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在部分省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緊密結合改革發展穩定、結合各自本職工作推進學習教育,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要任務”。既突出了學習教育的引領作用,又擺正了脫貧攻堅的前進方向。
的確,脫貧攻堅事關全局,乃最大的民生工程。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大前提下,務必要借“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東風,以學促行、知行合一。做到抓住問題學,學好、學精脫貧攻堅的戰略思想;做到盯緊問題改,找全、找準久貧未愈的內在原因;做到瞄準目標干,用活、用對精準幫扶的各項措施。以豐富的理論儲備武裝自身,爭做脫貧攻堅的“三種人”。用“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的實干精神,肩負起合格黨員的職責使命。
做精準脫貧的責任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問癥”不留蛛絲馬跡則為精,“施策”不搞模式套用則為準。黨員干部只有在“精準”二字上出實招,才能在真扶貧、扶真貧上見實效。首先,要精準識別貧困人口。針對人情確定、平分指標、輪流坐莊等亂象,劃定貧困標準。通過下基層、訪農戶、問民情等有力舉措,煉就識貧慧眼,做到“留貧剔富”。其次,要精準分析致貧原因。使出“望聞問切”的本事,“望”貧困程度、“聞”致貧因素、“問”自救局限、“切”發展策略,及時掌握貧困戶資料,為脫貧定準位。最后,要精準定制幫扶措施。根據“病因”,對癥下藥地制定脫貧方案,避免依葫蘆畫瓢。才能有針對性地拔窮根,朝著脫貧摘帽的目標提速邁進。
做干凈擔當的守序人。據統計,“2016年,預算安排中央財政扶貧資金補助地方部分達660.95億元,比上年增長43.4%”。確保扶貧資金用得其所,關鍵要解決好誰來用、如何用這兩大難題。一方面,明確使用范圍。將“國命財”瞄向老百姓,既不能“大水漫灌”,缺乏針對性;亦不能“撒胡椒面”,缺少關鍵點。務必要突出重點、精準“滴灌”,在補全資金短板的基礎上,加大貧困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讓保障貧困戶基本利益的“巨額保單”,發揮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跟進后續監管。聚焦資金流向,公開資金明細,讓老百姓自己“算算賬”,切實規避截流資金、挪為己用的行為。同時,黨員干部要以學束行,嚴以修身、嚴于律己,自覺抵制“國民財”的誘惑,永葆“干凈”本色。
做獨辟蹊徑的開拓人。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是發展的引擎,人才是脫貧的絕招。5000萬大軍能否攻克最后堡壘,創新、人才占據著決定性地位。只有提升“造血”能力,改變以往送種子、送肥料等“授魚”方式,將新品種、新技術、新思路輸送到貧困一線,打造種植、儲運、保鮮、銷售“一體化”的創新模式。才能激活產業發展內動力,走出“脫貧脫一時、返貧返一世”的迷宮,走向全面小康的勝利彼岸。換而言之,“吾道廢興時否泰,人才進退國安危”。拯救貧困戶于水火,需要發揮人才之力,汲取脫貧之智。以發展的眼光、先進的技術,帶領貧困戶“抄近道”“走捷徑”,帶動勞動力與產業結合發展。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為脫貧攻堅引入源頭活水。
面對貧困人口的期盼,我們不可辜負;面對全面小康的征程,我們不可停歇。唯有學以致用,以務實擔當、廉潔守序、勇于創新的脫貧之志,補足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為實現全民富裕的中國夢增添新篇章。
作者單位: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官廳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