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下午,由北京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主辦“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創新論壇”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館)盛大召開。論壇匯聚國內權威專家,解析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新科技;邀請行業踐行者和先鋒,剖析典型落地案例,現身說法,提供成功運營模式。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喬潤令出席了本次論壇,就特色小鎮新型城鎮化的新空間一題做了主題發言。
“特色小鎮是新常態下發展所需要的一個新的平臺”,喬主任強調,在新常態下特色小鎮發展的背景主要有“六新”:
1.首先是“新格局”
中國城鄉格局最近三至五年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從100多年來傳統的鄉村資源向城市流動,轉變為現在的城鄉資源互動。喬主任指出,城市、鄉村資源的雙向流動,究其原因,一是農民進城轉戶的意愿大幅降低,雖然農民還愿意分享城市的教育資源,但農民把農村戶口轉入城市戶口的意愿大幅下降,幾乎所有的大城市以及發達地區的農民根本不愿意轉戶。二是由于霧霾、高房價、擁擠的城市、緊張的神經使城市的價值相對下降,而農村的價值相對上升,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生活的正面價值都指向鄉村,使得逃離大城市到鄉村小城鎮成為中國中產階級向往的潮流。
2.其次是隨著新格局的產生形成了一個“新市場”。
文旅產業、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都是因為有了市場而出現。主要有三個表現:第一,城里人到鄉村旅游已成為潮流。第二,大城市到鄉鎮異地養老的現象日益增多,能讓大部分人支付得起費用的養老都在鄉鎮,而根本不可能在土地價值高昂的大城市。第三,城里人到鄉鎮長期居住的現象日漸突出。這里,喬主任特別突列舉了東北人的例子,認為東北人顛覆和改變了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國人總是認為千好萬好不如自己的家鄉好,雖然自己的家鄉不怎么樣,但是情感在那。東北人反而是會認為哪好就去哪。正因為東北人的觀念,戲稱整個海南島成為東北人的第四個城市,大批的東北人都在那里。正因為如此,喬主任認為這種新格局的形成為特色小鎮發展養老、康養、田園綜合體、休閑養生、文化旅游等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并且是一個城里人掏錢的消費市場,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點。
3.“新產業”。
目前在農村正在或者已經形成了五大產業,首先是鄉村旅游現在風頭最盛;其次是鄉鎮養生、養老正在興起;三是綜合體、綠色、生態等以農業為主題的產品大量涌現;四是生態型經濟,例如礦泉水、國外開發的壓縮空氣等產品。,在中國,如何實現生態型經濟的破題,如何利用優良的生態環境開發高價值的生態產品,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開發。五是歷史積累下來的鄉村文化、歷史藝術、鄉村手工藝、鄉村音樂、鄉村民俗、鄉村體育、廟會等等資源的挖掘開發,如華陰老腔與現代搖滾音樂的結合就在國際音樂節受到了極高的評價,這種資源、文化的挖掘,如果以現代形式,以年輕人能夠接受的形式加以挖掘和開發,就形成了產業,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空間,也是最有潛力的產業。對于上述這五大產業,重要的是要和農業相融合。
