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何慧麗:從黃河下游到黃河中游的鄉村建設

[ 作者:何慧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15 錄入:19 ]

引子:

鄉建有感

熟聞日間稻禾香,最憶夜半月如霜。

斜暉脈脈千村照,黃水悠悠萬里長。

念兒時,想親娘,此心安處是故鄉。

摩登無形濃濃色,鄉建有功淡淡光。

又到了枝繁葉茂、暑熱炎炎的7月。還記得12年前的7月下旬,當時中國農業大學校黨委書記瞿振元和校長陳章良,與開封市簽了長期合作協議,將我們一行6人帶到了開封去掛職,我被派到蘭考縣掛職副縣長。在市校共建的背景下,當時31周歲的我,躊躇滿志地開始了人生事業的新征程。

2003年7月,我花了半月時間,調查了蘭考縣16個鄉鎮狀況,當時感到豫東傳統鄉村資源資本化內力欠缺,鄉村面臨的是如何可持續生存的問題。于是,提出在該縣搞“小康村”試點的想法,得到了在城關鄉陳寨村掛職的省財政廳徐可同志的引介,以及開封市、蘭考縣主要領導的肯定。這樣,以蘭考縣為鄉村建設運動主要試驗場,其最初設計是——

以村莊為基本單元,自然村、行政村均可;以村民生計為本,即以村民的增收和節支、提高生活福利為要務;以合作組織為綱,即以促成村莊的文藝隊、老人協會、經濟合作社等為關鍵,改善村莊治理;以大眾文化為根,即以發展秧歌、腰鼓、盤鼓、地方戲曲、傳統太極等喜聞樂見的大眾化文藝為形式,扎根于農民的生活價值系統。我們希望以合作制度創新的方式把留守在村的農民們組織起來,把勞動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轉化為鄉村建設的正能量,有效地促進農村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從此,在這個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在此講學、當代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生前工作過,在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交相輝映的蘭考縣,黃河中下游的當代鄉村建設運動便拉開了幃幕。

黃河下游:蘭考鄉建紀事

蘭考試驗區,是從分布于城關鄉陳村、架子鄉賀村、三義寨鄉南村、儀封鄉胡村、閻樓鄉李村、許河鄉蔡村等6鄉6村的農民自組織建設開始的。其發展歷程顯示出多元力量此消彼長和互相支撐的特點,可以總結為“黨政主導,農民主體,全社會參與”的多元一體框架。

從事件現象上看,一些重要鄉建紀事有:

2003年國慶節假期,由中國人民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三農”社團在天津科技大學教師、在劉老石的帶領下來到了蘭考縣6個村莊進行支農支教活動,當時將大李西村的文藝骨干帶到陳寨村來教學,后來又有中原油田退休工程師衡生喜加入教學,由此產生了蘭考縣第一支農民新合作文藝隊。

2004年8月底,我們第一次在賀村召開了4天關于農民經濟發展合作社培訓會議,12月10日,在南村召開了4天蘭考縣科技扶貧與合作社培訓會議。兩次會議上,有縣農業局、扶貧辦的干部、開封市委黨校教師、北京專家、多個合作社社員代表、河南大學三農發展研究會和中國農業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會代表、村莊文藝隊、村民代表等等廣泛參與,具有“多元”力量參與的特點。

2005年年底,由于新鄉村建設試驗兩年來形成了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和農村社會文化發展模式,從而促發了一系列早期城鄉社會、經濟、文化互動,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新聞效應及社會影響事件,諸如蘭考農民新合作文藝隊進京演出(2005年7月15日~16日)、“教授賣大米”事件(2006年1月2日)、大禹論壇(2006年6月25日)、購米包地及其價格聽證會(2006年和2007年的秋季)、北京國仁城鄉互助合作社的初創(2007年~2008年)等。

此時,在溫鐵軍教授的指導和統籌下,由知識分子參與的全國新鄉村建設運動也如火如荼地發展著。蘭考試驗區的經驗與其他地區經驗一起,成為早期鄉村建設相輔相成、相互關聯的一部分。比如農民文藝隊教練衡生喜、老年人協會帶頭人趙鳳蘭都積極參與全國性的經驗交流會議,參與外出教練和指導工作,蘭考縣幾個村莊的經濟合作社帶頭人和基層干部均參與了全國性的農民合作和新農村建設經驗交流會,其中南村和胡村等合作社還以發起者身份加入了2006年由全國7家合作社組成的北京國仁綠色聯盟的成長和發展工作,以及2007年北京國仁城鄉互助合作社的成立和發展工作。

2007年,各種社會參與的鄉村外發力量,以及體現政府主導作用的各類涉農部門力量的介入較早期逐漸加大,農民內生性力量的主動性也漸趨明顯。這個階段新鄉村建設試驗的特點有三:一是村級農民合作組織的范圍向村際、鄉級和縣級延伸,形成縣、鄉、村三級范圍內的合作;二是一些農民合作組織內容向多元和綜合方面延伸,形成生產、金融、購銷、文藝、社會等綜合的多元合作格局;三是對社會、政治和知識界影響漸大。

