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我國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2016年8月3日,住建部發布《關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確定2016年各省特色小鎮推薦數量。
目前,浙江、江蘇、河北、廣東、山東等省市已經紛紛提出了打造特色小鎮的計劃,其中浙江先行一步去年就已經啟動特色小鎮建設,共有兩批79個小鎮被列入名單,成為全國其他省市規劃特色小鎮的重要參考。
如今,特色小鎮成了熱門IP,國內已經掀起了新一輪的產業創新“熱潮”。
何為特色小鎮?
我們日常所言的小鎮,更多意義上是一種行政區劃上的概念,然而,特色小鎮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是以產業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一個特定區域。
目前,特色小鎮在國內外已經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如:瑞士達沃斯小鎮(世界經濟論壇所在地),美國格林尼治小鎮(全球對沖基金大本營),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所在地)、云棲小鎮(阿里巴巴、云生態產業),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杭州版"格林尼治小鎮")等。
據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對特色小鎮這樣描述:按照企業主體、資源整合、項目組合、產業融合原則,在全省建設一批聚焦七大產業、兼顧歷史經典產業、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鎮,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
然而,“打鐵還要自身硬”,全國4萬多個鄉鎮,將如何應對這一史無前例的“機遇”?如何打好“熱門IP”這張牌?
一、要有特色。
對特色小鎮而言,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產業特色是重中之重,必須與產業規劃統籌考慮,小鎮的繁榮,也必須要有產業去支撐,如果沒有商業模式支撐不能持續,最后又會變成空城和鬼城。
所以,特色小鎮定位,必須緊扣產業升級趨勢,鎖定產業主攻方向,構筑產業創新高地,定位突出‘獨特’,找準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不能“百鎮一面”、同質競爭。
如何有特色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不妨分析下成功案例。
第一種:會展小鎮
成功案例:達沃斯小鎮、烏鎮。
我國每年都召開形形色色的博覽會、商務會議,如:深圳文博會、上交會、藝術互聯網大會等,幾乎都是在租賃或者合作場地進行召開,每次會展都是持續幾天就結束,各種資源難免浪費。我們也可以像達沃斯小鎮(世界經濟論壇)、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等這樣定位,策劃將一個會展和一個特色小鎮(對特色小鎮要求比較高,交通、客流量等)緊密結合到一起,這樣也可以形成一個會展生態產業,消化和專業會展所集聚的資源。
第二種:產業小鎮
成功案例:格林尼治小鎮、云棲小鎮、玉皇山南基金小鎮。
美國格林尼治小鎮(全球對沖基金大本營)、云棲小鎮(阿里巴巴、云生態產業)、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杭州版"格林尼治小鎮")等,這些特色小鎮的定位就是產業化,從產業本身來看,這些特色小鎮所承載的產業,如:云計算、基金、互聯網創業等,更具創新性,而且需要以新理念、新機制、新技術、新模式來推進產業集聚、創新和升級,重點是項目產業鏈上的打造。
第三種:旅游小鎮
成功案例:周莊、同里
中國歷史悠久,廣闊土地上有著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一般指有著百年以上歷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其中,有部分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它們一般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是燦爛的漢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分別代表了地域的特色和一定歷史時期的風貌,如:周莊、同里、甪直、西塘、烏鎮、南潯等江南六大古鎮,不少已經成為了旅游勝地。
誠然,我們要根據小鎮的特色進行合理開發,深挖IP效應,不能“邯鄲學步”,“東施效顰”。
二、要做好鏈接。
為什么要做好鏈接呢?好酒也怕巷子深,“熱門IP”也是需要宣傳的。
做好IP鏈接宣傳,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基本策略,一個是,借勢式,適用于已經有一定實力基礎的,云棲小鎮,如果沒有阿里巴巴的植入,估計很難定位于“云生態”進行發展,烏鎮,如果沒有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植入,估計也很難全球聞名,從而帶動了原來旅游的發展。
第二個是,造勢式,如:格林尼治小鎮、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等是根據產業的聚合,逐步形成了影響力和品牌,達沃斯小鎮是因為世界經濟論壇而聞名世界,而最初也是個不聞一名的論壇而已。
要么借勢植入,要么造勢,宣傳鏈接之道,僅此而已。
三、要做好生態產業。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同于產業園區、風景區的“區”,而以其獨有的豐富內涵和“小而美”的形態,逐漸成為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下,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創新和升級的一個創新平臺。
所以,我們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質,找準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圍繞一個產業做好項目組合,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生態產業平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的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