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春節期間根據長輩的口述整理而成。介紹的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湖北武穴一帶農村耕種田地的具體方式方法。當時農村化肥和農藥使用還很少,使用的耕種技術基本還是千百年積累下來的老經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化肥和農藥在中國農村逐漸普及。
種田:
一季田立冬前犁田翻土,這樣害蟲更容易凍死,雨水更容易滲透到土層深處,土壤也更蓬松。
過完年農民把枯草和牛糞混到土里燒火糞,火糞是中國農民自創的一種天然肥料,具體內容可以百度。
農歷二月農田開始蓄水,三月農民割青草扔到水田踩到泥里爛掉,為農田增肥,兩周后草徹底爛完,農民開始耙田插秧。秧插完后十到十五天,開始薅草,我們這邊當時有專門用稻草編的薅草工具叫“腳草”,目的是把田里的雜草弄出來,避免在田里繁殖。
到農歷六月秧變綠害蟲增多,當時的除蟲方法較少,除了靠鳥類和益蟲捕蟲,當時還有一種方法是每家每戶晚上洗完澡后在澡盆里面裝水,澡盆中間點盞煤油燈,然后放到田岸上,昆蟲看到亮光就會飛進澡盆里淹死。第二天天亮再把澡盆洗干凈拿回家。
一季稻國慶前后收割。當時主要用鐮刀割谷。曬干后捆成捆(捆水稻用的是稻草搓成的粗草繩,我們叫草荹,做草荹要用專門的工具荹錘,一種直的短圓木棒),然后挑到稻場用牛拖石磙把稻谷碾下來。
當時水稻的平均畝產三四百斤。畝產達到五六百斤就算高產。
一季田和兩季田輪替種植,避免農田肥力過度流失。
肥料:
施肥主要靠農家肥,農家肥主要來源有以下幾種。
1發酵后的大糞是最好的農家肥,主要用來澆地,地里主要種棉花芝麻等作物和蔬菜等。
2每家每戶輪流撿豬糞雞糞堆到一起,然后用土封閉發酵后就可以作為肥料施到田里。
3牛糞撿到一起后做成糞餅曬干和雜草一起燒成火糞。
4種花草(苜蓿)肥田,主要針對兩季田。國慶節時種,農歷二月底犁田后花草被翻到土里腐爛化成肥料。春天苜蓿開花的時候非常漂亮。
5酸性的田地通過施一些草木灰降低土壤酸度。
種菜:
先拖土溝澆糞,然后種菜。菜上如果生蟲子主要靠手抓。
當時的黃瓜是本地品種,成熟后皮真的是金黃色的。我小的時候村里還有人種,味道比現在的青色的黃瓜(廣東人叫青瓜)好吃,瓜身上的刺沒那么明顯,直徑比現在的黃瓜粗。
當時的蘿卜長得沒有現在這么大,個頭比較小,但是比現在的蘿卜好吃。
當時喂豬喂雞主要用剩飯菜、糠、野菜和青菜。
其他: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們這兒的農村烏龜、王八和黃鱔田里溝里都有,春夏季只要出去找都能輕易找到,秋冬季它們冬眠藏到泥土里需要挖開才能找到。不過那時農村并沒有太多人吃烏龜王八這些東西。主要原因是覺得太腥,不好吃。黃鱔要用油烹飪才好吃,但當時食用油很珍貴,清水煮的黃鱔味道也不太好,所以也沒有太多人吃。我們垸有個老奶奶已經八十多了身體還很硬朗,頭發大部分還是烏黑的。提起她童年吃黃鱔的經歷她就一臉辛酸:那時家里窮沒糧食吃,只能天天吃黃鱔……
小結:
聽完長輩的描述,玩哥不禁感嘆,當時的農業種植方式不就是現在最時髦的有機農業嗎?這種方式種出來的糧食蔬菜綠色健康味道好,但是產量不高,特別是糧食作物產量很低,基本只夠農民自己吃。按照目前的水平,有機農業恐怕只能為高收入人群服務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網上餐飲怎么玩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