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韓茂莉:美洲來的玉米番薯創造了康乾盛世?

[ 作者:于淑娟?韓茂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1-13 錄入:12 ]

美洲作物的傳入及其影響是明清史研究中一個頗受學界關注的問題,那么,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對明清中國究竟產生了怎樣的作用?如何估量其在中國農業中的地位?澎湃新聞采訪了韓茂莉教授。

韓茂莉:美洲來的玉米番薯創造了康乾盛世?(圖1)

▲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歷史地理中心教授韓茂莉

澎湃新聞:明朝時,來自美洲的番薯、玉米等作物傳入中國,這是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點。根據您的研究,它們對中國農業的影響有多大?

韓茂莉:玉米、甘薯原產南美洲,南美洲作物的傳入與五百年前全世界的地理大發現有關。15世紀初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開啟的“地理大發現”,使得南美洲作物被帶到了歐洲,接著又傳到西亞,后來被帶到了中國。明代后期玉米、甘薯傳入中國,這兩種作物傳入不久,憑借產量及其對于環境適應性較強的優勢,迅速在全國各地擴展,傳播中不但取代了原有旱地作物的地位,而且形成了新的作物組合與輪作體系。近300年來隨著中國人口大幅度增加,成為北方旱地與南方山區重點依賴的糧食作物,對于支撐中國社會發展與民生、民食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美洲作物傳入中國有三條路徑,一條是海上通道,一條是經由緬甸,通過云南、四川傳入中國的路徑,再一條是經過中國西北的陸上絲綢之路。在幾條路線中,對玉米、番薯傳入中國影響最大的是海上通道。玉米、番薯從廣東、福建沿海登陸之后,一路經由福建到江西、湖南,一路經由福建到浙江、安徽,接著向北方內陸地區發展。

韓茂莉:美洲來的玉米番薯創造了康乾盛世?(圖2)

玉米和番薯都是高產作物,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強。當時北方的粟和冬小麥畝產均一百多斤,南方水稻畝產最好能達到兩百多斤,而玉米輕而易舉地就能達到二百五到二百八十斤,這絕對是高產作物。玉米、甘薯傳入中國之初,首先立足之處在東南丘陵山區,這些地區原本以粟和黍為主要農作物,玉米、甘薯傳入不僅提升了山區開發的力度,且替代了粟和黍在山區農業的地位,實現了山區農作物的嬗替,成為山區開發的主要作物。

澎湃新聞:有研究認為,康乾盛世是美洲作物造就的,更甚者說康乾盛世是番薯盛世。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韓茂莉:中國農業發展始終依循兩條道路前行,一條以廣度開發為主,主要體現在耕地擴展,歷史時期基本經歷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從平原到山區,從中原地區到邊疆的擴展過程;另一條則為深度開發,主要體現在農業技術的提升、農作物復種制度的出現,以及高產作物的引進,無疑玉米、甘薯屬于最重要的高產作物。

韓茂莉:美洲來的玉米番薯創造了康乾盛世?(圖3)

▲位于中國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西部山區的紫鵲界梯田,這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也是中國首批19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之一。

高產作物引入中國,對于近300年以來社會進步與人口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但這個作用究竟有多大?玉米、甘薯未引進之前,南方水稻,北方旱地作物粟、黍、冬小麥以及高粱擁有用地與產量的優勢,玉米、甘薯傳入中國經歷了兩三百年的傳播與環境選擇,至20世紀30年代在全國的統計中,留下這樣的占地比例,就玉米而言,其中安徽、察哈爾、福建、廣東、貴州、河南、江蘇、江西、寧夏、熱河、山東、綏遠、云南、浙江占地比例很低,幾乎視作零,甘肅占地6.5%、廣西17.2%、河北15%、黑龍江5.3%、湖北10.7%、湖南3.9%、吉林5.4%、遼寧12.6%、山西5.4%、陜西11.3%、四川13.2%、新疆19.2%,全國僅7個省玉米占地面積在農田總量中超過10%,但也沒超過20%。就甘薯而言,察哈爾、寧夏、青海、甘肅、山西占地面積近于零,其他省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安徽、貴州、云南占地為1%,江蘇、湖北、浙江占地2%,江西、廣東占地3%,湖南占地5%,福建、廣西占地6%。所有這些統計說明,盡管玉米、甘薯傳入中國,對農業、人口均起到重要作用,但從沒有達到絕對優勢,那些傳統糧食作物依然是農作物中的主流,因此將康乾盛世歸功于南美作物,這一提法缺乏事實依據。

