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木求魚】
單純地宣傳“理念”,就不如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幫扶措施,農民都富裕起來了,誰不愿意做城里人?
“農民在城市購房是升值,在農村建房是貶值”。這是江西省有關部門日前要求廣為宣傳的一個理念。雖然“理念”一亮相,就引來嘰嘰喳喳的一片議論聲,但只要能靜下心來細琢磨琢磨,這理念,也似乎并非一點兒道理沒有。
一件東西,如果不打算或者根本就不能出售和抵押,那么所謂“升值”或“貶值”的概念,原本還真沒什么太大的現實意義。房子當然亦如此。
因此,單就出售或抵押等變現行為的可行性和便利性而言,城里的房子,無疑就是比農村里的房子更有價值。如果再考慮到日常生活孰更便利的因素,附著在城里房子上的價值就更不得了,而且,往往城市越大,附著在房子身上的價值就越高。對這種“價值”的認識,其實老百姓心里的小算盤都撥弄得清清楚楚,原本是用不著讓誰來教的,人們都爭著往城里、往大城市跑,即是明證。
人們競相追逐更高價值的必然結果,自然就是農村里一日甚于一日地冷清起來。這幾年,城里人流行“鄉愁”;只要一犯了“鄉愁”,似乎馬上整個人都不好了。不過,如果真讓他們趕緊回鄉去“治病”,大約又很少有人能鐵了心地跑回去。何也?無他,城里的生活總歸要比農村方便、舒適得多。因此,城里人的所謂“鄉愁”,多多少少都帶了點兒矯情的味道,其實,鄉下人的“鄉愁”才是真正的愁。
大約,沒什么人能否定得了,人口是支撐房價的一個最重要因素。人都跑光了,村子里的房子還有個屁價值?即使還剩下一些“老弱婦孺”,整日眼巴巴地盼著被遠方拴死了的子女、男人、父母能回家團聚一次,他們那被日子熬得羸弱不堪的肩膀,估計也實在扛不住小村子里的房價。其實,也實在沒有“扛”的必要,家家戶戶都很有那么幾間房,自家的都扛不住,哪還顧得上替別人扛。
村里人的房子,只能村里人買,城里人是沒有買的資格的。有了如此的死規矩,即使有幾個城里的“陶淵明”鐵了心地想跑回鄉下去,也沒有現身可能性;哪怕“陶淵明”們心里的鄉愁都咕嘟咕嘟地往外冒,大約也只能干瞪著眼兒日復一日地“愁”下去。
前兩年,到處都嚷嚷著“新農村建設”,但人口只出不入,依靠那些“老弱婦孺病”來搞“建設”,總歸有點兒不靠譜,而且,“建設”了半天,又準備讓誰來享受最后的成果呢?農村沒有人,別說“建設”沒法兒搞,連老房子也不可能有價值——保值都成問題,還總夢想著能升值,簡直就是個笑話。
大約,也實在是有點兒禁不住細琢磨,最近一段時間,四處嚷嚷著“新農村建設”的就明顯見少。現在,江西省的有關部門把這真相大大方方地說了出來,無論如何還是很需要一些勇氣的吧;而且,別管其出發點何在,哪怕就算是為了自家轄區內的房地產“去庫存”,單就阻止農民別在村兒里白瞎錢而言,人家就真不失一片古道熱腸之風。
因此,依本人看,江西省有關部門希望昭告省內民眾的新“理念”,還真不是胡說八道。不過,這年頭兒,似乎誰都不容易,領導們就更不例外,雖然抱定了為民指出明路的初心,但仍免不了有人有意見,所以,江西官員甫一開口,立即譏嘲之聲遍野,實在不奇怪。現在是開明盛世,不好堵人家的嘴,哪怕有些人譏嘲得實在沒道理。但嘴不好堵,也不意味著只能無所作為,不妨從自身再找找問題,看是不是確實還有地方沒考慮得更周到。
比如,宣傳“農民在城市購房是升值,在農村建房是貶值”的理念,目的無非是希望農民別再傾全家之力在村子里蓋房了,最好都去城里買房。但現實是,那些有能力在城里買房的,早都忍不住跑去買了,直到現在還沒買的,大約就真是買不起。要讓這些人最終都能買得起城里的房子,恐怕單純地宣傳什么“理念”,就不如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幫扶措施,農民都富裕起來了,誰不愿意做城里人?即使城里人免不了“鄉愁”的騷擾。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證券時報2016年3月2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