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農村電商”的熱潮在國家政策引導及各級政府部門的積極倡導推動下席卷神州大地,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致力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加快實現行政村寬帶全覆蓋,推進農村互聯網提速降費,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
當下的“農村電商”呈現出政府推動和市場推動的“雙重特征”,一方面,政府推動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國務院、商務部、農業部、財政部、扶貧辦、工商總局、證監會、銀監會等10多個部委發布了50多個文件。另一方面,在市場的驅動下,阿里、京東、蘇寧等大型企業紛紛進入農村,逐步形成了“兩超—多強—小眾”的農村電商市場格局。政府的推動、資本的追捧、企業的狂熱,一度使得原本逐漸失去生機與活力的鄉村,再度成為無數創業者的天堂(當然有進地獄的也不少),使農村電商、農產品電商、農業電商由藍海在快速向紅海轉變。
這樣一番熱鬧的景象,很多人都歡心鼓舞,認為對于農民來講已然進入了一個最美好的時代,發家致富的愿望也實現在即。但小二我想說,對于有這樣想法的人,還是醒醒吧!農民要發家致富,最靠譜的途徑,無非是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能賣個好價錢。那么,農村電商真的能讓大多數農民的農產品賣上好價錢嗎?答案是“肯定不會”!
首先,對于大多數的農民來講,他不懂得如何去網上開個網店賣農產品(假設物流不成為問題)。我想,淘寶已經在國內發展十幾年了,但我相信,對于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很多農資人、特別是種地的農戶,一定不知道怎么在淘寶上開個店,盡管它已經盡量把流程做得足夠簡單。
其次,對于懂得電腦操作能成功開通店鋪的部分農民來講,對于接下來要做的很多諸如店鋪裝修、產品圖片拍攝、圖片美化、文案撰寫等等一系列很“文藝范”和“有文化”的工作是無能為力的。所以開網店,只有開過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艱辛和不易,并不像自己打開“別人家”的網店那樣,鼠標一點就能輕易的展現完美應景富有吸引力的頁面。那些能引起消費者購買欲望的頁面,每一處都需要較高專業能力去精雕細琢。可能很多人會說,現在這時代,服務都外包了,上面這些難題自然有其他的專業人員去做,只要付些錢就行了。好吧,我也承認能這么想的農戶還是有些互聯網思維和較好的商業頭腦的。但即便你通過一些外包的方式,比較順利的把店鋪開起來、也裝飾得挺好,產品的照片、美工、文案其他人都給你做得精美絕倫。但別忘了,在開網店這條不歸路上,這只是邁出了前面的幾步。
但凡有點思想的人都知道,自古以來,開一個店簡單,但要把店經營好卻絕非易事,網店也是店,所以道理也是一樣的,也是要做推廣、做宣傳、做活動、然后像現在的其他行業的電商一樣、要購買廣告位、做競價排名、購買流量、甚至要刷單……
我想問的是,對于普天之下的農民來講,做完這些,還要不要種地了?所以,農村電商看著熱鬧,但和大多數的農民想以此實現發家致富的夢想來講,真的沒有半點關系。
我只能說,前方高能預警,農民朋友小心看好自己的口袋,別被電商搞的這個購物節那個吐血促銷活動把手里僅有的那點閑錢都“敗”光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資微視野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