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以辯證的哲學發展理念清晰認知現有農民群體難以承擔“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而且還要進一步清晰評判依靠“培養新型農民”、“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務農”等舉措,因為沒有組織化體系為依托,沒有明晰的發展目標為引導、沒有切實的保障為動力,沒有美麗鄉村配套建設的人文和社會環境,也難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在農村建立起農業現代化所需的人才軍團和強大的組織化體系。這樣,“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國策,在落地執行上就因缺人才、缺團隊、缺組織體系而不能實現改革的預期效果。這就是最應當打開的“三農”核心痛點。造成這一深層次矛盾蔓延的主要問題是農業理論研究主管部門和主流農業理論界長期抱著不放的“唯農民論”理論。
“唯農民論”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觀點是“農業的事農民干”、“農村的事農民管”、“農民的地農民種”、“農民自己的事還得農民自己解決”。
?“唯農民論”,誤導國家農業發展政策,造成“三農”深層次矛盾蔓延
“唯農民論”理論,主流農業理論界及政府農業政策研究主管部門,多年來一直抱著不放“唯農民論”理論,缺乏直面“三農”核心痛點并進行理論突破的勇氣。農業政策主管部門僵化教條的理論邏輯,缺少辨證哲學發展觀的嚴重不符合國情的頑固陳舊理念,缺乏復雜國際競爭環境下駕駛中國現代大農業創新發展的大戰略思維,是導致“十二五”期間“三農”發展緩慢并影響政府決策的關鍵因素。
“唯農民論”理論,機械、片面的錯誤理解“以農民為主體”、“尊重農民意愿”的中央宏觀戰略思想。不愿意承認糧農群體不僅弱勢而且也很弱能;不愿意承認種糧的農村不僅經濟貧困落后而且社會和文化生態嚴重斷層;不愿意承認糧農群體由于長期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所造成的價值觀扭曲。
“唯農民論”理論,長期排斥“工商資本”進入糧食種植領域。長期僵化、教條理解“以農民為主體”、“尊重農民意愿”的中央宏觀戰略思想,缺乏直面“三農”核心痛點、進行理論突破的勇氣;缺乏透徹研究國情民情、進行辨證哲學思考的理念;缺乏清晰洞察國內、國際主糧產業發展大勢的視野。
“唯農民論”理論,誤導國家農業產業發展政策,造成“三農”深層次矛盾蔓延,導致政策研究指導理論與中央核心戰略方向和大發展理念不貫穿,多個執行性文件都體現出執行戰術與中央核心戰略思想脫節。
“唯農民論”理論,出發點是為了保護農民,但實際上這恰恰是缺乏辨證哲學發展理念的最突出表現,讓最弱勢、弱能的農民階層作為責任和利益的雙重主體去承擔中國農業千百年來的最偉大變革,卻把組織力、精神力、人才力、文化力、市場力、資本力、科技力、模式力等最具創新創造潛能的、可能深刻改變“三農”問題現狀并推動中國農業歷史性進步的重要資源和生產力要素置于從屬化甚至邊緣化、排斥化……
政府關于“三農”發展的諸多實施路徑規劃和媒體宣傳導向,似乎都是將農村和農民看作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這樣導致政府的很多特別體現戰略高度的政策導向遭遇執行主體不具備有效執行力而實現不了的尷尬境況。用克強經濟學理論解釋,就是沒有可靠“抓手”。
?以更大的理論創新勇氣破除理論禁錮,打開“三農”核心痛點
“三農”協調發展戰略、發展模式及發展路徑都亟待突破,理念先行就必須徹底解放思想,以更大的理論勇氣沖破一切有違“實事求是原則”、“問題導向原則”“符合國情原則”和“五大發展理念原則”的舊思想、舊理念的束縛,以新理念推動新發展,才能“扭住關鍵,精準發力”,求得突破。
今天,農業、農民、農村的發展又到了一個關鍵時點,如果我們不能破除“唯農民論”這個理論禁錮,不能直面主糧產業、農民階層和農村社會的人文現實和深層次矛盾,繼續在“十三五”期間將農民階層作為農業現代化的責任主體和執行主體,并試圖將他們打造成可以在現代化戰爭中取勝的軍隊。這不僅會誤國誤農民、難以擺脫目前“三農”發展困境,還會錯失在世界糧食產業發展競爭中最重要的發展機遇,繼續拉大中國與世界發達農業經濟體的差距,導致“加大創新改革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國策落空,糧農百姓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變得更加遙遠。同時,由于不能有效縮小與國際糧價的大幅差距,國家以高價保護的調控也愈加不堪重負,像去年賣糧難、儲糧更難的無奈境況還可能會愈演愈烈。
打破“唯農民論”理論,打造可以推動中國農業歷史性進步的“新農業主體力量”,是中國“三農”協調發展的關鍵。“新企農人”頂層設計體系,將人才、文化、組織、資本、信息、科技、模式、體制等資源和要素深度融合,創造性提出更有效解決“三農”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建設強大人才軍團的破局之策。可實現多重資源匯聚,創造推動“三農”問題有效解決的價值疊加“抓手”效應。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這更為我們打破“唯農民論”建立了前沿理論指導。
與五中全會閉幕相隔三天,《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出臺,不但沒有鼓勵優化資本、管理、技術等要素配置,沒有對應的融合理念及舉措出臺,政策解讀仍然是5年前的老調子:“一定要防止一些人以搞農業的名義到農村大量租賃土地后搞非農建設、搞“非糧化”,對資本下鄉,一定要扎好防范風險的籬笆”。
只有堵,沒有疏,只有防,沒有勵。不講辨證法,沒有哲學觀。因噎廢食,潑洗澡水把孩子也潑出去。僵化到不能再僵化,教條到不能再教條。資本之于主糧種植產業,是洪水猛獸嗎?
沒有資本以及人才、技術、管理等要素下鄉和農民土地資源融合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的體制創新,拿什么“培育發展新動力”?又何談“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農業政策研究主管部門長期用僵化、教條理論講空話、講套話,不能突破“唯農民論”這個理論桎梏,結果就表現為隔空喊、推著干、沒抓手。導致農業發展政策一直讓農民勉為其難擔任農業現代化主力軍,這個“三農”核心痛點必須破除。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責任主體和執行主體必須要有可靠的承擔能力和執行能力。責任主體和執行主體選擇錯誤,就像蓋房子的根基沒有選擇好,是很難蓋出好房子的,即使勉強建起也會倒下。
?實現“三農”發展必須建設新農業強大人才軍團
只有正視才有發現,只有發現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只有科學謀劃才能成就“三農”的未來。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偉大征程本身就是無比寬闊、蘊涵巨大潛能與發展機會的超級創業、創新和創造發展平臺,在這個超級平臺上,不能再讓農民“獨自跳舞”,而是需要從政策、體制、輿論等多方面營造出強大的驅動力和吸引力,創造出非凡的組織力和凝聚力,吸引多層級的高素質人才和強大組織資源向這個平臺匯聚。推動主流社會的賢達階層、文化階層、精英階層等高素質人才群體投身中國廣大農村,打造可以推動中國農業歷史性進步的“新農業主體力量”,并使其成為農業現代化的執行主體,以此凝聚全社會的資源力量形成更加浩瀚的農業現代化創新、創造洪流。
按照“新企農人”的理論體系設計,未來,政策支持和市場化發展必將催生出“三農”協調發展的體制性富農快車效應,讓農民坐上車,拉著農民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三農”重大核心問題的十三個獨立研究觀點》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