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不得不回到城市:農村青年的鄉愁與無奈

[ 作者:宋家金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02 錄入:12 ]

為了孩子,不得不出去奮斗

“大雷、美鳳,今天你倆再檢查一下寒假作業做完沒有,沒做完下午接著寫,要不去你嬸嬸家也行,貨運公司那邊催得緊,明天就是大年初十了,我和你媽明天天不亮要走,今晚上我把你叔叔伯伯喊咱們家聚一起聊聊天,你倆在家要聽奶奶的話,好好用功讀書”。福耀夫婦對自己的兒子和女兒說。

但福耀眼里和心里更多的是不舍與無奈,與家族成員節后聚會,往年都是初七晚上。因母親身體得病,必須要到縣城醫院做手術,然后讓弟弟弟妹在醫院伺候母親,所以,今年外出往后推遲一兩天。

福耀的家鄉位于豫東平原睢縣縣城南的一個小鄉村,福耀從小在這里長大,是土里生土里長的農村孩子,并且性格倔強,學習成績又不好,每學期總有五六次因與同學打架被老師請父母到學校,小學三年級沒讀完便輟學。

村里的池塘與村后的小河是他童年時嬉戲玩耍的地方,雖然現在村里的池塘有的已被填平,河水也沒那時清澈,但福耀還是對這些地方印象深刻。17歲的時候,青春的沖動讓福耀看上了后村的一同齡姑娘。該姑娘夏季每天下午要到河里放羊,他也借著放羊的機會與該姑娘多次接觸。倆人產生了愛意。但此事被女孩的父親知道后,多次拿著刀到福耀家里,要砍死吊兒郎當的福耀。因為這事兒,兩家族差點打起來,動靜非常大,前后兩村都知道了。

在女孩的堅持下,最終倆人喜結連理,走進婚姻殿堂,終成眷屬。結婚不到半年,他們便有了孩子。

年青力壯的福耀,為給孩子掙奶粉錢,從沒到工地出過力的他,靠出賣勞力掙錢。雖然沒有學問,但他也不想在建筑工地出賣勞力一輩子。他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希望闖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不過,福耀母親看他整天在家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有時都沒有零花錢,被老丈人罵的一無是處。可憐天下父母心,福耀的姨和姨夫在浙江跑運輸生意,每年收入相當可觀,福耀母親便多次與他們商量,讓福耀跟他們一起。最后,福耀姨同意讓福耀一起去,但前提是自己買輛大卡車。一輛運輸車成本三十多萬,福耀父親去世早,母親含辛茹苦把妹妹和弟弟養大已很不容易。為了這輛大卡車,母親把家里糧囤里的麥賣了,找家族、親戚鄰居借了一遍,后來又在同村人幫助下辦了貸款,才湊齊這筆買車的錢。剛開始生意不錯,加上福耀媳婦嘴甜會說,與貨運公司老板娘關系處得不錯,每月可以加班多跑幾次,他們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報,兩年內不但把貸款還清,也把借的錢還清了。第二年春節前回到家后,福耀還把借錢的“恩人”喊到家里設宴以示感謝。

靠跑運輸改變了生活境況,夫妻倆為讓孩子將來長大有出息,跳出農門,便和其他村里人一樣,把孩子送到縣城里的寄宿學校上學。每年年前貨運公司放假,兩口子便從浙江回到河南老家,這也是他們每年惟一一次與親人團聚的機會。

家里的地讓母親來種,現在種地全是機械化,很方便。母親在家養了幾只羊。福耀每月都會給母親打些生活費用、零花錢。學校每月一次專車,把倆孩子送到村口,母親把他倆接回家,為他們做點好吃的,然后到周日下午,再把孩子送到村口,等學校專車來接走。

農村孩子到縣城接受教育,本來是好事,但一個班里全是農村來的學生,效果和在農村學校學習沒啥區別,學習成績并沒有明顯改變。因學校是封閉的,父母不在家,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是為孩子安全著想,于是學校倒成了留守兒童的托管所。

與父母相隔千里之外的孩子有很多,他們的童年沒有享受到父愛、母愛。為彌補父母對孩子嚴重缺失的愛,福耀夫妻年前回來,總要帶著倆孩子去縣城公園、商場逛逛。每到這時,孩子對自己的親生父母倒感到挺陌生。

大年初一已過,福耀夫妻開始忙著走親戚,親戚剛走完,又要遠赴浙江為新一年的生活而奮斗奔波。其實,他們也不想出去,孩子媳婦熱炕頭的生活最美好,寧愿在家多陪陪孩子。但他們心里最清楚:倆學生的寄宿費用每半年交一次,一年下來一萬多元;鄰居們都蓋起了二層小樓房,購買了家庭小轎車,而自己家的房子舊了,每逢下雨就是外面大雨屋里小雨,早該翻新了。為了改變生活狀況,奔著自己心中永恒的夢想,他們必須到城市中去奮斗拼搏。但城里呆的時間再長,也永遠不是自己的家,他們也想過,國家的惠農政策對農民種植養殖扶持力度很大,可以找機會把大卡車賣掉,然后回到老家,搞養殖或承包土地種植。但他們還沒有去實踐過。