4.“新資源”(新的觀念、新的理念、新的價值)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和大規模的產能過剩,如何看待資源,?喬主任說傳統的資源——煤炭、天然氣、石灰石等傳統資源的價值在相對下降,這類一次性資源為傳統資源,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和中國大規模的產能過剩,這類資源的價值在相對下降。而與此類資源的下降相對的與此相對應的是另外一類資源正在成長,其它的價值正在提升,那就是喬主任把它稱為軟資源或者非傳統資源。喬主任認為,軟資源或者非傳統資源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農村所擁有的青山綠水,古代村落、。,傳統的包括戲曲、音樂、手工業、建筑、古鎮、村、民宿等等這一大類叫資源。第二類是資源是,由于互聯網智能化以及大數據的迅速推廣,迅速和普及而產生的新資源,。這類資源是無形、,是精神的,比如大數據、知名度、點擊量、網紅等這些資源。第三類資源是和農村相關的資源,如特色小鎮挖掘、開發所形成的產業、產品等新的資源。如何挖掘這些,喬主任說怎么挖掘這些軟軟資源,大概是成功的第一步。
5.“新工具”
互聯網線上交易僅僅在五六年的時間里就顛覆了線網下交易,網絡、微信、數據等工具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甚至交往方式、獲取信息的方式以至于審美方式。因此,任何人想搞現代的特色小鎮、特色農業、綜合體,都必須要有智慧、智能、大數據的概念,能看到“互聯網的原住民”的消費,因為當這些人占據消費主流,才有希望,否則沒有未來。
6.“新潮流”
特色小鎮最大的特點是政府熱,市場熱。進入經濟新常態以來,國家支持的領域很多,但民營資本不理會,因為風險太大。獨有特色小鎮,國家一提倡,民營資本蜂擁而上,形成了市場熱、政府熱的“雙熱”狀態,并且表現特別突出。
特色小鎮的功能,第一是助推產業升級,這是特色小鎮特別重要的功能。要搞田園綜合體就一定要推動這個產業結構性改革,解決產業升級問題。如果還是老一套的方法,價值就不是很大。沃爾沃汽車小鎮和杭州藝尚小鎮,就是通過整體轉型升級取得了重大成果。第二是培育新經濟的新載體。新經濟包括兩大類,第一類是和互聯網、3D打印、智慧、智能結合在一起的,比如云計算,這類小鎮的代表有阿里巴巴的云棲小鎮、信息港特色小鎮等。另一類是今天中西部農村地區要發展的旅游、田園綜合體、文旅、包括民宿等新的業態、新的經濟形式。第三是改善人居環境的新平臺。前30年小城鎮建設以生產為中心,以大城市為模板,很不成功。現在發展特色小鎮就需要重新定位,讓它變成人居環境非常好的新的平臺。第四是新型城鎮化的新空間。
特色小鎮有三大要素。第一,特色取勝。特色的核心是差異化發展,靈魂是因地制宜。實際上中國每一個人,每一個城鎮,每一個村莊都是獨特的,而中國的小城鎮建設和產業發展最大的特點就是山寨、模仿、復制。這反映了我們創造力的貧乏,創新能力的短缺。因地制宜是關鍵,特色小鎮之所以要搞特色,就是要解決比較優勢的問題,就是一定要有商業價值,文化價值,絕不是為了特色而特色,其最終的結果、評價標準是競爭力,有競爭力才可以生存,才可以發展。第二,規模小、緊湊型、集約發展。小城鎮要改變過去的那種發展模式,核心的問題是從數量規模轉向質量、效益和品質,追求“小而特”、“小而美”、“小而優”、“小而精”。特色小鎮要的是小巧玲瓏,不要傻大肥粗,不要克隆大城市,而要在小空間有大作為,地方不大能量很大。第三,跨界、融合、共享,這是特色小鎮最大的特點。以“農”字頭為底色的特色小鎮靠任何一個單一產業在我們國家都賺不了錢,一定要幾個產業融合在一起,使這個產業鏈很豐富,增值的環節特別多,綜合起來產生1+1遠遠大于2的效果。
特色小鎮如何體現小規模、跨界融合?只有通過規劃!喬主任說,規劃確實需要一個很大的變革。
首先要多規融合,一套標準,一套數字、一張圖解決問題。第二要提倡混合規劃。以混合規劃推動城鎮的功能混合化,土地的混合利用,這是在中國解決節能環保,解決緊湊型特別重要的一個前提。第三要考慮規劃的商業模式和成本。在當前國家投資的時代已經過去,市場決定著規劃能否真正實施,因此做規劃之前要把商業模式、盈利模式、成本回收全部前置,從做規劃的第一天就開始考慮。第四要有軟規劃,即城鎮的設計。特色小鎮的管理要精致,除了硬規劃以外,設施的高低、形狀、窗戶朝向、顏色、天際線、電線、城市文化標志等,都應該有,建筑一定符合軟規劃,這一點非常重要。
