鄉村振興理論研究的前沿問題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的重大決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從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出發的,具有鮮明的目標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二〇五〇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基礎在‘三農’,必須讓億萬農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趕上來,讓美麗鄉村成為現代化強國的標志、美麗中國的底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指引的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面臨諸多的理論前沿問題,認識和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以黨的“三農”工作創新理論和共同富裕理論為基礎。本文在黨的“三農”工作創新理論和共同富裕理論的框架下,從10個方面分析了共同富裕視野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深化研究的理論前沿問題。
中國特色的反貧困理論和脫貧攻堅精神
鄉村振興戰略是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當時脫貧攻堅戰已經全面打響兩年多,正縱深推進,此時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意味著這兩大戰略之間必然有交叉、重合,也存在銜接問題。可見,研究鄉村振興問題離不開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之間相互交集形成的理論問題,就是鄉村振興需要系統研究的。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三農”工作中心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于脫貧地區而言,脫貧攻堅戰所形成的理論成果——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和精神成果——脫貧攻堅精神,必然會作用于鄉村振興,如何影響以及如何用好脫貧攻堅理論成果、精神成果,成為鄉村振興理論研究前沿問題的重要內容。研究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和脫貧攻堅精神,需要回答三個層面的問題:一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如何指導鄉村振興?二是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如何在鄉村振興實踐中創新發展?三是脫貧攻堅精神如何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歷史性轉移的理論思考
設立脫貧攻堅過渡期,是中央在脫貧攻堅之后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過渡期是為貧困縣脫貧摘帽后繼續支持的特殊期限,主要任務就是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向振興有效銜接的有關政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兩者之間是有內在邏輯關系的,基于過渡期、基于有效銜接的議題存在需要從理論上認識的問題,比如說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歷史性的轉移,有何理論含義?鞏固脫貧攻堅最根本的目的是防止返貧,防止返貧和鄉村振興從理論上是怎樣的邏輯關系?從概念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兩件事或者兩項工作,但其內在理論邏輯以及實踐需要均必須一體化推進,這就需要從理論上回答如何一體化推進,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需要厘清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相關理論認識。防止返貧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首要任務。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對策。比如對易返貧農戶要實施常態化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精準施策;對于有勞動能力的農戶,要堅持開發式幫扶工作方針,幫助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不能靠發錢養人,防止陷入福利陷阱,政策養懶漢;對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口,要做好兜底保障,及時納入現有社保體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對脫貧地區的產業要技術幫扶,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版,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要強化后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搞好社會管理,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對扶貧資產要摸清底數,加強監管,確保持續發揮作用。其次是,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主要的理論問題包括:如何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如何堅持和完善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度,繼續堅持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社會幫扶等機制?如何平穩有序做好各級扶貧辦機構職能的調整優化?如何壓實責任,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范圍?等等,看似實踐問題,實則是為認識、解決這些問題提供理論支撐。
鄉村振興的理論基礎
鄉村振興是一個多學科、跨學科的議題。從理論基礎視角,至少包括以下方面:經濟學(經濟增長)視角下的鄉村振興理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的鄉村振興理論、地理學(區域、系統)視角下的鄉村振興理論、社會學(社會)視角下的鄉村振興理論、管理學(組織、管理)視角下的鄉村振興理論,構成了中國新時代鄉村振興理論的基礎。比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鄉村振興理論研究的主要視角,主要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的本質出發揭示城鄉分化的根源,涉及馬克思、恩格斯城鄉關系理論、馬克思主義共享理論、馬克思社會交往理論、馬克思產業理論、馬克思經濟循環理論等。馬克思主義共享理論、馬克思社會交往理論、馬克思經濟循環理論主要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揭示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辯證關系。馬克思產業理論揭示了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為鄉村振興中的產業興旺提供理論指導和基本遵循。馬克思、恩格斯的城鄉關系理論厘清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邏輯與理論路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理論,為我國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指引。具體來看,馬克思、恩格斯的城鄉關系理論批判地繼承了18世紀以來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空想社會主義學者關于城鄉結合的思想,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的本質揭示了城鄉分化的根源,認為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關系演進要依次經歷城鄉依存、城鄉分離、城鄉融合三個階段。馬克思關于鄉村發展相關的理論既是鄉村振興理論的基礎,也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的理論淵源。再比如,地理學主要從空間和系統的角度來理解鄉村振興,認為城市和鄉村是一個系統下的有機體,城鄉分異是鄉村地域系統與外界發展主導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城鄉融合發展就是要在空間結構和制度供給創新下實現城鄉系統內部的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發展。鄉村地理學涉及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理論、區位論、后生產主義/多功能理論等,這些理論形成鄉村振興的理論基礎。社會學中的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社會嵌入理論、社會網絡理論、社會資本理論、行動者網絡理論、賦權理論等,管理學中的治理理論、公共服務理論、社會質量理論等,都已經廣泛應用于鄉村振興前沿問題的研究。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理論意涵
這一問題的主要意義在于如何用理論思維認識鄉村振興,凝聚參與鄉村振興共識。主要的議題,一是從理論上回答為什么要推進?——就是要全面、深刻理解鄉村振興的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和國際邏輯。二是怎樣推進鄉村振興?——就是要從理論上理解鄉村振興的總目標,也就是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為什么是三個現代化?各自有哪些重點,相互之間有何邏輯關聯等等,都是需要從理論上回答的問題。三是鄉村振興重點干什么?——就是要從理論上明確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及其內在邏輯,奠定政策設計和落地見效的基礎。比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首要任務,需要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銜接機理是什么?如何在聚焦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推進中銜接、嵌入?等等。四是如何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就是從依照鄉村振興促進法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觀念轉變、實現相關機制政策銜接、創新工作方式以及確保工作機制和隊伍轉型。
