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光鮮教授到科技老農,從傳道之師到脫貧能手。被村民親切稱為“科技財神”“太行愚公”的李保國,帶領10萬農民脫貧致富,用生命詮釋了“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的莊嚴承諾。
正所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脫貧攻堅正處于進則勝、退則敗的緊要關頭。需要以學習促進步、以典型謀發展。同時,以李保國為精神坐標,建立求才、選才、用才為一體的人才脫貧戰略。用不拋棄、不放棄的服務標準,敢嘗試、敢創新的技術支撐,與脫貧攻堅較勁。
注入人才力量,為“移山”添活力。漫漫扶貧路,遙遙未知期,若要早脫貧,人才缺不行。可以說,要想提質超速地完成脫貧任務,就不可忽視人才之力。在“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的基礎上,營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求才環境、提高“疾風知勁草”的選才智慧、增強“生材貴適用”的用才本領。真正把服務意識好、發展思路清、脫貧技術高的人才血液,輸送到貧困一線。以活教材傳播好經驗、以小智慧激活大能量,徹底治愈“貧血病”,為小康夢提供最佳樣板模式。
提升服務份量,為“移山”添動力。李保國曾說過,“一個心眼為百姓,不為名來,農民才信你,不為利去,農民才聽你。只要干事,終究會有人認可”。正如給蘋果“穿衣”的做法,一開始村民并不買單,質疑聲此起彼伏,工作陷入僵局。但李保國并未放棄,反倒迎難而上,自掏腰包為果樹套袋。最終收貨豐收之喜,換來農民之樂。所以,始終保持一顆為民初心,才能擺正務實、清廉的干事態度,在質疑中找準方向、在埋怨里站穩腳跟。換而言之,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暫且容不得個人情緒,亦顧不了個人得失。唯有清除心中雜念、提升服務質量,一心向著脫貧彼岸邁進,7000萬貧困人口才算有盼頭。
激活技術能量,為“移山”添巧力。有得種沒得收、有得收沒得賣,已成為脫貧致富的頭號殺手。由于缺乏技術支撐,大多農民的種植方式仍停留在勤澆水、勤施肥等傳統模式里,難以走上“技術興業”的道路。的確,技術并非萬能、沒有技術萬萬不能。李保國“三分種七分管”的種植經,讓種出來的蘋果不僅顏值高、而且味道好。如此內外兼得的“技術果”,讓售價扶搖直上不是夢。同時,將供不應求變為現實,除了賣相、品相“自身硬”之外,還需巧用信息技術,為農產品開啟“網紅”大門。借助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打通網絡銷售的“任督二脈”,實現產銷結合的“技術春天”。
移山之志已立下,亟需千千萬萬個“扶貧愚公”使出杠勁兒。善學李保國的“超神”意志,善用李保國的扶貧智慧。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態,迎接全面小康社會的到來。
作者單位: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官廳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