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蘭考因為貧窮,在全國出了名;50年后的今天,蘭考因為率先全面脫貧,再次贏得世人矚目。當地黨員干部、社會各界熱議:蘭考脫貧兌現了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實現了焦裕祿的夙愿,是共產黨人交給人民的一份滿意答卷,在全國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為其他地區脫貧提供了經驗,提振了信心。(人民網—人民日報3月29日訊)
眾所周知,河南蘭考一直是全國聞名的貧困縣,但是在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政府宣布,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蘭考縣正式在全國脫貧摘帽。筆者認為,蘭考脫貧經驗可以總結為三條:一是蘭考縣從干部到群眾決心脫貧的精神轉變。大家從以前的“蘭考不行,咱學不來”的舊觀念,全面轉變為共同協力,改變命運的新觀念。二是精準扶貧有政策幫扶。普惠金融等措施在蘭考脫貧的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幫扶政策正是起到了幫助貧困群眾找準自身創造收入的途徑的作用。三是當地黨員干部的苦干實干。奮戰在蘭考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干部都是背負著沉甸甸的壓力,擼起袖子夜以繼日的工作,“三過家門而不入”在這里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從目前來看,蘭考縣的精準扶貧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為其他地區的脫貧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而我們學蘭考,學的是他們黨員干部在幫扶群眾時深入一線同百姓協作脫貧的精神;學的他們是通過制定精準幫扶政策來激發百姓脫貧斗志的方法;學的是他們選人用人、實效考核的方式。所以其他地區在學習蘭考脫貧經驗時不能依葫蘆畫瓢、完全生搬硬套蘭考的發展思路,必須要仔細分析本區域、本地區的經濟特點,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方法,做好選人用人、考核評測,不然學蘭考的精準扶貧就只是學了皮毛而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