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干到多大歲數才能當上市長?最近,“市長的年齡”成了網友的熱門話題。在這股熱勁背后,是對干部年輕化的反思與交鋒。四川甘孜州委組織部日前發布干部任前公示,38歲的博士顏磊被提名為康定市長,顏磊38歲被提名為康定市長 是快了還是慢了?(2016年6月14日搜狐網)
選拔干部關鍵是要看是否對黨忠誠,對人民有感情,是否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是否個人清白、清正廉潔。不能因為他擔任這個職務的年齡比其他人擔任這個職務的年齡小就議論紛紛。選拔干部的關鍵是要把選人用人的規矩制定好,只要符合這個規矩,就是正確的,反之,就違背了選項人用人原則。同樣地,38歲的博士顏磊被提名為康定市長,不管是快了還是慢了,只要符合這個規矩,就是堅持了正確有用人導向,就值得肯定。
干部是人民的財富,如果符合好干部的標準,適合擔大梁,不管是30歲也好,50歲也罷,都應該提拔到重要崗位上來,如果棄之不用,或“大材小用”,則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一大損失,選人者則無異于瀆職。相反,如果把那些政治思想素質差、能力一般、但善于巴結領導、左右逢源的投機鉆營者放到領導崗位,那必將給黨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更大損失。
古人尚有“毛遂自薦”的美談,緣何時至今日仍有人以年齡論英雄呢?究其原因,是論資排輩的不良習俗在作祟,是平衡照顧的用人思想在作祟。在干部任用上如果都去講資歷,都去照顧情緒,那么,干部隊伍的知識化、年輕化從何而來?敢作敢為的創新精神從何而來?
網上如此多的議論與當地組織人事部門在選項人用人上的宣傳不到位、公示不到位密切相關。一些地方在公開人事信息時不顧群眾感受,應付了事,或是放在當地政務網上,或是張貼在機關黨務公開欄上,形式單一,內容簡單,應付上級檢查多,滿足群眾知情權少。雖然是公示了,但能看到的群眾必定是極少數,沒有看到的群眾因為不知情,怎能不說長道短呢?
選好用好干部要進一步完善和堅持民主推薦制度,防止個別領導或少數人說了算,要完善和堅持問責制度,實行用人責任倒查;要走群眾路線,全面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要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搞好干部人事公開工作。把那些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