特色小鎮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農村資源要素處于非市場化狀態,無法對接市場,難以實現與城市要素資源的同權同價。第二,小城鎮缺乏高端產業發展的商業生態和要素資源,好的教育、醫療、文化等要素資源幾乎全部集中于一線城市,放眼望去,沒有哪所好大學、好醫院、歌劇院會設在小城鎮。第三,特色小城鎮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農業成本過高,已經達到“天花板”;二是必須保證從政策角度能夠讓農民分享;三是要防止城市病等城市負面影響對鄉村的污染和侵蝕;四是如何處理好特色小鎮的垃圾問題,絕不能讓城市垃圾再到鄉村去。
喬主任還指出,特色小鎮建設,還需要破除體制障礙。當前國家有很多關于特色小鎮的政策,但是基層落實有待時日。除了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的文件,喬主任建議大家更多的看中央和國務院的文件,這是管方向和制度的,發改委和住建部的文件是落實中央文件的實施。中央核心政策中,有大量支持農村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的,有支持城市資本和城市人才的,也有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以浙江特色小鎮為例,喬主任認為其真正改革創新的內容是兩件事:第一,宅基地確權,目前這在我們國家是沒有的,而浙江特色小鎮第一步把這個做了。第二,農村閑置宅基地流轉給集體后以聯營形式引入城市資本搞開發?,F行法律規定農民不能把農村的土地賣給城里人,浙江特色小鎮的做法規避了現行的法律又解決了法律問題,這就是浙江人的創造力。
特色小鎮可選擇的產業很多,但是做好并不容易。特色小鎮產業選擇做技術含量、要素支撐要求高的,基本上成功的都在城市群、大城市。中西部地區特色小鎮則可以做文旅、做養生,做大健康、做農業。例如,互聯網經濟時代,如果浙江沒有阿里巴巴,周邊和大數據相關的一些所謂的特色小鎮,根本就做不起來。又如中國最成功的民宿全都位于景區周邊,文化創意也是如此。特色小鎮將來能否發展好,和整體環境高度相關。為什么說浙江可以,因為高度的市場化,高度適合民營經濟成長的土壤,這個土壤就包括了全民、文化、領導,包括對財富的態度。新產業需要的經營模式。去年我國旅游業當中的文化和體育產業發展最快,這兩個產業再細分,增長最快的全部體育產業當中沒有非傳統體育項目,老一套的經濟根本沒有增長。文化類也有很大的增長,增長最快的根本不是拍一個電視劇,全部是游戲、動漫,和這個高度相關的產業,如微電影等視頻化的東西。原因就是消費導向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投資就要投向未來。并且市場一定要細分。就如不同的外國人對于中國文化的接受是不一樣的,要看什么東西最適合他接受。又如總書記講要留住鄉愁,老年人的鄉愁和年輕人的鄉愁也是不一樣的。老年人的鄉愁是“同桌的你”,“有一個名字叫小芳”,而年輕人的鄉愁是小時候看的動漫、動畫片,是互聯網新一代,這是不一樣的。年輕人是未來消費和現在消費的主力,因此給年輕人的鄉愁創造產品就顯得特別重要。
新產業還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以軟資源為基礎開發的產品的定價問題,以及軟資源的融資問題。相比于硬資源工業體系之下建立的一整套的產品定價制度,軟資源開發的產品很難有完善的定價標準體系。同樣,也不具備硬資源工業體系下的融資抵押等條件。
最后,喬主任說,實現多產業融合發展,盈利是關鍵!美國創投界有一個說法叫做復雜協調的創新模式。產業融合起來還要創新,創新無處不在,能讓老產業煥發青春。農業就是近千年最老的產業,也是最新的產業。加上新體制、新技術、新的融資模式、新的資源配置方式、新的商業模式,就是新經濟,就可以讓它煥發青春!
(作者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農富通城鄉規劃(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