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我國脫貧攻堅形勢和更好實施精準扶貧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言必信,行必果。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作出的莊嚴承諾。(新華社2月22日)
當下精準脫貧到了艱難爬坡的階段,怎樣能順利實現貧困村脫貧摘冒,發展壯大貧困村級集體經濟,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艱難課題。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的強弱,關系到村級班子的建設,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沒有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難以實現。就筆者所在的吳堡縣而言,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落后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個:一是沒有村辦企業。有的村雖有一兩個企業,但效益不佳,一年下來,只有幾千元的收入,杯水車薪,不能滿足需要。有的村一個企業也沒有,屬于名副其實的集體經濟“空殼村”。二是沒有創業能人。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特殊資源,都有自己獨特的致富門路。然而,貧困村面對各種資源,卻找不到創業能人,讓資源閑置。年復一年,山河依舊,集體經濟仍然為零。三是沒有經濟收入。企業辦不了,基地建不成,村里賬上沒有一分錢。由于經費得不到保障,工作運轉艱難,遇上花錢的事,要么求上級支持,要么負債經營。長此以往,惡性循環,使落后的經濟狀況無法扭轉。
要想打破貧困村集體經濟這塊堅冰,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整合項目,解決“第一桶金”。
目前貧困村大多無任何積累,急需獲得發展的“第一桶金”。整合各部門項目捆綁實施,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自行組建勞務公司或施工隊等方式組織實施,沒條件的村可以以鎮為單位統籌,各個村合作實施。利用這類短期項目作為“磨刀石”解決“第一桶金”的難題。
清理資產,讓閑置資源“變廢為寶”。
清理和統計閑置乃至荒廢的集體資產,諸如集體山林、土地、閑置學校、辦公樓等,結合本村自身區位和條件,靈活運用,通過出租、入股、村級再開發利用等方式,將資源與集體經濟捆綁發展,“變廢為寶”。
邀請能人,“借梯登高”。
一些無資產、無資金,區位條件差的村,應依托當地致富能人或在外成功人士,鼓勵他們建設家鄉,利用他們資金多、有技術、懂管理的優勢,積極爭取與之合作共贏。
依托企業,“投桃報李”互利雙贏。
針對區位條件好的村,通過縣、鄉(鎮)開展招商引資,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轄區內的企業展開股份制合作,依托企業的資金、技術等優勢,雙方建立良好的制度性利益聯結機制,村集體通過直接入股企業的方式,與企業捆綁發展,實現企業增效、集體經濟增長的互利共贏。
創新發展產業,發揮村集體的中樞作用。
發展可持續產業是村級集體經濟能夠發展壯大的長效之策,各村在產業發展上充分發揮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中樞作用,利用“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農戶”的發展模式,村集體提取部分管理資金作為集體經濟積累,做活產業,讓群眾實現增收,使村級集體經濟實現長遠積累。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也是解決村集體“有錢辦事”的根本途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村摘帽,要強化領導責任、加大資金投入、部門協同配合,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吳堡縣岔上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