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昌5月21日電 (記者吳齊強)“井岡山今年力爭率先脫貧摘帽,我們不能拖后腿!”江西井岡山神山村,村民有的打糍粑,有的賣豆腐腦,有的開茶館,家家戶戶都動起來。村民張成德的農家樂正月開張,如今營業額已突破3萬元,純收入超過以往全年收入。(人民網 5月22日)
井岡山作為革命老區,其貧困現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不容忽視,尤其是在全面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作為革命老區更不想因為自己而拖了整個事件的進度。于是,在有著國家扶貧資金的幫助下,江西省讓百姓充分發揮民民主集中制原則,自己決定怎么改、怎么搞、怎么整,力求依靠內生動力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俗話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江西省的如此做法筆者認為正是在踐行著這句老俗語。同樣,在這里,我們還應該看到一點更值得所有脫貧攻堅戰上隊友們應該看到的問題,那就是要事實就是,因地制宜。尤其是做為黨員干部在面對扶貧資金的撥付上,一定要充分發揮民主集中的原則,讓百姓真正參與,畢竟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或者說是在當地生活時間久遠的當地人才知道發展什么對當地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說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了更好更快的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黨中央國家政府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但是如果只是簡單的將這些錢財拿來解了當下的“貧困”燃眉之急,那么錢財用盡的那一天是不是就是貧困又回來的那一天呢?答案雖然不一定是絕對的,但一定是肯定的。所以說要想真正攻下脫貧攻堅的這個高地,那么就不能只是提供錢財,更要結合實際,提供生產力,讓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內動力。也就是說讓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如此一來才算是真正的攻下了脫貧致富的高地,也才算是真正的在建設小康社會。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