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變遷所帶來的村落搬遷、合并甚至消亡,對于村民來說有時顯得過于強大迅速,難以適應。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志雄看來,自然村消失要分自然和非自然狀態,自然的是“用腳投票”的結果,是正常現象;非自然狀態的則要關心農村人的福祉,保障他們的社會結構。
中國青年報:在您看來自然村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杜志雄:自然村消失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村里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另一種是在一些項目區里邊,比如說建設了一個工業區,或者由于城市區域的擴張帶來的很多自然村的消失,這種就屬于被動消失。自然村消失我們要分自然的狀態和非自然狀態。
中國青年報:自然村消失有哪些影響?
杜志雄:自然村消失對農村的影響并不是特別大,由于人口遷移導致的自然村消失屬于一種正常的狀況,這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一個自然的過程。這種自然的減少主要發生在一些貧困的地區,特別是在一些深山區,它不會整體上改變農村的形態。但是的確有一些非正常的狀態。比如說搞土地財政,在這種情況下把一些村莊弄沒了。這種情況從總體上來看,也會越來越少,因為大家的法律意識建立起來了。
在自然村消失過程中,對于帶有農村傳統文化傳承的,尤其是文化承載比較多的自然村,要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注重對它們的保護。從整體上來看,這些年傳統的古村落被侵害得很嚴重。而古村落對于保持農村社會形態的完整性,保持中國農村傳統文化連續性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和社會要加大對這些區域的人為保護,通過人為干預把它們保護起來。比如幫助這樣的區域發展一些產業,把人留在那個地方。尤其在一些經濟比較落后但是環境很好,又有地域性文化承載的地方,就可以因地制宜地發展旅游業,使它們不因現代化的大潮而消失掉。
中國青年報:這個過程中如何保障農民利益?
杜志雄:自然村消失是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變遷大背景下,一個很正常的現象。自然的消失這種情況是人“用腳投票”投出來的一個結果。
對于人為過度干預導致村莊消失的情況,我們要對其進行規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每個人的生活狀態都在改變。雖然總體上來看,農民的保障程度是增加的,包括“新農合”、“新農保”等這樣一些政策改變了農民的狀況,但改善的程度還不夠。
一個國家不可能都是城市,有農村存在就有住在農村里面的農村人口的存在。要出臺一些措施,提高農民的福利,幫助他們他們發展農村經濟,讓他們有業可就。
(杜志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青年報2015年8月2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