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強調,領導干部進行調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和廠礦車間,同群眾一起討論問題,傾聽他們的呼聲,體察他們的情緒,感受他們的疾苦,總結他們的經驗,吸取他們的智慧。這指明了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和正確路徑。(7月10日,人民日報)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哪里群眾反映的問題多,就應該到哪里進行“微服私訪”。對調研中的征求到的意見和建議,要認真加以梳理,并及時采納吸收,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做好群眾工作。黨員干部“走基層”,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要扎下去,到群眾身邊去,了解群眾最真實的生活狀況。要沉下去,到田間地頭去,切實了解最基層的真實情況。簡單而言,基層調研要接地氣。
基層調研要接地氣,首先需要基層干部強化責任意識,提升服務理念。任何上級決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百姓的物質富裕、精神富有,都是為了讓老百姓的生活過得更好。在基層工作中,貫徹上級精神,也需要多從老百姓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的工作方向,轉變我們的工作方式方法,讓老百姓易接受,而不是生硬地傳達、僵化地推動。
基層調研要接地氣,需要基層干部真正做到身入、心入,科學合理地安排繁重的基層工作,把深入基層調研、傾聽百姓真言,作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努力提升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多進群眾的家門,多用群眾的語言,多說務實的話,多干務實的事,拉近干部群眾間的距離,促進群眾對基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動基層工作更加科學、有效、務實。
總之,調查研究隔層紙,決策執行隔座山。對領導干部而言,調研是否“走心”,不僅能反映出工作態度好壞、能力水平高低,更能折射出宗旨意識強弱、責任擔當大小。所以,各級領導干部要努力在“走心”上下功夫,切實把調查研究作為一項工作基本功練好、練熟,結出碩果,才能有正確的決策和正確的執行。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問政于民、問計于民,讓基層滿意,讓群眾歡迎。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