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工資2000元,守家帶地一年掙2萬多元,今年脫貧大有希望!”9月12日上午8時,河北省魏縣沙口集鄉劉屯村貧困戶李珍珍,像往常一樣準時趕到村里箱包廠上班。上有老下有小,離不開家又找不到脫貧門路,李珍珍過去的日子十分緊巴。今年5月,村里建起扶貧微工廠后,幾十個像她一樣的留守婦女告別了串閑門、嘮閑嗑的生活,成了“上班族”。(《河北日報》9月15日)
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的河北省魏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人口超百萬,貧困村、貧困人口數量均居河北省前列,脫貧任務十分艱巨。但是我們卻看到了當地脫貧攻堅舉措的別具一格,那就是發揮脫貧“微工廠”的大作用。
脫貧摘帽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必須對癥下藥。對于河北魏縣來講,作為勞務輸出大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近30萬,而農村留守婦女作為“半勞力”群體,她們有時間有精力,但是卻缺技能缺信息,空有一腔熱血,卻無法施展自己。魏縣結合縣域經濟狀況和勞動力群體特點,設立扶貧“微工廠”,以此來盤活農村閑置土地和留守婦女,從而實現精準扶貧到戶到人。可以說,魏縣扶貧“微工廠”的舉措是精準扶貧、發揮繡花功夫的生動案例。
扶貧“微工廠”各具特色,必須“因地制宜”。當前沿海發達地區和大城市工業用地緊張、勞動力成本上漲,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向內陸貧困地區轉移,而貧困地區勞動力充足,正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因此,魏縣根據各個村落的不同條件,采用宜建則建、宜改則改、宜租則租的原則,因村制宜建設扶貧“微工廠”。
“微工廠”沒有那么高大上,不是高端產業,但是卻在貧困地區擁有生存土壤,可以把廢棄的鄉村小學“變廢為寶”,建成扶貧“微工廠”,讓周圍的貧困戶能夠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也可以增加村集體收入。而“微工廠”則利用政策優勢獲得補貼,降低運行成本。當地對入駐企業提出要求,優先安排貧困對象,占用工總數的30%以上,并且每吸納一個貧困人口就業,每年給予補貼500元,貧困群眾購買加工設備最高享受100%補貼。可以說,通過一系列舉措,小小的“微工廠”發揮了大作用,讓扶貧資金發揮了最大效能,讓貧困群眾能夠通過勞動順利實現致富增收。
(作者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