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毛澤東同志進行尋烏調查,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同志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p>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推進事業的基礎性工作。調查得越仔細,分析得越透徹,想出來的辦法往往最管用。然而,在年復一年的調研活動中,有的地方誤入了歧途,上級領導喜歡看亮點特色,而基層干部也樂于“報喜不報憂”。大家的思維始終停留在政績上,忽視了對問題的反思與整改,必然令調研的預期“打折”,甚至淪為一場“到此一游”的走秀。
人無完人,事無完美。無論推進什么工作,總是挑好的說,選取好的聽,主要還是沖動的政績觀作祟?;鶎痈刹靠桃庋谡诓蛔悖φ故境煽儯饕€是“邀功”思想,以期得到提拔重用。而領導干部樂于聽“順耳話”,主要還是想寫出一份“亮點紛呈”的材料來,讓自己“有面子”。說到底,都沒有站在正確的立場,擺正心態,都是抱著自己的“小九九”。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調查的全面性,決定了研究的可行性。如果只聽美好的成績,不收集工作中的問題,主觀認知難免片面狹隘,認識理解上出現偏差,導致調查結果失實,在此基礎上的研究結果、提出的意見建議,也必然誤入歧途,毫無參考價值,對施政決策有害無益。事實上,上級領導的調研方向,會成為基層干部的奮斗重點。領導習慣看亮點,基層為了迎合其口味,必然花大力氣打造,甚至投機搞“速成典型”,使正常工作陷入應付的“形式主義怪圈”,助長歪風邪氣。
下基層調研,既是為了熟悉情況,也能學到經驗方法。只有堅持“喜”“憂”兼聽,一并入耳入心,既看亮點樣板,也要看弱點短板,才能真正做到調研客觀全面真實。在此基礎上分析思考,才能找出真問題,想出新方法,改進工作上的不足,使調研活動產生其應有的價值。
改進基層干部的“報喜”心態,重點應在上級領導。只有調研領導真正想聽真話實情,重點聽不足和缺點,及時糾正浮夸成績的做法,才能引導基層干部客觀反映事實,把工作推進中的不足、遇到的問題全都講出來。大家共同想辦法,相互配合協作解決,替基層干部分憂解負,方能使調研活動在基層喜聞樂見。
(作者地址:四川綿陽市鹽亭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