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該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位于酉水中游、武陵山脈中部。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該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正式提出“精準扶貧”。近年來,國家投入大量扶貧專項資金用于推動湘西脫貧攻堅。然而,有一些人把這當成了牟取私利的“好機會”。(6月14日,新華網)
其實,干部貪污公款的事件我們已屢見不鮮,然而村干部用私刻村民公章的手段貪污了扶貧款卻是聞所未聞,小官大貪,手段卑劣,所貪為扶貧款更是令人發指。本應作為村民脫貧致富“及時雨”的扶貧款被村干部半路截去,事件受到調查后卻也沒對責任人產生什么實質性的懲處和影響。
這不禁讓人想到早已司空見慣的財政款項下撥每每都是“雁過拔毛”,最終到老百姓手里已所剩無幾,只不過這個事件更加極端而已。這樣的行為違反黨性紀律,甚至是違法犯罪,但是卻有黨員干部接二連三地越雷池、踏紅線,其思想的偏差、監督的缺位、懲處力度的不足便是原因所在。
官員思想意識上的“身份迷失”,是干部貪污公款行為的根本原因。作為一名國家公職人員,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應當將服務人民的事業作為自己的使命,廉潔奉公也不僅僅是一句口號。然而,一些干部,特別是地方和單位的“一把手”則是無形之中把自己定位成了所管轄一畝三分地的“土皇帝”,單位或所轄地的公款也就成了個人的“私財”,挪用甚至貪污也就再正常不過,于是就有了這一層出不窮的“怪現象”。
本來作為一方“父母官”是為人民服務的,是人民的公仆,如果抱有這樣的思想意識便是“反客為主”,其行為必將不受約束,其結果必會非常可怕。因此,要想從根源上杜絕官員貪污公款的行為必須不斷加強思想作風建設,讓廉潔奉公的警鐘時刻長鳴,讓廣大黨員干部始終抱有權力的敬畏之心,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監督缺位和不足以及懲處力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官員的不良行為。以前對于黨員干部的監督和制約不具有時效性,對于財政資金的審計經常是“秋后算賬”,而且很多官員在負責的區域和單位是“一手遮天”、“說一不二”,沒有人能對其形成監督和制約,這無疑就給了很多心懷不軌的干部以機會,公款放在那里不用白不用,用了也不會有人發覺。而且即使不法行為被發現往往懲處力度也是抵不上既得利益的誘惑,于是一批一批的官員便抱著僥幸的心理頂風而上,妄圖靠貪污公款“發家致富”。
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要求“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針對黨員干部,特別是“一把手”制定很多監督和制約的制度,反腐力度不斷加強,打出了組合拳,重拳整治違紀違規官員,很多高官要員被查辦被懲處。一方面給妄圖貪贓枉法的干部以警示和震懾,另一方面也是給黨員干部戴上了“緊箍咒”,讓其再沒有胡作非為的空間和機會。
大貪之小官,是國之毒瘤,民之禍害。必須嚴格監督控制,加大懲處力度,不讓此中飽私囊之輩大行其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