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官至汝城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的陳向華被帶走,郴州官場和民間一片嘩然。陳向華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結婚時,他是安仁縣委組織部最年輕的干部組組長,但買一輛摩托車都要跟別人借錢,“窮怕了,所以總想著掙錢”。(4月19日四川組工網)
從文中我們看到陳向華因為窮,所以一有了權力就想到利用手中的權力來獲取金錢。拿窮當貪腐借口的遠遠不止陳向華一人,還有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等人也是這樣。這些人落馬后,我們經常看到他們說諸如此類的話語:我是農民的兒子,從小窮怕了,后來當官有權了,一有機會獲得錢財,就想自己以前過了多少苦日子,一想到這些就覺得收點錢財心安理得了。這么看來,窮似乎成為了貪腐的保護傘,成為了貪腐絕佳的“安慰劑”。
那么,此時此刻,我們是不是要大呼一聲貪腐有理了嗎?當然,筆者認為,絕對不是這樣的,貪腐是沒有借口的,窮更不是貪腐的理由。首先,作為一名公職人員每月能拿固定的工資,也不會讓自己的生活變的窘迫,完全不會過上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再次,如果喜愛錢,那么就應該選擇從商,我相信能夠當上縣級干部的人,能力肯定是有的,下海經商不失一條大道,明知道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既然選擇了從政,就是選擇了清貧,決心從政就要禁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不是沒有選擇,到最后還拿窮來當借口,當“安慰劑”是相當錯誤的。
然而,少部分貪腐官員的錯誤思想和錯誤的剖析,還引發了“寒門出巨貪”這樣的議論,似乎貧寒的農民后代更易貪腐,顯然這是毫無邏輯的。一個人是否貪腐,與他的出身無關,從已落馬的貪官來看,有農家子弟也有高干子女,有出身貧賤也有出身權貴者,絕非只有貧窮的農民后代易貪腐。貪腐的產生,更多的原因還是理想信念的變化,信念不夠堅定。因此,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以此為戒,要深刻理解廉潔自律、勤政為民的含義,不忘初心,做人民群眾滿意的公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