2008年~2009年,以李村為核心的老年人協會,在縣民政局、中國滋根鄉村教育和發展促進會的支持下,在以趙鳳蘭為首的集體化時期老干部的積極帶動推廣下,輻射到整個閻樓鄉近十個村莊,以及周邊3個鄉鎮(小宋鄉、紅廟鎮、許河鄉)的若干村莊,十余支村級老年人協會及其文藝組織得到成立和發展。

2008年7月,以胡村合作社為核心力量,在鄉級政府的支持下,儀封鄉1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在鄉里成立鄉級聯社組織,共有1300余戶農戶參加,以統籌好單個村級合作社“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劃不來”的事情,這是農民合作組織質的提高。此外,在合作社大棚蔬菜產業迅速發展并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合作社進行了一系列生產、流通、土地流轉實踐之后,胡村于2009年2月率先在村級層面成立了合作社借款擔保協會,以與鄉信用社對接解決合作社經濟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當時我負責了蘭考縣合作社通訊事務,并組織了數次全縣性的農民合作組織培訓。無論是鄉級農民合作聯社的成立,還是合作社在生產、流通、金融、加工、土地流轉等方面的進展,其探索均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008年~2009年,東壩頭鄉在鄉黨委和鄉政府主導下,在中國滋根鄉村教育和發展促進會的資助下,成立了15個村“兩委”(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主導的村級文藝隊和老年人協會組織。該鄉兩屆鄉黨委書記劉廣亮和孔令玲從2008年起6年來,每年的春節前都舉辦鄉村農民文藝表演比賽,其中我參加的有3次。

同時,以三義寨鄉南村等村莊為重點,繼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本地城鄉公平貿易的嘗試,包括該村的無公害大米已逐漸發展到有機大米種植、藕蟹生態混養、“快樂豬”養殖、小雜糧種植等多樣性生態農業生產體系的形成以及生態民居建筑的推廣。該村還從2008年始,直至2010年,一直有意識地進行本地城鄉經濟社會文化互助的嘗試。分別以鄭州消費者團隊和開封消費者團隊組隊進行每年一度的生態文化旅游節,進行本地生產、本地消費的“購豬認養”經濟活動,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然而,在此階段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因為以“農民合作與城鄉互助合作”為特點的新生事物,在這個階段已較深地觸及到各種人際關系、社會結構乃至經濟結構利益的調整。與早期的社會運動狀態相比,到了締結新型共同體而突顯各種利益矛盾錯綜復雜的階段。此時矛盾也多,問題的展現也多。有項目的高成本付出和挫敗,也有各種內外部矛盾的形成、發展和激化……。

從黃河下游到中游:開封鄉建與靈寶鄉建紀事

2011年3月~2013年5月,鄉村建設工作重點,以探索城鄉良性互動的方式延伸到開封和鄭州等大中城市,也以優秀鄉土文化復興的方式開展到了開封地區農村以及豫西靈寶市農村地區。

一方面,新鄉村建設運動所達到的程度盡可能地體現了既有體制空間和社會空間的容納度,另一方面它也面臨著越來越堅硬的瓶頸力量,即中原區域內市民消費者尚需要觀念和行動上的引導,以及更為深厚的文化教化力量。

2011年3月,我擔任了開封市市長助理,外發力量便引到了開封市團市委、市婦聯、開封大學、鄭州蘭考商會等機構和市民階層。這個時期,關于開封市和鄭州市等地級市和省會城市的文明消費者教育項目和公平貿易機制的探索主要有:2011年一年內,由北京師范大學譚思婷教授團隊為開封市城市消費者群體和蘭考縣村莊農民合作社所在的村小學師生們,做一定的消費啟蒙工作;2011年8月~9月,以蘭考縣4個合作社、尉氏縣2個合作社等農民經濟組織為理事單位,以鄭州蘭考商會的企業家汴衛平為董事長,與鄭州文明消費者志愿者一起,成立河南鄭州國仁超市機構。國仁超市提出“文明消費(健康+公平)→自然農法(土地+種養)→健康生活與和諧社會”的理念,在開展國仁論壇、發動鄭州有機小市集、促成生產者與消費者面對面等方面做了發蒙式的工作。

