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楊旭東: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要有文化思維

[ 作者:楊旭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2-20 錄入:王惠敏 ]

美麗鄉村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發展階段,也是農村建設從過去以硬件建設為主向更加注重內涵建設的一次重大轉變。美麗鄉村之“美麗”,不僅要求自然生態環境的宜居優美,還要求人文環境的優雅、人文素養的提高、鄉風民俗的淳樸等。可以說,新時期的美麗鄉村建設,文化建設是核心。各級政府要避免把美麗鄉村建設僅僅當成一項經濟工作來抓,在推動這項工作中就需要有文化思維。具體來說,應該著重在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選擇試點要有文化標準。一些地方在選擇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時,采取競選立項的辦法來確定試點村落,這種選擇辦法貌似公平,實則有利于一些特色文化村鎮勝出,因為這些村鎮本身就具備歷史文化方面的優勢,成為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只是一種錦上添花的事情,而對于一般村落而言則有失公平,即使成為試點,也往往傾向于在硬件設施建設上做文章,比如道路硬化、村莊綠化、排污管網化等,忽視文化方面的標準和要求。雖然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包括廣大農村地區在內,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另外,農村文化建設滯后,精神生活匱乏,不良社會風氣抬頭,現實社會遭遇到的困境也要求在選擇美麗鄉村試點時一定要有文化標準。這就要求對美麗鄉村建設可以分批、分類進行,根據各個村莊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措施,但必須要確定一些帶有共通性的標準,比如文化標準。對于文化積淀深厚的村鎮,要提高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文化標準,在原有歷史文化優勢的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成為當地文化風尚的引領者和示范者;而對于文化基礎條件較差的村鎮,則可以把其視為美麗鄉村建設中需要補齊的短板,在加強基礎設施的同時,努力增加文化建設的投入,提高當地的整體文化水平。

規劃設計要留足文化空間。《美麗鄉村建設指南》(下簡稱《指南》)中明確要求:未來的美麗鄉村不僅要建設具有娛樂、廣播、閱讀、科普等功能的文化活動場所,還要定期組織開展民俗文化活動、文藝演出、講座展覽、電影放映、體育比賽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因此,美麗鄉村的規劃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人民群眾公共文化生活的需求,留足文化空間。“文化空間”是一個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來的學術新名詞,實際上中國傳統社會里并不缺乏這樣的理念和實踐,不少地方遺存的古戲臺、祠堂、廟宇,甚至包括村落內約定俗成的公共場所,本質上都是農耕社會里特定區域內的文化空間,它們在傳統社會里承擔了為民眾提供公共文化展示平臺的功能。今天的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提供民眾精神享受的文化正餐,而且還要提供享受這些正餐的文化空間。之所以強調對文化空間的預留,是因為要借鑒和吸取城鎮化過程中的教訓,比如一些城中村改造項目,片面追求住宅小區的容納人數,而無視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公共空間,導致很多新建社區成為人和車的集散地。未來的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留足享受文化的公共空間,而且還要留有承載文化的空間。要尊重鄉土社會敦親睦鄰的文化傳統,尤其應該注意借鑒和吸收古代村落和房屋設計上蘊含的傳統哲學思想和生態文明理念,在充分合理利用物理空間的同時,建設符合現代鄉村社會實際的人文空間。

建設實踐中要有文化情懷。美麗鄉村建設是針對鄉村社會的國家農村建設方略,在建設實踐中可能同樣會遭遇中國城鎮化過程中的一個老問題,即拆和建的問題,“拆”的原因無非有兩個:一是為建設新的提供空間,二是舊的不符合時代審美要求。無論是哪一個原因,都需要面對“舊”的去留問題。在這一方面,中國已經有太多因野蠻拆遷而造成文化遺產遭到破壞的教訓,因此,美麗鄉村建設中,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建設實踐者,都應當懷有一種濃濃的文化情懷,只有持有這樣情懷的決策者、執行者,才可能對文化有愛惜之意、敬畏之心,在觀念上才可能視那些散落在鄉村社會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古跡為寶貴的財富并對其進行合理保護,《指南》對此也要求“搜集民族民間表演藝術、傳統戲劇和曲藝、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族服飾、民俗活動、農業文化、口頭語言等鄉村非物質文化,進行傳承和保護”。尤其是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農耕文明的產物,與村落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村落是孕育這些非遺的母體,也是它們得以傳承、發展的空間和載體。我們一直強調要活態傳承文化遺產,究竟如何活態傳承,正如有學者指出的“活魚須在水中看”一樣的道理,恐怕保護其原生的環境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唯有在這樣的文化情懷下,決策者、推動者、實踐者等諸多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力量才能把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視為美麗鄉村的重要使命,如此理念主導下建設成的美麗鄉村才可能不僅美麗宜居,而且適宜文化傳承。

貫穿始終要有文化責任。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我們這一代人在努力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同時,還必須承擔起一個重大的文化責任那就是守護民族文化的根脈,確保其能夠延續下去,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恰逢社會急劇轉型的時代,以工業文明為主導的社會飛速發展,并裹挾著各種外部力量,給悠久的農耕文化帶來沖擊。而一個偉大民族不僅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還必須在文化上處于領先地位,具有引領作用,燦爛輝煌的農耕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優勢所在。要在今天確保我們這種文化優勢能夠在全球化的語境下繼續為世界作出貢獻,作為華夏文化之根源的農耕文化顯得尤為重要。未來的美麗鄉村建設需要有一種文化思維來主導和推動,用意也在于此。從這個角度看,美麗鄉村建設中必須有一種貫穿始終的高度的文化責任在其中,表面上看,它關乎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深層次上說,鄉村社會是農耕文化的孕育土壤和發展源頭,要得中華民族文化之“渠水清如許”,“源頭活水”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北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k精品66 |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 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