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月談記者在西部某縣采訪時發現一起扶貧造假案例,當地政府急于出成果、樹典型,在數字上動心思,大做表面文章,把一個普通養殖大戶包裝成“扶貧大戶”,結果不但扶貧沒啥效果,反而弄得該養殖戶負債累累。(5月27日 新華網)
黨中央定下了在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的目標,隨后各地也簽下“軍令狀”,保證完成全面脫貧的任務,從各地脫貧攻堅工作的有序推進來看,扶貧工作的形勢是非常好的。從長遠來看,扶貧工作的認真開展,有利于我國順利實現全面小康,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惠及千千萬萬人民群眾,是一項真真切切的民心工程。但如果扶貧工作并沒有嚴格認真開展,而只是流于形式,弄虛作假,那不僅不能扶貧,恐怕會“貧上加貧”。
地方政府應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決心開展好扶貧工作,找準主攻方向,用典型的脫貧致富事例來起好示范作用,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但這個典型應該是實事求是,經得起實踐和人民的檢驗,而不是包裝出來的。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基層政府在開展工作時,應該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不應該搞形式主義、弄虛作假。
用大做表面文章的方法,包裝“扶貧大戶”,用如此“浮躁”的心態來開展扶貧工作,不僅沒有示范、帶頭作用,而且會喪失民心。地方政府應該將包裝“扶貧大戶”的這些精力用到廣泛收集民意,因地制宜,科學謀劃,抓好扶貧項目上面來,將扶貧工作真正做到點子上,讓真正的典型來引領示范。“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扶貧工作任重道遠,需要從點滴小事做起,不要急于求成,避免“心浮氣躁”。讓扶貧工作真正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扶貧工作的成績真正得到人民認可,才是地方政府真正應該做好的。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龍安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