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年的脫貧工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精準脫貧力度,2018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新華網 3月15日)
在過去的幾年,中國的脫貧攻堅取得了中國脫貧史上最好的成績,但成績的背后,我國的脫貧任務依然艱巨,貧困人口總數依然龐大。而且當前,我國的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深水區和沖刺期,這1000萬的年度減貧目標相比前幾年‘含金量’更高,挑戰更大。需抓緊時間,把深度貧困地區、易地搬遷、因病返貧最為做大的攻堅戰,奮力推進攻堅緊急任務。
一、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政策扶持。現在在中央確定的深度貧困地區有“三區三州”,這些地區致貧原因復雜,貧困程度很深。針對這些地區,需要出臺更優惠的政策,動員全國上下有能力的人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通過政策+市場的方式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二、穩定易地搬遷。有些地區,居住生活條件實在太差,易地搬遷是最好的脫貧途徑。但在實際生活中,貧困戶“不愿意搬遷”或者“搬出去后又搬回來”的情形時有可見。這些貧困戶或者受老思想的限制,不愿意離開自己生活多年的地方,或者擔心搬到的新地不如現在等等。針對這些情況,需要把易地搬遷與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產業扶貧等多項扶貧政策聯系起來,讓貧困戶愿意搬,搬出去能盡快脫貧致富。
三、建立防止因病返貧長效機制。建檔立卡數據顯示,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比例從2014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且這一數據還呈現上升趨勢。可見,因病致貧可以說是致貧的主要因素,它也是脫貧攻堅一大障礙,需要防止因病返貧情況發生。過去,定了“三個一批”(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做法,使大部分因病致貧貧苦戶擺脫了貧困。健康扶貧是一項長期任務,政策不到位,仍有可能導致因病脫貧貧苦戶返貧,需進一步織牢織密醫療保障網,建立防止因病返貧長效機制,實施貧困人口傾斜性支持政策。
精準扶貧已進入深水區,沖刺階段,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精準扶貧重在精準,貴在精準,成于精準,扶貧不是一句口號,扶貧政策也不是一刀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制定適宜的政策措施,啃下“硬骨頭”,趟過脫貧攻堅深水區,最終實現精準扶貧不掉一村,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作者地址:四川省平武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