防止返貧與鄉村振興的理論邏輯
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一方面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這是首要的任務;另一方面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正確理解和認識既要防止返貧、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又要鄉村振興,對于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具有重要的決定性影響。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止返貧、關于鄉村振興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理解和做好相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是需要深刻防止返貧與鄉村振興的理論邏輯。比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具體體現,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是歷史性轉移,鞏固拓展(防止返貧)、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鄉村全面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底線任務。比如要用底線思維,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方向,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而全面振興鄉村,為推進全民共富、全面共富、共建共富、逐步共富奠定基礎。二是從理論上認識防止返貧與鄉村振興面臨理論層面的挑戰,提高運用理論思維應對挑戰、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比如防止返貧就是要用發展的思維,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精準思維;就是要采取戰略與戰術有機結合的措施體系。還需要從理論上系統認識有效銜接需要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的精神,需要建立統籌做好領導體制銜接、工作體系銜接、發展規劃銜接、政策舉措銜接、考核機制銜接等的理論話語。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維度看,主要是要夯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思想基礎。防止返貧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需要統籌起來,需要相應的思想的認識,這個思想的認識就構成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思想基礎,從理論認識上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構建統籌推進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進程,協調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的理論體系,為持續提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性奠定理論基礎。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理論議題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在新的發展階段都是三個極其重要、不可或缺的概念。三個概念之間存在內在嚴密的邏輯關系。比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實施的國家戰略,不同的目標、不同的時期,但都是統一在共同富裕的框架下推進的。脫貧攻堅結束,歷史性地解決了全國范圍內的絕對貧困問題,但是返貧的風險依然存在,隨著發展水平的提升,脫貧的標準不斷提高,防止返貧就成為長期的戰略問題。防止返貧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前提,伴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過程。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及現代化是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基礎、難點和重點,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共同富裕,因此,鄉村振興是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底線任務。從政治上看,鄉村振興實際關系到“四個自信”的支撐,關系到中國為全球鄉村發展貢獻中國智慧,關系到繼續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建設貢獻中國力量、提供中國方案。
鄉村振興的動力論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個動力論,就是政府、市場、社會要聯動,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要互動。這一理論在鄉村振興領域的運用,就是把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落到實處。從理論上就是要構建鄉村振興動力理論。鄉村振興的動力具有多重來源,比如政府、市場、社會,也來源于中央的專項支持、各行各業的支持、全社會力量的動員。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期間始終強調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要激發脫貧群眾的內生動力,培育增強脫貧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這一理論具有普遍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同樣需要激發和培育脫貧群眾、廣大農民振興鄉村的內生動力,需要在廣大鄉村培育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這也是鄉村振興動力論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加強“三農”工作機構和“三農”工作隊伍的能力和作風建設,實際上明確了“三農”工作機構及其干部隊伍,就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這種動力高與低取決于其能力和作風建設,這就需要從理論上研究“三農”工作領域的能力建設、作風建設有怎樣的特殊性、規律性,只有在弄清楚這些基本認識問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好鄉村振興隊伍的能力作風建設問題。總之,鄉村振興動力論是一個系統,內在的各子系統之間存在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邏輯關系,需要從理論上深化認識。
融合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的理論框架
根據新時代黨的“三農”工作創新理論和共同富裕理論,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還是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要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城鄉融合發展、產業融合發展都和鄉村全面振興密切相關,存在豐富、多維的理論邏輯。深化研究、正確理解這些理論邏輯,是更加有效理解、執行中央決策部署、推進各項工作的基礎和關鍵。從城鄉融合發展看,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抓手。中央反復強調,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以城鄉融合引領鄉村振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環節。目前學術界主要圍繞城鄉融合內涵、城鄉融合模式、城鄉融合測度等內容,對城鄉融合問題做出有益探索,這些研究大多都停留在一般問題、個案研究上,進一步深化研究空間很大,比如既有研究重點談論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條件下如何實現城鄉融合,對于發展落后山區能否和怎樣實現城鄉融合,仍然是一個在理論上有爭議、在實踐中有困難的重要課題,需要加強研究的針對性、精準度。從產業融合發展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進一步提升農村發展水平、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迫切需要,其中存在諸多理論難題需要破解。
國際鄉村發展理論與戰略的演進
中國的鄉村振興是全球鄉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鄉村振興必然體現出中國特色,也必然有與國際鄉村發展在理論上開展對話的必要,國際鄉村發展理論的戰略演進也就成為鄉村振興理論研究的一個前沿問題。全球其他國家的鄉村發展有需要遵循的共同規律。從發達國家,如德國,其鄉村振興是從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全面振興,但鄉村的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很快。再如英國,在推動鄉村振興目前已經以數據為主要的驅動力來推動全國鄉村的建設,在數據鄉村的建設上、在數據鄉村的道路發展上,有不少經驗可以借鑒。還有東亞地區的日本、韓國,鄉村發展同樣存在普遍性規律,比如人口的遷移、空虛化、老齡化等都是韓國、日本特別是日本面臨的突出難題,在解決過程中有很多經驗、也有不少教訓。梳理國際上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國際鄉村發展的理論和戰略演進,并和我國的鄉村振興開展對話,無疑十分必要,有助于更好地認識中國面臨的相關理論問題。
中國特色鄉村振興道路論綱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央的農村工作會議上系統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指出要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這七個“之路”實際上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的道路,如何去解讀?怎么去闡釋?七個“之路”中蘊含的豐富內涵如何形成鄉村發展理論的中國體系,以更好闡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道路?