此時鄉村建設工作也開展到了尉氏縣等開封市其他區縣,并在內容和方式上有新的探索。2011年7月,由河南大學三農發展研究會、中國農業大學社會學系等高校“三農”志愿者五十余人一起,在開封市團市委的指導協調下,開拓了開封市尉氏縣崗李鄉袁村、石村、沈村、占村4個村莊。2012年春節時寒假期間,以河南大學三農發展研究會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大學生志愿者團隊為主要力量,在通許縣岳村、元村,開封縣木村和楊村,開創了“參與式調研”、“集體伙食改革”和“鄉村情景分享朝話”等發現鄉土性的新型支農支教活動。2012年暑假,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的“三農”志愿者團隊在蘭考縣的南村、壩村、營村、方村、固村,杞縣的于村,提出了“到田野做學問,向社會學知識”的下鄉宗旨并試著踐行之。

同時,2012年暑期之后,我接觸到了以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為目標,以“敦倫盡份,克己復禮”為宗旨的開封市敦復書院。在深入了解該書院的運作機制、社會使命和具體效果之后,我也對多年鄉村建設經驗、教訓進行反思,認為在經濟發展主義在河南地區仍占主流的情況下,以知識分子為主要參與力量的當代鄉村建設運動,應該以“人民生計為本、合作組織為綱、多元文化為根”經驗基礎,在踐行以傳統鄉土文化復興(比如孝親文化)的層面上有所作為,而農民合作經濟等領域若能有大幅進展,主要還在于思想文化的提升和對人的培養教化,在于“以孝為本,以德為先,義行天下”。于是便有意引導高校“三農”社團下鄉目標和內容的轉型。

這一鄉村建設地點、內容、方式的轉型期存在于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在由敦復書院培訓了部分大學生骨干力量之后,河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三農”社團力量便有序被引入到豫西靈寶市農村地區以在村莊開展道德講堂的方式,聯合廣東李文良先生等儒商力量齊力開辦弘農書院(2013年4月)。

靈寶市座落于黃河中游金三角地區,即豫陜晉三省交接地帶的邊區,古時是從長安到洛陽的中心地帶,這兒是生我養我的家鄉。弘農書院以“尊道貴德,和合生態”為宗旨,繼續探索當代新鄉村建設事業。弘農書院愿意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下的現實境遇中展開,發陳以榮。其主要工作有五:優秀鄉土倫理道德重建(以“孝親”為本的婆媳關系、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改善等),農民合作社培訓、生態農業培訓、衛生保健培訓以及國家相關政策培訓。弘農書院迄今已成立兩年了,在它發揮引進資源并對農民進行培訓同時,助生了靈寶市弘農沃土農牧業專業合作社(2013年),以及合作社的資金互助部(2014年),老年人活動中心(2015年)。書院在開展道德講堂教化人心、城鄉自然游和國學游方面、河南大學生支農支教總培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豫西靈寶正在探索“書院+合作社+生態農業”三位一體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子。并且希望與山西永濟蒲韓社區、西安大鄉建團隊有機呼應起來,成為黃河中游新鄉村建設的星火燎原。

結語

人事滄桑,天道有公。實踐中的事物發展是有著歷時感的規律的。多少現象好了也就了了,有著其生長、發展、成熟、衰落的過程;有的卻歷時彌新、得道多助的壯大發展著。迄今,南村農民合作聯社的資金互助服務部,其資金總額從2004年的49戶農民加入的3萬元,增加到2014年年底兩縣9村500余戶的700萬元,胡村合作社資金互助服務部資金總額也達到100余萬元。這些最早進行新鄉村建設實踐的鄉村,以否定之否定的方式,曲折地、頑強地踐行著中國本土特色的、以“土地和金融”為核心的經濟文化社會綜合合作之路。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知識分子與基層干部群眾相結合,是把“毛”扎根到“皮”上以使其“長壯發亮”的生存功夫,因此,10余年來,我們很清楚,自己不是主體力量,充其量也只是示范、參與和支持力量而已,是協調和溝通力量而已,甚至是個在試錯中提升自己力量而已。本質上,合作的歷史,無論是經驗或者教訓,都是基層干部和群眾在一定的外在條件下以主體的身份在做,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總之,從豫東到豫西,從蘭考、開封到靈寶,鄉建運動是個有著歷史淵源和地方傳統的宣傳隊、播種機、大學校;事在發生,理當其時,道通歷史并指向未來,當代新鄉村建設運動必將生生不息。

何慧麗老師簡介:博士,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副院長,河南省靈寶市弘農書院院長。2007年獲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2008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農林管理博士后流動站從事農民組織建設研究。曾掛職河南省蘭考縣副縣長、縣委常委;曾掛職過副區長、市長助理等職務,期間積極推動了豫東地區的當代新鄉村建設試驗。在《開放時代》、《馬克思主義與發現》、《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等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教學領域:經濟社會學、農村社會學,研究方向:發展中國家的城鄉關系、農民合作與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

(此文發表于《新華月報》2015年第8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鄉村建設研究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又粗又深又猛视频国产 | 青草久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欧洲aⅴ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 日本亚洲欧美综合在线无毒 | 亚洲网站自偷自拍另类 | 日韩综合国产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