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吳小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生態小城鎮集群

[ 作者:吳小旭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1-06 錄入:吳玲香 ]

原題:統籌城、鄉、村  突出小、特、精  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生態小城鎮集群

——以江西省宜黃縣為例

小城鎮位于農村之首,城市之末,是承載城鄉發展的紐帶。推進小城鎮建設是有效擴大內需、發展縣域經濟、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必然選擇。為更好地理清我縣小城鎮建設思路,破解小城鎮建設中的難題,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精品小城鎮集群,筆者深入到全縣12個鄉鎮和縣國土資源管理、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等部門,以聽匯報、座談、開鄉鎮政協工作片會、走訪和實地察看等形式,對我縣近年來小城鎮建設情況進行調研。

一、我縣小城鎮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城鎮興縣”戰略,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編制了城鎮規劃。依據“南生態、北工業”的縣域經濟布局,投資近200萬元,完成了縣城和12個鄉鎮城鎮化建設總規、詳規編制工作,進一步拓展了小城鎮建設空間。二是完善了城鄉交通網絡。完成了里崇線宜黃至楓林段、石寧線宜黃至東陂段公路升級改造,新建了高速掛線,初步形成了縣城至桃陂、棠陰、二都的一城三地十分鐘經濟圈。全縣100%的行政村、90%以上的村民小組修通了硬質公路。三是做優了縣城中心。一批熱點難點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新汽車站投入使用,新人民醫院基本建成。據統計,十一五以來,累計投入城市建設資金12億多元,完成各類重點城建項目130多個,城區建成面積由原來的4.5平方公里擴大到7.62平方公里,縣城人口由3.5萬人增加到6.5萬人,先后建成了行政中心、宜黃大橋、卓望塔、親水灣公園、宜黃戲大劇院、國際大酒店、獅子灣大橋、宜黃一中等一批標志性建筑,山水生態縣城已具雛形。四是加快了鄉(鎮)村建設。各鄉鎮排水、供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改善,美化、綠化、亮化程度顯著提高,生活環境進一步美化。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共投入1.7億資金,打造了350個新農村建設點,江背、戈坪2個新村點獲得“第二屆江西百佳優美村莊”稱號;投資3200多萬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173個,解決了7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面貌變化顯著。五是提升了環保功能。 興建了縣城污水處理廠、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配套建設了三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各鄉鎮也都配備了垃圾焚燒爐,實施了64個農村清潔工程,生態創建邁上新的臺階,先后被批準為江西省第二批生態縣、省級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棠陰鎮被列入國家級生態鄉鎮。六是推進了公共服務和保障工程建設。累計完成所有農村中小學校標準化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建成所有鄉鎮衛生院大樓和一批標準化村衛生室、村級文化活動室。建成保障性住房1790套,其中經濟適用房240套、廉租住房1050套,公租房500套,解決近1800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認真落實了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等制度。

二、小城鎮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小城鎮建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整體水平仍然偏低,存在著以下突出問題:

1、總體水平低下。一是城鎮化比率低。鄉集鎮平均人口不到五千人,全縣城鎮化率號稱42%,其實不到3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二是土地城鎮化大于人口城鎮化,如縣城新區,人氣不足、人流不旺,商貿不繁榮,置留了大量空房。三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大量的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留守的老弱婦幼難于承擔當地發展經濟、建設鄉村的重任,鄉鎮總體實力呈現出與縣城不斷拉大的趨勢。四是城鎮建設品位不高。城鎮建設品味低,與文化、生態山水、歷史傳承結合不緊,布局千篇一律,設計格調雷同,房屋一個樣、建筑沒風格,只求整齊、沒有特色,既沒有傳統文化品味,也體現不了現代潮流氣息。

2、產業支撐不足。小城鎮建設缺少強有力的產業支撐,絕大部分鄉鎮仍以簡單的水稻生產為主,沒有叫得響的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雖有一些特色產業,但規模小、總量少,邊際效益和輻射帶動能力不強,除黃陂鎮有一些簡單作坊式加工企業外,其它鄉鎮工業幾乎為零,一些鄉鎮雖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如二都、梨溪的萬畝竹海,黃陂、東陂的紅色資源、棠陰的古色資源等,卻沒有得到好的開發和利用。