共同富裕視野下鄉村振興理論研究的發展方向
以上10個問題,是根據脫貧攻堅完成后、各地各部門在推進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踐中呈現各種問題,基于新時代黨的“三農”工作創新理論和共同富裕理論歸納形成的,是鄉村振興理論研究的主要前沿問題,而這些問題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理論認識,需要更為系統、深入的研究,以下各方面但不限于這些方面,決定了鄉村振興理論研究的發展方向。
從中國共產黨“三農”工作的理論邏輯來研究鄉村振興的理論
目前關于中國共產黨百年“三農”工作的歷史邏輯,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研究成果,解決了歷史邏輯的問題。也有不少學者就“三農”政策的演變進行了梳理,解決了工作層面的理論問題。但是,總體上看,黨的百年“三農”工作,理論演進的背景、影響因素、來源、構成、時代價值、指導意義、歷史評價等還缺少全面、深入、系統、權威的研究,尚不足以支撐鄉村振興的理論,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為什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什么樣的基礎條件、總體考慮是什么等進行了系統闡述。但是,還有哪些更深層次的理論考慮,比如為什么在黨的十九大要提出鄉村振興,而不是提新發展階段的“三農”工作?為什么鄉村振興是新階段“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從理論上如何認識?準確理解總書記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背景,無疑是準確把握中央關于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決策部署的思想基礎。
中國共產黨新時代“三農”理論的新發展
這與第一個方面有一定關聯,不同的是第一個研究方向是對已經過去的百年歷史的總結,而本研究方向是面向未來的,就是在新階段“三農”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中,黨的新時代“三農”理論如何創新發展。
鄉村振興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國的鄉村振興是全球鄉村發展的一部分,中國共產黨不僅要為14億中國人謀幸福,還把全球人類發展也作為自己的使命。黨的宗旨使命必然要求黨在領導中國“三農”工作實踐的同時,需要探索并總結出更適合人類發展的道路、更有效的發展智慧,為人類更好發展貢獻中國智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鄉村振興領域的中國化所形成的理論創新成果就是可供全球發展借鑒參考的中國智慧。
鄉村振興與“兩個大局”
習近平總書記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闡述了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重大意義,實際上也就是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如何以此為框架和指引,深化鄉村振興和“兩個大局”之間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式、網絡化的關系,是鄉村振興理論研究的重要方向。
鄉村振興與國家現代化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那么,鄉村振興作為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作用如何確定、怎樣呈現?國家現代化需要鄉村振興在哪些方面發揮作用?這些必然聯系,都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
本文關于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之間的理論議題進行了分析,但是從兩者關系總體上、從理論體系構建上,特別是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上怎么看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怎么看鄉村振興與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怎么看鄉村振興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等等,都有許多需要系統、深入研究的理論問題。
中國鄉村振興與全球鄉村發展理論對話
中國鄉村振興和全球鄉村發展是一個共同體。全球鄉村發展需要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呈現中國在鄉村發展領域的理論、方案、模式的普遍性,就必然需要和全球鄉村發展開展對話。實踐經驗的借鑒是技術層面的具體活動,如果沒有思想、價值觀上的共識,那么技術層面的努力就難以持續。
中國鄉村振興與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鄉村振興的直接目標是解決中國數億農民實現更好發展、共同富裕問題。在此歷史進程中,基于幾千年中華民族農耕文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鄉村價值必然呈現多種新形態,成為人類生存、人類生活的文明新形態。如此人類文明傳承的形態,鄉村振興發揮什么作用、如何發揮作用,許多領域值得深入研究。
中國共產黨領導鄉村振興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國家性質國情不同、國家政治制度差異決定了國家發展模式的多樣性,但是領導國家發展的政黨或組織都有領導促進鄉村更好發展的責任。中國共產黨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的探索,由此實現理論上的發展,實踐上的創新,都有助于為全球鄉村發展提供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普遍性的中國方案。
(作者系國家鄉村振興局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