澎湃新聞:馬鈴薯也是美洲作物的一種。2015年初,農業部提出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歷史上,馬鈴薯在中國農業上的地位如何?

韓茂莉:馬鈴薯也是美洲作物,大約16世紀上半葉傳入歐洲,并形成西班牙、英國兩個最早傳入地,大約18世紀傳入中國。主要傳播路徑經由印度、緬甸進入云南、四川等地,此外也存在自俄羅斯傳入東北的可能。

     韓茂莉:美洲來的玉米番薯創造了康乾盛世?(圖4)

▲梵高油畫《吃土豆的人》,描繪了貧困農家吃土豆的景象

馬鈴薯是糧食,也是蔬菜,在歐美餐桌上比較常見,對歐洲饑荒起過積極作用。但在中國,馬鈴薯從來不是主食,也不是農田的主角。20世紀30年代的統計顯示,全國各省中黑龍江、熱河、寧夏、陜西、山東、湖南、浙江、四川、云南馬鈴薯占地不足1%,吉林、綏遠、甘肅、廣東占地1%,山西、廣西占地2%,察哈爾占地6%,其余未提及的省,馬鈴薯占地比例幾乎為零。這樣的比例說明,馬鈴薯從來沒有在中國成為主流食品或主食,若將馬鈴薯作為主食,置中國傳統糧食作物于何地呢?

馬鈴薯耐高寒,傳入中國,具有重要的地理學意義,即馬鈴薯耐低溫的特點使中國的農業開發地帶垂直上升了一千米,這是一種高度界限的突破。

澎湃新聞:關于美洲作物的研究,涉及的另一個問題是環境史的研究。如何看待美洲作物在促進山區、丘陵開發的同時,對環境生態造成的影響?

韓茂莉:玉米、甘薯等南美作物傳入之初,主要種植在丘陵山區,對于這些地帶環境影響明顯。其中直接影響在于玉米屬于根系粗大的農作物,常年種植在土層瘠薄的山區,導致明顯的水土流失。間接影響在于,玉米、甘薯的傳入,為開發山區提供了可能與糧食保障,而山區開發初期,幾乎就是天然植被的毀壞過程,大量植被被焚燒、砍掉,這樣的環境后果一直影響到今天。

學者簡介:韓茂莉是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歷史農業地理。韓教授從碩博士階段即師從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先生從事歷史農業地理研究,1993年她的博士論文《宋代農業地理》出版。此后,她繼續在歷史農業地理領域深耕,先后出版《遼金農業地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草原與田園——遼金時期西遼河流域農牧業與環境》(三聯書店,2006年)、《中國歷史農業地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2015年,韓教授對近代山西鄉村社會的研究著作《十里八村——近代山西鄉村社會地理》即將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另外,作為北京大學出版社即將出版的“十五講”系列之一《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也是由她著寫完成。接下來,她的研究計劃依然在歷史農業地理這一領域展開。談及一直從事的研究,韓教授總是說,這是一門很枯燥的學問,要做出成果,唯有踏踏實實地去讀文獻、做研究。

(作者于淑娟系采訪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澎湃·私家歷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综合欧美国产天天 | 中文字幕乱偷免费视 | 午夜福到在线a国产4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 香蕉久久高清国产精品观看 | 在线视频精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