3、基礎設施落后。電網、水網建設改造不到位,縣城和工業園區用水、用電難,三樓以上幾乎都缺水,每逢打雷閃電,必定斷水停電,人們戲稱“三天不停電不是宜黃縣、一周不停水不是宜黃水”。老城區和部分鄉集鎮改造壓力大,街道狹窄,交通擁堵。城鄉結合部還存在衛生死角,垃圾亂堆亂放,個別鄉鎮甚至連起碼的排水系統都沒有,依然是污水到處飄流。多數鄉鎮抵御洪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弱,水利設施老化,靠天吃飯,遇上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往往造成極大損失。

4、公共事業滯后。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明顯滯后于城鎮化發展進程,城區讀書難,特別是讀幼兒園和小學難,爺爺奶奶晝夜排長隊為孫子、孫女報名已成為人們街頭巷尾議論的焦點話題。據統計,縣城辦理正規手續的幼兒園共有九所,只能容納1900余幼兒就讀,其余近兩千幼兒分散在28所非法幼兒園就讀,在管理、教育、安全等方面存在許多隱患。城區現有三所小學,總共占地面積不足60 (還不如廣昌縣城一所小學大),平均班額達70人,遠高于政策規定的45人。而在廣大農村,衛生人才匱乏,醫療設施短缺,資源配置不均,衛生院、室人員空缺,看病難已成為普遍現象。

5、規劃執行不力。一是規劃還存在不切實際的地方。從縣城和各鄉鎮規劃看,縣城規劃要達到12萬人,黃陂、棠陰等三鎮每集鎮要達近萬人,其余8個鄉鎮按每集鎮4千人計算,再加上工業園區2萬多人,我縣城鎮人口將超20萬人,目標明顯偏高。二是存在不按規劃建設或隨意更改規劃的問題。規劃與建設脫節,缺乏連續性,一任領導一個樣,隨意性強,往往因領導意志而隨意更改規劃。三是城鎮規劃區域內“三非”現象突出。城郊和鄉鎮規劃區內亂搭亂建、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現象日趨嚴重,禁而不止,打擊一段時間后又死灰復燃,既影響城鎮建房秩序,又帶來上訪等許多安全隱患;農村部分農民鉆“一戶一宅”政策的空子,千方百計鬧分戶,分戶而得來的宅基地就非法交易給別人搭建,獲取不法暴利。

6、建設資金緊缺。我縣是欠發達的山區小縣,騰不出更多的資金用于城鎮化建設,同時又沒有形成多元化投資機制,民間資本難于激活,招商引資項目到不了鄉鎮一級,小城鎮建設主要依靠項目資金來推動,而項目資金運作成本高,前期投入大,選項、勘查、論證、立項、設計、資金調撥等前期費用占項目資金的總20﹪—50﹪,大多數鄉鎮屬于吃飯財政,缺乏項目配套資金,再加上部分項目資金沒能打捆打包集中使用,資金得不到最佳效益的發揮。致使本已緊缺的資金,更顯得捉襟見肘。

7、用地指標緊張。每年省政府下達給我縣的用地指標只有350畝,加上重點項目建設能申請到幾百畝,這些指標只夠工業園區使用,城鎮化建設用地只能依靠“增減掛鉤”來解決,即復墾一定面積的荒山荒地,置換出同等面積的土地用來推進城鎮建設。但復墾需要較大的投入,鄉鎮的積極性不高。據統計,我縣目前申請批準用地已突破2020年新增用地8650畝的總指標,各鄉鎮要求每年給5畝用地指標用于小城鎮建設縣里也難以兌現。今后城鎮化建設用地將更趨緊張。

8、機制體制不活。從土地制度看,農民自留地難于進入市場,土地流轉規模不大,既不利于農業生產規模擴大和二、三產業的發展,又造成農村大量從事非農生產的人口離鄉不離土,釋放出來的過剩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難以向城鎮聚集。從戶籍制度看,大多數進城農民是人在城中,戶口在城外,在就醫、子弟就讀、社會保障等方面未能享受到與市民同等待遇。從城鎮管理看,城管隊伍工作量多、壓力大、人員缺,未能形成反應快捷、運轉高效的管理長效機制,對于占街為市、占道經營和臟亂差以及“三非”等問題,整治打擊不力,影響了城鎮品位的提升。

