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鄧叔明:老年群體社會治理的思考

[ 作者:鄧叔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5-10-28 錄入:吳玲香 ]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急聚增加,老年人隊伍隨之龐大,老年群體的社會治理問題也越顯突出。特別是在敬老月里談論老年人的話題成了熱議。有的在談論如何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有的在談論個別老人道德缺失,如老人“扶不起”,老人行為不檢點,老年人強行要求讓座等等,眾說紛紜、意見不一。討論歸討論,然而,老年群體的管理和治理問題真的值得我們去深思。筆者近日通過走訪了解,提出一些思考意見,在此僅供參考。

一、讓老年人為人做事都要有善終。老年人的貢獻和成果應該值得充分肯定,我們現在所過的幸福生活就是老年人昨天在年青時努力打拼所創造的結果。但有不少的人因此居功自傲、不可一世,有少數老人還喪失道德,晚節不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任性拔?、蠻不講理。有個別的老人是依老賣老,一出口就是我做你這些事的時候你還生都沒生;有個別老人叫他家的門口搞好衛生或者做點什么事,他卻答到:我家的門口愛怎么的就怎么的別人管不著;有個別干部臨近退休,把手中的權力尋租;打牌賭博被抓裝病耍滑頭、裝無懶等等。二是不通情理、道德缺失。如網絡一度熱炒老人跌倒不敢扶;如有個別老人說他年青時為國家過貢獻什么的,現在老了必須吃低保;有的老人為了讓自己吃上低保,要么說子女如何的無能賺錢不到,要么說子女如何的沒良心不贍養自己等等。三是自甘墮落、喪失禮儀。有個別的老人裝聾作啞隨地大小便;有個別老人特別是喪偶的男性老人裝瘋賣傻穿不得體故意“漏風”,更有甚者是猥瑣婦女甚至是留守兒童等等。因此對于這部份特殊群體的老年人,要多與他們交流溝通談心,要全心全意地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要引導、鼓勵他們人老志更堅“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敝厥靶判臑槿俗鍪露家龅缴剖忌平K。

二、讓有能力的老年人參與社會管理和老年人自我管理。不少的老年人雖然已上年紀,但在思維和行動上還非常敏捷和矯健,做起事來不比年青人差,加上他們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參與社會管理是把“寶刀”。特別是近年來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打工后,留守在家的多數是老人、婦女和小孩,因此有更多的老年人被選進了村干部,參與村里的事務管理。筆者對所走訪的幾個鄉鎮進行統計:90%以上的村有老年人當選村干部,40%以上的村老年人村干部還超過了一半。這些年老的村干部在村級事務的管理中優勢明顯,一是政治思想覺悟高。二是工作經驗豐富。三是工作積極主動(發揮余熱有成就感)。同時還有一些老年人充分利用他德高望重等各種優勢,默默無聞地參與社區、村里的矛盾糾紛調處和化解、文明衛生創建等各項活動,效果明顯。在老年人自我管理中,不少的老年人發揮著相當大的作用。年青人對老年人做工作也許非常難,但老年人對老年人做工作因為有共同心聲或許就容易接受。據了解不少“變壞的老人”不同程度都是因為呆在家里,缺乏與外界交流、溝通形成自閉所造成的。我們可喜的看到不少的社區和村委會都在積極為老年人創造活動場所和娛樂場地,興建了養老院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讓老年人從自家緊閉的房子里走出來,聚在一起娛樂、溝通,重新回到一個人人平等,積極從善各不服輸的自我管理氛圍中。

三、讓青年人力所能及地敬老愛老助老。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然而,還是有不少的年青人以千百種理由拒絕回家看望老人,有的甚至是不愿贍養老人,子女多的還互相推諉,還有個別年青人心懷不軌,進到偏僻的農村專挑那些文化低、見識少的老人騙取昧心錢。對付這些人就要讓全社會的人共同來揭露、討伐、制裁他們,并教會老人運用道德和法律的武器來保護好自己。當然,絕大多數的家庭都能盡心盡責地孝敬好老人??上驳氖?,有許多已經致富的年青人紛紛為自己村、社區的老年人或老年人事業捐資、捐物,,這些老板中有不少的人并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而是不圖名利、默默無聞長年累月地為老年人奉獻,如:有位叫肖俊華的老板為村里的的老年人事業捐款每年不少于2萬元,并且是一捐就是20年,大愛無痕難能可貴。各村、社區常年開展形式多樣的敬老活動。特別是在敬老月里,不少地方的老年人更是樂開了花,有走訪慰問送慰問品、慰問金的;有辦敬老餐的;有送戲、送廣場舞表演的;還有送紅包、送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的等等。

四、讓老年人體會到知足常樂,懂得感恩。現如今,國家對老年人是非常關心,年青人對老年人也是非常關愛,特別一些是已經致富的企業主更是不忘敬老。然而,有個別的老人不思知足、不懂感恩,把國家給他的高齡補貼和貧窮老人的低保當成是欠他的,國家給的所有好處他要一個人得完,有一項好處得不到就會在街上大罵干部;把老板們捐款辦的敬老餐當成應該的,認為別人捐款就是為了收買人心或是為以后選舉拉票。當然,絕大多數老年人還是非常知足和懂得感恩。筆者在老年節走訪時遇到一位老年代表在座談會上是這么說的(他的話也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心聲):我們這些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出生在解放前,見證了我們國家從貧窮到富強?,F在我們生活在這幸福的日子里,今天我們又聚在一起過著我們幸福的節日,我有幾點感想:一是以前洗碗水都不舍得倒,到現在的不少人把一大塊一大塊的豬肉倒掉都不眨下眼;二是以前身上穿的衣服是補丁上面加補丁,到現在的人穿衣服洗過幾道水就給來丟。三是以前不管是旱是澇收成好與不好首先要完稅,到現在不管你種不種田國家都會給你補貼。四是現在到了60歲就有75元每月的養老金領,到80歲以上還有高齡補貼,有些人還在享受低保,治病有農合報銷等等這都是以前沒有的。現在有這么好的政策,我們有這么好的生活都是得益于共產黨的英明領導。

五、讓全社會共同來關注、關心老年人群體。俗話說,人人都會老,家家都有老人。不管你對老年人認不認同,他是存在我們社會中的一個龐大群體,不是政府的哪個部門工作人員恪盡職守或是哪個人捐贈些款物就能管理、治理好這一大群體,它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來關注、關心和參與,才能讓所有的老年人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其實在許多時候,我們想關心老人,老人卻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不讓你擔心,老人為減輕子女的負擔,為子女帶孫子不分晝夜;田間地頭烈日下出現佝僂的身影;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終日徘徊在垃圾箱門口......憑心而論,我們對老人又做過多少?可以說:老人對我們的愛,博大而無私;我們對老人的關心,渺小而稀少。因此我們對無論是如何的關心和關愛他們都不足為過。可喜的是我們隨處都可見為老服務的志愿者,到處都聽聞敬老模范和標兵的事跡流傳,現如今老年人群體已普遍倍受關注,老年人的權益也進一步得到了保障。除了以家庭為基礎的關心、關愛老年人外,政府有專門的部門,為老服務的社會團體越來越多,各界人士也越來越自覺地關注、關心老年人群體。

(作者系嘉禾縣袁家鎮干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看在线视频一区 | 台湾AV国片精品福利 | 亚欧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中文亚洲欧美丝袜清纯 | 亚洲综合一区三区 | 自拍亚洲日韩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