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地區農村村民居委會換屆出現“被投票”的新聞在網絡上甚囂塵上。其實,“被投票”的現象不僅僅發生在農村、發生在流動黨員、外出務工青年的身上,也發生在一些相對發達的地區,究其原因還是出在群眾融入的身上。
造成“被投票”現象的發生,首先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離開家鄉,外出務工,導致農村“空心化”,另一個原因則還是落在群眾不參與、不融入。當一個農村的農民們不愿意參與本村的治理工作、對本村的發展更是不抱熱情、不抱希望就會導致參與度降低,“被投票”現象輪番上演。
群眾不愿參與,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就容易弱化,農村基層治理沒有成效,農戶也就沒有熱情參與,這是一個不斷畸形發展的怪圈。每一個群眾都熱愛生活,渴望更好的醫療、教育水平,更好的生活環境,要想破解“被投票”難題,就需要黨員、干部一馬當先,走在前面,扛起家鄉建設的大旗。
所謂“時勢造英雄”,在基層改革的面前,黨員、干部責無旁貸。流動黨員是黨組織的重要一部分,更是家鄉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每一個流動黨員不應該因為距離、因為時間放棄融入黨組織的機會,反而更應該承擔黨員責任,主動參與家鄉建設、服從組織管理,沖鋒在前爭當模范;另一方面,基層干部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走到群眾當中,融入群眾大集體,真正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行事準則。正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只有爭當領頭人,讓群眾看見改變的可能性,看見優秀村組干部對家鄉發展的重要作用,強化群眾的認同,轉變群眾對基層治理的傳統觀念,才能吸引群眾主動、熱情的參與到本村、本鄉的管理當中。
農村基層選舉的生命力在根本上和基層治理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不能一味用宣傳的方式來加強群眾的參與度,更需要黨員、干部身體力行的加入到基層治理的變革中,唱一場發展的重頭戲。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長秋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