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化肥、塑料、動植物激素等是農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構成了現代農業的物質基礎。
但是這些物質很多都會成為環境激素,同時外源面源污染中也含有大量的環境激素,通過農業灌溉和換水等方式也會進入農業生產體系。加大環境激素的檢測和防護是農業生產健康的保證。
環境激素是指影響和擾亂生物內分泌系統的有害化學物質的總稱。主要是以DDT為代表的劇毒農藥及化學合成洗滌劑、防腐劑;以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為代表的塑料制品及其分解物;以重油、潤滑油為代表的石油制品及其分解物。環境激素對生物生殖系統產生嚴重影響,引起生殖系統病變。農用物資占環境激素的80%左右。嚴格控制環境激素的使用,保證人類社會食物安全。用培育地力、控釋肥料提高糧食生產,用植物保健藥替代農藥,利用植物的他感作用防病、殺蟲、除草,擴大生物防治領域,建立環境保護型農業。
環境激素又名內分泌干擾物,簡稱EDCs(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是一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外源性干擾內分泌系統的物質,通過模仿人體激素的作用,特別是雌激素、雄激素和甲狀腺激素,誘發、阻斷或改變信號的傳遞,激活或抑制內分泌控制系統,進而對生長發育、生殖和神經系統等產生不良影響。近年來,關于環境激素的分布、歸趨、去除及健康風險評估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熱點問題[1]。2013年12月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報告概述了內分泌干擾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并建議提高檢測能力和降低人體暴露風險[2]。2012年5月歐盟環境署(EEA)發布1996-2011年間內分泌干擾物(EDCs)對野生生物、人類及其所處環境影響的綜述報告,指出近40%的男性存在生殖障礙,一些野生動物存在的發育和生殖障礙與內分泌功能損傷有關,尤其是在大量使用化學品混合物的日常場所附近,受EDCs影響更。2011年美國環保署將134種物質(其中絕大多數為農藥)列入內分泌干擾物篩選優先目錄。隨著全球學者對內分泌干擾物及對其人體健康影響的持續關注,基于最新的科學數據,相關的管理政策措施急需制定從而保護公眾健康。
環境激素的種類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人類科技的進步,在超過85000中人工合成物質中,有近千種可能屬于內分泌干擾物。目前世界各國已開展環境激素篩查甄別、安全評估及管理規范工作,相關機構組織尚無統一的名錄,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化學物質被發現具有內分泌干擾效應,表1列舉了代表性的環境激素及其應用領域。
表1. 部分已知的環境激素及其應用
應用:代表性環境激素
農藥:氯丹、阿特拉津、毒死蜱、草甘膦、DDT、毒殺芬、乙草胺等
嬰兒產品:鎘、汞、砷、鈾鉛、鄰苯二甲酸鹽等
電器:溴代阻燃劑(多溴聯苯醚、六溴環十二烷)、多氯聯苯等
藥品及個人護膚品:壬基酚、氧苯酮、十六烷基硫酸鈉、雌二醇等
消毒劑:三氯生
紡織品:全氟化合物(全氟辛烷磺酸鹽)
食品包裝材料:雙酚A、羥基苯甲酸酯類、苯酚、丁基羥基苯甲醚等
其他:二噁英、天然植物堿等
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中違規添加的食品添加劑“起云劑”,其含有的化學成分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即屬于環境激素。2012年酒鬼酒塑化劑超標風波中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也具有內分泌干擾效應,長期攝入過量DEHP和DBP,會損害男性生殖能力。
人體暴露途徑
近年來,環境激素在人體血液、脂肪、尿液及其他組織中被普遍檢出,折射出環境激素可通過飲食、水、皮膚接觸及大氣進入人體。由于環境激素一般具有比較強的脂溶性,因而容易在脂肪組織中貯存,例如,在懷孕期間,孕婦身體脂肪中貯存的化學物質可通過胎盤影響胚胎發育,同時母乳喂養也具有相似傳遞效應。表2列舉了人體暴露環境激素的幾種主要途徑。
表2. 人體暴露環境激素的主要途徑
暴露途徑:環境激素來源
攝入污染的食物和水:工業污染、農藥污染的食物、土壤或地下水、食品包裝材料的滲透
皮膚或呼吸接觸:阻燃劑處理的家具、家庭農業用殺蟲劑
靜脈注射:靜脈注射管中的鄰苯二甲酸酯類
皮膚防護:化妝品、防曬產品、消毒劑
胎盤生物轉移:產婦體內轉移(胎盤或母乳喂養)
可疑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質有如下一些種類:
1. 農藥
⑴ 除草劑: 甲草胺、殺草強、莠去津、草克凈、除草醚、氟樂靈、2,4-D、2,4,5-T、杜邦326、草達滅、甲氟吡啶氧酚丙酸丁酯。
⑵ 殺真菌劑:苯菌靈、多菌靈、六氯苯、烯菌酮、代錳鋅、代森錳鋅、硫脲乙烯、嘧啶甲醇族、亞乙基雙二硫代氨基甲酸鋅、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
⑶ 殺蟲劑: 林丹(β-666)、氯丹、硫丹、三嗪、甲萘威、開樂散、狄氏劑、異狄氏劑、DDT及代謝產物、七氯和H-環氧化物、滅多蟲、甲氧氯、滅蟻靈、對硫磷、氧氯丹、毒殺酚、合成除蟲菊酯。
⑷ 殺線蟲劑: 滴滅威、呋喃丹、二溴氯丙烷(DBCP)。
2. 工業化合物
⑴ 重金屬: 鉛、鎘、汞。
⑵ 樹脂原料: 烷基酚、壬基酚、辛基酚、苯乙烯、雙酚-A、聚氯乙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雙(2-乙基己基)己二酸鹽、雙(2-乙基己基)鄰苯二甲酸鹽。
⑶ 藥物: 他莫昔芬、己烯雌酚、溴萘酚、壬苯醇醚-9-壬基酚。
⑷ 絕緣油: 多氯聯苯、阿羅可羅-1254、派蘭諾油。
⑸ 界面活性劑: 壬基酚、tergitolNP40、Tergitol。
⑹ 其他: 二惡英[ 主要指2,3,7,8-四氯二苯對二惡英(TCCD)]、五氯酚、三丁基錫、四氯聯苯、多溴聯苯、鄰苯二甲酸鹽、噴達曼薩林、二己基鄰苯二甲酸鹽、3-t-丁基-4-羥基甲醚、羥氟硝丁酰胺等。
3. 植物雌激素: 擬雌內酯、芒柄花黃素等。
環境激素的危害
有關環境激素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數據有限,缺乏能夠確認其與健康效應之間足夠證據,目前環境激素的作用機制主要來源于動物或體外實驗研究[5] 。
神經系統疾病
眾多公共健康研究機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環境激素可能影響兒童智力發育和導致行為障礙,包括自閉癥、多動癥、學習障礙和執行功能障礙等,在美國,每6個兒童至少一個被診斷出神經系統疾病。
肥胖和糖代謝紊亂
盡管飲食和缺乏鍛煉能導致肥胖,實驗室動物數據顯示環境激素如三丁基錫,能通過干擾甲狀腺激素控制人體代謝、能量平衡和胃口引發肥胖,從而提高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發病率。
生殖系統
環境激素對生殖系統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女性月經功能、妊娠、新生兒不良情況,男性雌性化、精子數目減少乃至無精、睪丸腫瘤、性欲降低和不育癥等。
免疫系統
激素系統與免疫系統往往協同作用,動物和人類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環境激素也與免疫系統疾病密切相關,包括認知障礙、呼吸系統疾病、癌癥、孤獨癥等。
環境激素的檢測
環境激素涉及的化合物種類繁多,性質復雜,檢測方法通常采用傳統的儀器分析,塑化劑、二噁英、多氯聯苯、溴代阻燃劑、農藥類等多采用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全氟化合物、雌激素、烷基酚等可采用液相色譜質譜法,對于環境激素的篩查多采用高分辨質譜等,同時也與生物方法相結合,例如受體結合實驗、細胞增殖分析、免疫分析等。
過去3年,胡建英作了一項大膽的研究。身為北京大學[微博]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的她帶領團隊,對一百多位正常婦女和一百多位已確定流產婦女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進行跟蹤觀察,以分析該物質是否會對婦女流產產生影響。
調查發現,流產婦女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很高,基本是正常婦女的2~4倍,其中鄰苯二甲酸乙酯(屬于鄰苯二甲酸酯中的一類物質)含量最高能達到322ug/g,是正常值15.65ug/g的20倍。
胡建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婦女流產與鄰苯二甲酸酯存在很大關系,“這也再次證明了環境激素對人體有嚴重危害。”
劉昕委員表示,長期以來農田耕地農用地膜、塑料大棚的廣泛使用及廢棄農用薄膜、垃圾袋泛濫成災,在土壤、水體和大氣等環境介質中遷移、轉化,并在土壤、沉積物中累積。未經處理的城市和城鎮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被直接排放進入江、河、湖泊和農田,在經歷城市地表(表層土壤?道路)和建筑物頂的雨水沖刷以及大氣的干?濕沉降等過程之后,成為城區湖泊塑化劑等環境激素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管博士有機農業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