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播州區將扶貧產業項目作為推進低收入農戶脫貧增收的重要抓手,按照區域產業規劃,以建設標準廠房、發展高效農業、成立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主要內容,推動扶貧產業進村。(2月26日《遵義日報》5版)
脫貧攻堅一直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群眾增收不僅牽動著每一名黨員干部的心,更是群眾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家庭幸福的關鍵所在。群眾滿意是黨和國家的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而就業作為見效快、持久性長的增收途徑,是最直接、最快速的脫貧致富方式。時至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期”,遵義市播州區積極引進外地商人和本地經濟能人發展高效農業,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把分散田地集中起來統一開發,從過去農戶單一種植模式轉變為規模化生產,解決了土地閑置問題,同時,推進扶貧產業進村寨,讓企業和貧困村對接,實現貧困人口“門前就業”,群眾收入得到了保障。
創新發展模式,推動企業進村入社,讓企業增產、群眾增收,可圈可點。對黨政機關而言,把企業引進到村社,不僅能直接增加群眾收入,還能拉動市場消費需求,更能持續不斷的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一舉三得。對企業而言,農村工資水平低,勞動力相對密集,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勞動力工資方面的支出,節省了生產成本。同時,農村群眾作為產業進村的直接“受益人”,能自主開展企業宣傳,穩步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對群眾個人而言,“門前就業”不僅能兼顧家庭,還能最大限度的節省在房租、水電、交通等方面的支出,增加收入和照顧家庭兩者兼得??傊M企業進村社讓政府、企業、群眾三者互動、相互融合、各取所需,實現了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發展生產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筆者認為,播州區能夠立足本地實際、緊盯增收目標、創新扶貧模式,推動扶貧產業進村,讓農村勞動力進入家門口的各類產業園、企業和基地,實現了群眾就業增收,值得點贊。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新生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