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朋友閑聊,說起之前有某鄉鎮黨委書記,系退伍軍人,文化不高,凡是講話什么的都由辦公室主任代勞,他只需照著念一念就可以了,自己從來不動腦筋,也不預讀審核,他知道主任是不敢亂寫的。因此,該書記常常在講話中讀錯字詞,諸如“參差”讀著“cancha”,“囹圄”讀著“lingwu”,更有甚者,在一個中學的文藝晚會上借著燈光讀一位老師幫他起草的講話稿,由于戴著眼鏡,有些眼花,竟然把“人才輩出”讀成“長輩出”,讓與會者好不疑惑——這學校盡出“老輩子”?
當然,作為地方“一把手”,事情肯定多,讓辦公室主任(或秘書)寫個發言稿是正常的,但最終還得把秘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語言,講出來才生動形象。像朋友口中的那位書記,發言稿完全由別人去寫,自己就連講了些什么都不清楚,也許“下面”還要當成“最高指示”來學習。我們姑且不論這發言稿的含金量有多大,單就這種不聞不問只撿現成的工作作風,是一定不能走得坦然的。
記得早年看過一部電視劇,叫《女人不是月亮》,其中男主角“田牛”和女主角“扣兒”有一段飽含哲理的對話——田牛:樹上有紅櫻桃和青櫻桃,你愿意吃哪一種?扣兒:當然是紅櫻桃。田牛:一種是有人摘來放在你嘴里,另一種是自己上樹去摘,你愿意吃哪一種?扣兒:當然是后一種,我要自己上樹去摘!“田牛”一臉疑惑,而“扣兒”卻笑得燦爛。因為在“田牛”看來,自己發達了,就應該把女人養著,不讓她作任何事情;而在“扣兒”看來,“女人不是月亮”,應該憑自己的拼搏去生存,去發光。
一個歷經磨難的農村女人尚有如此的觀點,何況黨員干部!誠然,別人把摘下的紅櫻桃給放在嘴里,那是有不費力又能飽口福的差事,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像“扣兒”那樣的女人,覺得讓男人養活自己,失去了人生的價值,成了只能“反光”的“月亮”,所以毫不猶豫地回答“我要自己上樹去摘”。也就是說,沒有努力的結果只能是別人的,自己的“享受”需要建立在別人的付出之上,那就失去價值了。作為黨員干部,有的人總想著不勞而獲,拋開那些貪腐成性的“老虎”“蒼蠅”不說,單看那些總把自己的“分內之事”交付別人,自己撿“現成”的干部,能出多大的政績!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實踐的“紙上談兵”,就是空話、大話,與“三嚴三實”背道而馳。一名地方“一把手”,如果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凡事都靠別人“幫忙”,那對于“下面”來說,往往就成了“燈下黑”或是“睜眼瞎”,還談什么工作的“精準”?還談什么踐行“群眾路線”?當然,黨政部門的“一把手”或主要領導,如果治下的大小事務“事必躬親”,顯然是精力和能力都不夠的。但是,如果以此為借口當個“老太爺”式的領導,人民群眾還指望著你帶領他們奔向“全面小康”么?
毛澤東同時曾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就是告誡我們: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干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可見,領導干部不應該成為只能反射太陽光的“月亮”,而要作人民群眾前行路上的“明燈”,讓自己通過“躬親”而發出耀眼的光輝,引領著人民群眾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