三、推進我縣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建議

推進我縣小城鎮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為根本任務,以升級產業、發展經濟為支撐,突出“小、特、精”內涵,統籌城鄉村發展,將生態建設理念貫穿于小城鎮建設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努力打造宜業、宜居、宜游小城鎮群。

1、統籌城鄉村,打造精品小城鎮圈。依據南生態、北工業的縣域經濟發展布局,將我縣小城鎮建設思路定位為建設好二城、十鄉(鎮)、百村,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以工業新城為依托、以黃陂和棠陰集鎮中心為支點,沿宜、黃二水構建鄉鎮集群,并向兩河流域縱深廣大農村強力輻射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做強中心縣城。適度擴大縣城規模,打造水北和高速掛線兩個片區,拉動城市框架向北、向東延伸,提升縣城承接能力。加快西外環線和東外環線道路建設,與縣城原有線路連接,形成縣城“回”字型交通網絡,增強縣城輻射能力。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電網改造和電力設施維修力度,盡快啟動第二水廠建設工程,破解用水、用電難題。發展學校、幼兒園、醫院建設等公用事業,合理配置教育衛生資源,切實解決讀書難、看病難等問題。

做實工業新城。以園區變城區為目標,將桃陂和工業園區打造成工業新城,重點建設好路、水、電、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有序推進教育、醫療、金融等公用事業,優先發展物流、信息、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加強新城建設管理、環境管理,使新城具有一級政府職能,為工業發展、產業聚集提供強力支持,進而帶動全縣城鎮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做精鄉鎮集群。把全縣11個鄉鎮(鳳崗鎮納入中心縣城建設)分為近城區、次城區、邊遠區。近城區包括棠陰、二都和梨溪,以建設縣城衛星鄉鎮、服務工業新城為目標,重點打造棠陰集鎮中心,與縣城形成優勢互補,并輻射帶動邊遠鄉鎮;次城區以黃陂為中心,包括黃陂、東陂,這一區域離縣城較遠,又處于三縣交界,應以建設邊貿重鎮、我縣第二大小城鎮為目標,適度拉大城鎮框架,著力加強邊貿、農貿市場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副土特產品產業建設,提升集鎮中心對周邊鄉鎮、寧都和樂安鄰近鄉村的輻射能力;其余鄉鎮劃分為邊遠區,原則上不再擴展鄉村規模,而應以舊區改造為主,著力于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好存量資源,向做好、做精、宜居的目標邁進。

做美新型農村。將全縣農村進行摸底分類,每鄉鎮選擇13個區位優勢明顯、基礎條件優越、群眾意愿強烈的中心村,率先啟動村鎮聯動,通過編制規劃、發展產業、整合項目資金、倡導新風尚、打造秀美農村,先易后難,逐步推廣,把廣大農村建設成產業支撐強勁、山水特色濃厚、鄉村面貌清新、村風民風文明的生態宜居村莊。

2、科學規劃,打造特色小城鎮。按照基本思路編制二城十鄉鎮百村建設規劃,編制規劃力求科學,注重突出“小、特、精”。“小”就是要適度控制城鎮規模,避免重復建設,防止出現“空城”、“鬼城”。按照三個三分之一的原則,即縣城人口控制在全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強,集鎮人口控制在全鄉鎮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心村人口控制在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等建設規劃?!疤亍本褪且虻刂埔司幹埔巹?,突出自身特色。依據自身產業特點、山水特色、歷史文化特征做好小城鎮建設規劃,努力把自然、歷史、經濟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到城鎮及街道空間,從而提高城鎮品位。“精”即精致、實用,就是在規劃時要注重實用性,不貪大求洋,不擺弄花拳繡腿,而是要小中求特,特中求精,做到規劃布局精準,設施建設實用,建筑作品精致。規劃一旦確定,就要尊重規劃的嚴肅性,不隨意更改規劃,嚴格按照規劃的要求,搞好小城鎮建設,確定好自身重點建設項目,注重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力爭建設一個,成功一個,輻射一片。

