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的稱呼,是沒有課本、沒有教程的深奧學問,口口相傳,成了一門“官場稱呼學”。在許多地方,不掌握這門學問,有些人就會吃虧。(中國青年報,10月14日)
官場稱呼異化,其實已經不是新聞。廣東、江蘇等地先后出臺規定,嚴明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之間稱呼紀律,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以凈化政治生態;然而時至今日,老大、老板等各種稱呼還是屢禁不止,“逢長必叫,叫大不叫小”的傳統慣例更是根深蒂固。
雖說“姓名只是代號,稱呼只是稱謂”,但稱呼異化本身就是江湖習氣、宗派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風氣影響的產物。它破壞了黨內民主,損害了公仆形象,折射了“官念”的扭曲。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稱呼異化之所以存在,就在于迎合了世人某些獨特的心理;而它的泛濫,又對領導干部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暗示。在“老大”的江湖稱謂感召下,領導干部就有可能忘記自身肩負的使命和責任,而不自覺的把自己當成一個江湖老大,為兄弟、為下屬兩肋插刀;在“老板”的商業稱呼呼喚中,就可能不自覺的把自己當成在商言商的商人,把手中的權力當成謀取個人利益的工具和砝碼;甚至在明顯與自己職位不相稱的稱呼的指引下,就可能背離了為官做事的初衷,為了向心目中的領導崗位邁進而迷失心智。與此同時,喊出這些異化稱呼的下屬職工,也有可能把領導干部當成自己的“老大”“老板”,或囿于個人意氣,或糾結利益關系,在是非面前不敢堅持原則,甚至打著這些旗號,為自己的利益開道,最終一損俱損,作繭自縛。
我黨一向主張黨內互稱同志,不叫官銜。黨內只有上下級,沒有上下黨;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是平等的同志關系。這是一個群眾立場和政治態度問題。領導干部也好、一般職工也罷,公職人員說到底,都是姓“公”的,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尤其領導干部,往往面臨著諸多的誘惑和考驗,這就要擺正自身的位置、擺正職務的位置、擺正權利的位置、擺正責任的位置,隨時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工作狀態和思維方式;否則,只熱衷于權力和地位,就有可能忘記背負的責任和義務,無法抵御外界的誘惑。
要想做大事,不要想做大官,這是對公職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期待。異化的官場稱呼固然令人陶醉,但說到底是沖著權力和利益去的,只有銘記入黨入仕的初衷,提高黨性認識,牢固公仆意識,端正權利觀、利益觀,認清自己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才能始終記得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