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書記,村干部以前讓我們交的2000塊錢,還能不能退回來?”“陳大哥,你放心,等我們調查清楚后,是你的一分都不會少!”這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日前舉辦的三級紀委書記接訪中,鹿寨縣寨沙鎮紀委書記羅安寧與該鎮教化村村民陳某某的一段對話。(6月6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
柳州市圍繞公開接訪、公開典型案例、公開清退款物的“三公開”主線思路,全面推開出門訪民情、尋線索、護民利等“走基層、贏民心”系列主題活動,探索實行市、縣、鄉三級紀委書記公開接訪,以精準定責、精準監督、精準問責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保駕護航。
俄羅斯有一句諺語:“語言不是蜜,卻可以粘住一切東西。”黨員干部與群眾交流,語言若如蜜一樣藝術性地粘住群眾的心,群眾工作怎會做不好?結合基層工作實際,筆者認為,在與群眾交流中要說好群眾話,真正做到“五多”至關重要。
一是多與群眾溝通。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群眾的愛好需求,就應是一名干部、一名共產黨員的最高工作指南。有的黨員干部與群眾溝通交流,一副官架子,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有的黨員干部下基層經常是“車輪轉一轉、干部談一談、群眾見一見、情況聽一聽……”如此溝通,又怎能知道群眾在想什么,怎會說到群眾心坎上?截至目前,該市共舉行三級聯動公開接訪116次,接訪群眾1.3萬余人次,收集群眾舉報意見等1880余條,其中涉及扶貧領域有價值的問題線索166條。全市共糾正和收繳違規違紀款項1989萬元,清退違紀款1153萬元,以現場會的形式公開退還452名群眾合計118萬元。這就是事實,干部必須放下官架子,用真心去傾聽群眾訴求、去體會群眾疾苦、去解決群眾困難,獲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二是多辦實事,多講實話。“你們要跟我說實話”,這是前總理溫家寶同志最愛講的一句話。這樸素話語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希望聽實話、鼓勵講實話的迫切心愿,展示了務實愛民的執政風格,突出了察實情、辦實事的“求實”精神。群眾最討厭的就是大話空話,黨員干部跟群眾講話一定要多講實話,旗幟鮮明地亮態度,實事求是的擺情況,耐心細致的說道理,以真心、真情、真誠贏得基層干部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切忌人云亦云。
三是多打形象比喻。黨員干部下基層宣講政策和上級精神,如果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群眾肯定是聽不懂、聽不進、更記不住,這樣群眾自然不會親近你、接納你,更不會向你說掏心窩子的話。有經驗的黨員干部當巧妙地運用形象比喻,把一些群眾難以理解的理論講得通俗明白,把抽象的問題講得具體實在。
四是多用諺語俗話。諺語、俗話是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的,不僅廣為流傳,還通俗、易懂、簡練,運用得當,不但能使說話生動活潑,且可以加深理解,增強與群眾溝通的效果。為便于群眾理解和接受,應多用諺語俗話。比如,一位領導干部下基層,有農民問啥子是“和諧社會”,這名干部講了十來分鐘的理論政策,農民卻搖搖頭,聽不明白。另一名熟悉農村工作的干部看到此情后說:“親戚朋友要團結,左鄰右舍不打架,窮人大伙幫,富了顧大家。”大伙一聽就明白了。
五是多引用當地方言。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地為官訴一地情。”黨員干部下基層,面對父老鄉親,要以甘當“小學生”的姿態,在交流中汲取群眾語言的豐富營養。要學會引用當地方言,通過方言的恰當運用,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讓群眾感覺黨員干部“一家人說的一家話”。要多談家鄉事故鄉情,與群眾的擺談,內容不要過于“陽春白雪”,多說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群眾關心和關注的事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最能了解黨員干部的是群眾,最有資格評價黨員干部的也是群眾。作為黨員干部,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說好群眾話,與群眾手拉手,零距離交心談心;到群眾中去察民情、匯民意、解民憂、助民富,開門納諫;搭建黨群干群連心橋,筑牢黨的執政根基。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南灘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