做養殖業失敗,還是去打工了

農村天地廣,大有作為處。生于農村長在農村的青年更了解農村,直到農村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有什么樣的發展機會。社會關系、社會組織機構及農村發展模式的變遷,為農村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

村里的二虎長得非常壯實,口才很好,很會說話,父親還是小學校長,可偏偏沒女孩喜歡他,到30歲還沒結婚,在上世紀90年代初,二虎也是村里少有的高中畢業,二虎上面有五個姐姐,是家里唯一男丁。其父母受傳統思想約束,不生男孩誓不罷休,到第五個孩子才生了二虎。

仗著父親手中的權力,二虎在村小學以民辦教師身份在學校代課,直到33歲才結婚,婚后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隨著國家對教育部門進人的管制,二虎到離開學校那天起,也沒有獲得“正式”的教師身份。家里母親常年有病,父親的工資和種地的收入僅夠母親看病和貼補家用,每到假期二虎就到工地做小工,每天幾十元的收入,妻子在家靠傳統的種植模式種地,維持著這個小家庭。

2010年后,二虎考慮到孩子已長大,父母年齡已高,并且自己是家里的獨苗,平時家中花費開銷很大,所以不想再到工地出賣勞力掙錢養家,必須要有自己的事業,才能撐起這個家。

此時國家對生豬養殖業有補貼,二虎便產生了養豬的念頭。在幾個姐姐的幫助支持下,利用家中院子閑置地方,搞起了庭院經濟,建起了豬棚,搞起了養殖業。第一周期效益明顯,二虎賺到不少錢,他還自學了動物防疫,防治、飼養管理等專業知識。或許是好運降到他頭上,每逢生豬出欄時都趕上好價錢,夫妻倆樂開了懷。隨著效益提高,他們養殖的規模也逐漸擴大,養殖數量最高達400多頭,在本村及鄰村小有名氣,其它養殖戶也慕名前來學習。不過,在他養殖賺錢的同時,也給鄰居生活帶來了煩惱,每到夏季,豬糞味臭氣熏天,鄰居對他意見很大,私下議論都勸他把養殖場搬到村外。

此時,二虎手里已有一定積蓄,經過外出參觀考察、選址,建廠投資一百萬左右,在村頭建了一個很像樣的、非常現代化的規模養豬場。豬場投入使用時,二虎特別高興,叫來親朋好友,來家中喝酒慶祝,暢談自己的發展規劃。

但或許是市場不景氣、價格不穩定,又或許養殖綜合能力還需要學習提高,新豬場投資使用不到兩年,二虎便關閉了養豬場。自從豬場關門后,二虎在人群中與人聊天,再也不提他曾經的輝煌歲月,說的最多的,是老母豬光死,小豬光生病。

“辛辛苦苦好幾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二虎的生活狀況回到了從前,村民再也沒看到過獸藥、飼料、疫苗銷售人員開著車把醉醺醺的二虎送到家的那部小轎車。兩個孩子在大學讀書,高額的學習及生活費用,讓二虎感覺到了經濟負擔。二虎精神明顯消沉好多,在農村他曾有過輝煌,但現在,為了家庭他不得不和其它村民一樣到建筑工地,重新學習粉墻的技能。有個粉墻技能,在工地上起早摸黑一天能掙三四百元。

總結

隨著社會發展,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加大,農民走上了柏油路,安了路燈,吃了自來水。科技下鄉、文化下鄉給鄉村帶來了無窮生機與活力。

但每年過了正月十五,村里的年青人都外出務工,空心化的農村沒有了生機。村民沒有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小農經營意識是農村發展的主流。村民大都靠外出出賣自己的體力為生。他們自己心里也清楚,不外出務工就沒有收入來源,家庭的經濟負擔會加重;隨著種植成本提高,農產品價格走低,僅靠種地很難提高經濟收入,所以必須離開農村謀生。

一些情況下,在外謀生的村民依靠合力,不僅錢袋子鼓起來,村莊也小有名氣。譬如,“拉面村”(全村人在外地做拉面)、“賣菜村”(全村人在北京賣菜)、“北京村”(全村人在北京承包建筑工地)。

他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在現代化的今天,農門靠種地,也可以解決溫飽問題。但他們面對一家老小,如果沒知識沒文化、沒有專業技能,就很難養家糊口。而農村需要的是有知識文化、視野開闊、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民。

在城市發展,依靠出賣勞動力,的確很難立足。他們的根在農村,城市最終不是自己的家,但回到農村又無經濟收入來源。雖然如此,他們仍然這樣堅持著。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澎湃新聞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 | 日本三级国产精品一卡两卡 |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 欧美国产一级毛卡片免费 | 综合在线精品视频专区 | 亚洲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