3、升級產業,打造實力小城鎮。發展產業,才能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小城鎮建設才能充滿活力,后勁十足。在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培育主導支柱產業,培植龍頭骨干企業,抓好糧食安全的同時,重點發展三大產業。一是著力發展林下經濟、特色養殖、農副土特產品加工等新產業,力爭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良好格局,釋放更多的勞動力及其它生產要素向城鎮聚集。二是強力培育旅游休閑產業。主動融入昌撫一小時經濟圈,依托生態、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宗教文化資源優勢,開辟精品旅游線路,做好做精卓望山森林公園、曹山寺、太極巖三大景區,啟動棠陰古鎮、軍峰山兩大景區建設,開發以山前竹海為代表的觀光林農業、集水上娛樂、漂流探險為一體的健康休閑產業和集娛樂、度假等為一體的農家樂三個子產業,努力把我縣打造成南昌、撫州的后花園和旅游休閑勝地。三是繁榮小城鎮商貿。逐步取消馬路市場,鞏固提升零售市場,建設好鄉鎮商貿市場、農貿市場和邊貿市場,完善商貿服務網絡,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城鄉商業圈。在此基礎上,大力培育香菇、百合粉等土特產品專業市場,統籌發展好城鄉市場,更多地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商貿活城、富鎮、富民奠定基礎。

4、破解難題,打造活力小城鎮。一是破解用地緊張難題,重點做好三項工作。第一,打好“增減掛鉤”牌,結合“空心村”、地質災害嚴重的自然村整體搬遷,實施好“增減掛鉤”,搬遷后的村莊原址進行復耕復林,置換相應面積的土地用于城鎮化建設。建議由縣、鄉地方財政共同出資做好復耕復林工作,出資比例為73,復耕復林驗收后,置換出來的土地,70%由縣政府統一使用,30%留給鄉鎮用于城鎮化建設,并對鄉鎮每復耕復林一畝,縣財政獎勵其800010000元。第二,實施低丘緩坡改造,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選擇一定規模(525畝以上)、具備成片開發條件的低丘緩坡荒灘區塊,聘請中介機構編制實施方案,進行“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城鎮建設騰出發展空間。第三,清理各種閑置土地,對園區、城區、郊區閑置土地進行清理,超過法律規定時間的,縣政府應依法收回。二是破解資金緊缺難題。改變單一的政府投資現狀,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多元投資機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寬松政策,降低門檻,打破壟斷,通過存量資產置換、出讓公共設施經營權、財政貼息貸款等途徑,鼓勵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資金和本地民間資金參與當地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用事業建設甚至特種行業建設。繼續抓好跑項爭資工作,結合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諧秀美鄉村建設,積極爭取“五小河流治理”、“防洪溝渠建設”項目資金,用于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充分調動鄉鎮聚財、理財積極性,按照精簡、下放、規范的要求精簡收費項目,改進審批方式,實行費用包干,鄉鎮代理、一站式辦理和集中審批的辦法,以完善小城鎮政府職能,將基礎設施配套費、土地出讓金等均留給鄉鎮用于小城鎮建設,以增強小城鎮的經濟活力。

5、強化管理,打造秩序小城鎮。加強城管隊伍特別是鄉鎮城管隊伍建設,建立部門聯動的長效管理機制,著力抓好城鎮衛生、市場、交通、建筑秩序整治,實施凈化、美化、亮化工程,治理城鄉街道交通擁堵、占街為市、占道經營,嚴厲打擊建筑市場“三非”亂象,打造秩序城鎮,鞏固城鎮建設成果。創新農村社區管理機制,加強和改進農村群眾工作,打造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平臺,構建新型農村管理和服務網絡,努力提升農村城鎮化的品位和內涵。

6、創新機制,打造魅力小城鎮。一是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打破城鄉分割的農業、非農業二元戶口管理結構,建立統一的戶籍登記管理制度,嚴把戶口遷移、分戶關,促使一戶一宅真正落在實處。二是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提高農村征地補償標準,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和宅基地使用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體系,讓農民帶著資產進城。三是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將農民納入社保范圍,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制度,確保城鄉居民享有平等的各項權利和發展機會。四是制定實施回歸計劃和教育培訓制度,引導在外務工人員回歸本地就業、創業,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對進城進鎮的農村人口進行教育培訓,使其掌握謀生本領,改變落后習俗,完成身份轉變,真正實現居民、市民化。五是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把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四城同創”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納入工作目標考核,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獎優罰劣,保障小城鎮建設有序進行。

(作者系江西省宜黃縣農工部副部長)

來源:第八屆縣鄉干部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三级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一二区有码免费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 亚洲AV色影在线 | 欧美精品高清一区二区蜜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