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陜西省工信廳獲悉,全省積極推進工業綠色制造工程,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已經初見成效。(陜西日報 3月4日)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色制造也稱為環境意識制造、面向環境的制造等,是一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益的現代化制造模式。其目地在于使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負作用)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制定《陜西省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方案(2016—2020)》,提出綠色制造工程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無疑是以綠色發展實現經濟生態雙贏。
綠色的核心就是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綠色經濟是以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為支撐,以發展綠色新興產業為導向,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促進技術創新,創造就業機會,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能源的消耗及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而推進綠色發展,真抓實干才能見效。全省大力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一批制造業企業成功引領工業綠色制造,積極創建綠色工廠;積極培育綠色發展評價機構;通過多種渠道加大對綠色制造的資金支持力度,一方面積極爭取工信部綠色系統集成項目,另一方面加大省級綠色制造項目支持力度。選擇現實需求,筑牢綠色發展的底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保護與發展并不矛盾。加快工業綠色制造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縱觀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如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等,早已推出了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綠色計劃”,不但促進了這些國家“綠色產品”的發展,更是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多的地位和份額。當然,綠色發展也是我們對自身生產、生活方式的反省。通過強調綠色制造,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統一,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綠色制造亦是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保障。當然,話又說回來,要實現綠色發展,瞄準產業著力點也相當關鍵,如: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如何讓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大力開發綠色設計產品;如何創新機制,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如何綜合利用資源產業;如何讓新能源產業得到公眾的認可,并得以推廣;如何以政府監督之手,對綠色制造涉及的制造問題、產品生命周期、環境保護問題進行監督指導。簡而言之,得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建立相應的跟蹤和評價機制,研判綠色發展趨勢,為綠色制造提供有力的支撐。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綠色發展是理念,更是實踐。相信,只要措施得當、輔以政策管理的創新轉變,定能使經濟變“綠”。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