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著力打造“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如今,從上至下的各級部門暢通了網上、電話等信訪渠道,信訪責任落實到各級干部頭上,信訪工作重視力度更上一層樓,越來越多的群眾通過這些渠道提出自己待解決的問題。然而,有些群眾曲解了“信訪”的意義,變得信“訪”不信干部、不信法,生產生活中存在一些困難或者稍有不如意就一個電話一條帖子去了各級信訪部門,有些群眾甚至希望通過纏訪鬧訪得以解決自己的無理要求,基層信訪干部頗有點苦不堪言。
基層信訪干部如何加強源頭治理,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問題,避免一般性問題演變成信訪突出問題,讓群眾信干部、信法而不信訪呢?
補齊短板,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基層信訪干部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功底,包括法律法規、國家地方各項政策,涵蓋民生、征地拆遷、環保、農業等各個層面;基層干部還必須要積累各種處理信訪問題的方式方法,因事制宜、因人用策,法、理、情靈活運用。基層信訪干部要在工作中不斷發現自身問題,主動學習、補齊短板,做到心中有譜。
體察民心,主動了解群眾之疾苦。基層信訪干部要主動下沉到群眾工作中,摸清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困難;主動了解重大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糾紛;通過網格化有效管理,網格員第一時間發現、搜集、上報信訪苗頭性問題,掌握全面詳實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將心比心,積極解決群眾之憂難。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群眾的事情從無小事。針對弱勢群體類,基層信訪干部要運用好各項民生政策,做好政策宣傳、協助辦理工作:該納入低保的納入低保、該申請享受殘疾人補助的幫助、該申請醫療救助的申請醫療救助、該申請助學救助的申請助學救助,解決他們的生活、醫療、養老和教育等問題,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要充分發揮基層干部、黨員志愿服務隊伍的服務作用,幫助群眾解決生產方面的問題,做到無愧于心。
法治入心,遏制信訪“陋習”。個別群眾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抱著“會哭的娃兒有奶吃”的想法,纏訪、鬧訪等,不休不止。基層信訪干部要堅定“法治信訪”建設步伐。一是加強法制宣傳,營造法治氛圍:個別群眾出現纏訪、鬧訪等非訪現象,根源就是對法律的不了解,信訪干部要通過農民夜校、基層黨支部黨日活動、走訪宣傳等形式大力開展法治普及宣傳,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主動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二是嚴格按照《關于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進一步理順信訪工作,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三是處理非訪現象,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絕不姑息縱容,做到心中有力量。
基層信訪干部在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扮演著小角色、承擔著重責、發揮著大作用。基層信訪干部要時刻牢記恪守為民之責、善做群眾工作,主動破解“信訪不信法、信訪不信干部”的難題,不斷開創信訪工作新局面。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凌云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